莫非她们南江县的教化太差,不对,应该是别的地方教化太好了。
南江的富户巨室在两次天灾中也频频施粥,并不曾袖手旁观。
但收容流民不同于施粥救助,府里是结结实实要进人的,进了人,没那么多活儿干,岂不是白白养着?
姚韫真好奇,“娘,是何处的富户巨室啊?回头有机会让县令大人修书一封,问问他们那里的县令是如何教化百姓的,竟能做到这等地步?”
徐兰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这倒是没听说,不过他们来投奔的跋涉多时,不一定能记住,你要是好奇,娘明儿回乡下去串串门子,给你打听打听。”
姚韫真挥挥手,“不用了,跑一趟多累,何必费那工夫?回头清溪村的长辈们再来闲聊,总会提到的。”
徐兰娘要管着甘棠记,平素都不怎么休息,姚韫真可不好意思银子一点好奇心让她回清溪村一趟。
再说,今时不同往日,大家还是在县里待着比较安全。
等流民们都被安排好了去处、县外也不再有大批流民来,南江县才能恢复往日的平静。
往后的几日,流民虽然来得少了,但其中老弱病残的比例却升高了。
方县令听了这个消息,心里老大不痛快,翻着登记簿子抱怨,“怎么回事儿?近日为何这么多老弱妇孺?看看,这个五十了,这个四十八,他们还愿意回去吗?不会赖在南江吧?”
方君寿安慰他,“爹,百姓大多安土重迁,尤其是年纪大了的人,多半是愿意回到更熟悉的地方的。”
方县令撇撇嘴,“但愿如此,青壮附籍,能给县里开垦荒地,增加税收,妇孺留下,未来还能给县里派上用场。其他人若没有傍身的本事,侄女你可不能叫他们留在南江。”
姚韫真思索片刻,“大人,有些青壮之所以留下,也有为他们父母考虑的因素在,至于妇孺,未来要地里刨食,有些做惯农活的老人倒是可以帮着照顾一二。咱们不可一刀切,还是得因时制宜,综合考虑。”
齐夫子亦赞同,“有妻子老母在,那些青壮男子也相当于栓了根绳,可减少许多意气之争、不法之行,大人,的确不可一言蔽之。”
方县令听得云里雾里,“行,那你们多面考虑下决定吧,总归一条,咱们县里不做亏本的买卖。”
姚韫真点点头,“小女明白,说起来,我母亲前时讲到一桩事,或许和流民青壮减少有关。您听我细细道来……”
她把徐兰娘闲聊到的的收容流民一事娓娓说出。
方县令一听,猛地拍了一下大腿。
“还带抢人的!这些富户巨室要那么多人吗?就接纳流民!本官这里还要找人附籍呢,竟被他们半路劫道了去!怎么不把老弱病残都抢去,还放到南江来吃本官的粮食!”
姚士弘附和他道:“正式正是,商人重利,巨室奸猾,有利用价值的青壮男子就全盘收下,没有用场的就赶走,真真是可气!”
方县令跳脚了一番,最终还是气呼呼地接受了现实。
罢了,他作为朝廷命官,不和宵小计较!
“话说回来,侄女,招抚流民还乡一事,是不是该准备起来了?流民来的人虽然一日少过一日,可积少成多,早点打发他们走吧。”
姚韫真颔首,“自当可以,堤坝修缮工事里已经初步筛选了些可以附籍的人,名单呈给您了,您得空看看。大人,州府可有消息传来?咱们的赈灾款有没有拨一点下来?”
“唉,一星半点铜板影子都瞧不见。照本官看哪,是难咯!总之,先抠抠搜搜支撑着吧,兴许明儿就有钱了,也可能流民都走了,钱还是没着落。”方县令叹息。
他已经算是相当一般的官员了,没想到有人比他还差劲,这回来救灾的钦差不知何方神圣,怕不是铁公鸡成精,否则为何会一毛不拔?
姚韫真对这个回答并不意外,上头的赈灾款不肯往南江拨,他们也没有法子。
等着吧,等钦差良心发现,多少给他们拨点下来。
姚韫真一边企盼,一边开始整理起招抚流民还乡所需的物资。
若要让他们还乡,最好还是得快点,再拖一段时间,冬季将至,流民们恐怕更不愿意离开南江了。
而且,他们也得在物资里添上棉衣等,这又是一笔开支。
按照南江的经济情况,州府不肯拨款,他们能省一点是一点,方县令来年总不能就给新县令留个壳子,米粮空了,账上的钱也空空,那人家不得上折子给州府啊!
多多少少留一点,免得新县令来后因着金钱备受掣肘,方县令是拍拍屁股走人了,县里的百姓可还得在南江待几十年。
这百姓里也包括了姚韫真自己。
在众人默契地推动下,招抚流民还乡一事到底安排上日程了。
在送他们回去前,姚韫真先让衙役们去筛选了有资格附籍的人选,将人集合起来询问意愿。
大约有七成的流民愿意在南江附籍,不回家去了,其中有些得带着家人一起,不然还是选择回乡,剩余三成不愿留下,姚韫真也不强求,只放他们回去了。
附籍的消息一出,流民之中人心难免浮动起来。
“听说了吗?王三郎一家附籍在南江县了,只等官府那里走完手续,就能被领去分地了!”
“哎呀,我隔壁的徐五郎也是!怎么咱们就不能附籍?”
“是啊是啊,我也想有块地干活,哪怕荒地也好啊!南江的县老爷这么慈悲,想必会给咱们点银子吧?”
流民们不敢向衙役捕快打听,就缠着决定附籍的人说话,反复询问他们是如何能够附籍的。
可他们哪里知道啊?捕快们喊他们去询问意愿的时候,可没透露为什么喊的是他们,不是别人?
一时间,这些人有苦难言,唯有暗自忍耐,等着县衙流程走完,里长们来带他们走。
一些风言风语,姚韫真并非没有听说。
流民中物议横飞有碍安定,不便管理,她一面加快了附籍百姓的登记手续,一面让捕快衙役们通知下去,择日将送粮送钱,招抚流民们回乡。
比起附籍,这个消息可重要得多了!
毕竟,不是人人都能附籍,可人人都想拿米拿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