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你们为什么先前不说?”
不管是受已知历史的影响,还是凭着与康熙十年相处,在这位帝王眼中,天下才是他最在乎的,为了天下安宁,他可以容忍钮祜禄氏的跋扈,可以盛宠当年的安嫔李氏,甚至能忍下自己的嫡长子被害夭折。
康熙是一个真正的帝王。
可是那日他竟然想放下外面一团乱的事坚持要陪着自己,这一点与她认识的康熙并不契合,秦柔心里自有触动。
“奴婢以为白芷和您说了!”
“我以为你早就跟主子说了这事!”
两人都以为另一个说了,到后来就自然而然地默认秦柔知道此事。
“主子现在知道也不迟,奴婢以前虽见着皇上看重主子些,但也没想到皇上为着主子连太皇太后的话都驳了回去,若不是当时宫里实在乱得很,需要皇上主持大局,主子醒来时必是能第一个见着皇上的!”
半夏扶着秦柔坐下,又招呼宫人把伊尔根觉罗氏三人用过的茶盏收了。
秦柔靠在炕上的软枕上,没有再说什么,想到近几年的点点滴滴,康熙对自己,确实与前些年不同,自己这些年虽不是过得平平稳稳的,但每次遇难都能顺利度过。
这其中,又有几分是康熙明里暗里的袒护。
那次在西暖阁,康熙所说的话,真的是剖心之语吗?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与康熙生下三子一女,再加上肚子里这个,她和康熙的牵系,何曾少了,就算再是清冷自持,她的心里终究还是有偏向的。
……
这次地震不只京城各地,直隶,天津府及邻近的府县都有震感,除最严重的通州,其他各县里也有房屋损毁,百姓伤亡严重的,京城内潜伏的云南过来的暗探借此机会大肆在京中宣扬朝廷不正,帝王不仁,才会天降横祸的流言。
这些人先前一直蛰伏,直到地震过去一月后才开始出来活动,打了朝廷和康熙一个措手不及,等到朝廷这边反应过来时,很多民众已经受其蛊惑,本来朝廷赈灾就不可能是一丝一缕全然没有错漏的,这些煽动人心的暗探借此在市井放大民众内心的不满。
“爱卿的意思是因荣妃住在乾清宫,才致外面百姓议论纷纷,舆论不息?”
乾清宫大殿上,康熙看着下面出列的礼部侍郎,语气沉缓,喜怒难辨。
“皇上,莫说是妾妃,就是皇后,也没有与帝王同住一宫的,礼法废弛则乱象横出,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礼部侍郎以头抢地,几乎是一副要死谏的样子。
“众爱卿也觉得如此吗?荣妃在乾清宫住了不足一月,大清的天下都要不稳了?”
“臣等不敢,皇上息怒!”
康熙这话一出,殿上的大臣齐齐跪在了地上,除了皇帝自己,谁敢说出天下不稳这四字。
“咳咳,臣有话说!”
众人循声看去,是站在列首的孝诚皇后的亲父噶布喇。
“来人,赐座!”
康熙对这位行将就木的老丈人,还是有三分尊重的。
“臣谢过皇上恩典,不过臣身子尚能支撑,不必麻烦了!”
噶布喇并没有往旁边的椅子上坐去,而是缓了口气,拱手说道:“如今京城民怨如斯,皆因小人作祟,百姓心中不安,只要能够让百姓心中安定下来,那起子小人就是再猖狂也没了依仗,皇上已经下大力赈灾,但房屋建造,复原市集,必定还需要一段时间,皇上还需给这些百姓更多的指望,这样……”
噶布喇说到此处,又弯着身子重重咳了两声,台阶下的内监接到康熙的示意赶紧将人扶到椅子上坐好。
“承恩公所言正是朕日前所思虑的,只是尚未有完整的对策!”
“朕今日本是想请诸位爱卿各抒己见,如何平息民怨,如何制定后续赈灾之策,但令朕失望的是,诸位爱卿饱读诗书,学贯古今,但眼神却不怎么好,只看得见芝麻大的小事,倒是把眼前的大事置若罔闻。”
“民间有句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有过失,下必从之,官场如此,也是朕之过错!”
“臣等万死!”
地上的大臣又齐齐叩拜了一次。
“应该万死的不是你们,是朕,梁九功!”
梁九功闻言躬身退下,从台阶旁立着的内监手中取出匣子里的圣旨,重到康熙身前,展开念道:
“朕御极以来,孜孜以求,期于上合天心,下安黎庶,然是时也,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协,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职业,以致阴阳不和……此为罪己之言,亦为彰众之言,更为伤震之言,朕心惶恐,于此立言。”
罪己诏是康熙亲手所书,语句恳切谦卑。
此诏一出,地上的大臣纷纷拱手进言:“是臣等无用,皇上万万不可如此!”
“朕之罪己,不为殿上的诸位,而是为天下百姓,此诏将晓谕天下!”
“食天下之禄,担天下之忧,众位爱卿今日想必也说不出良策,都回自个府上细想吧,明日早朝朕希望听到爱卿们的良言良策!”
康熙说完就从龙椅上起身,径自下了台阶,往殿外走去,梁九功在身后跟着喊了一声:“退朝!”
大殿内一时寂寥无声,过了好一会儿,众人才稀稀疏疏地往外走去。
“明珠大人,您看这事弄得……”
索额图被罚家中反省,如今朝上最在康熙面前得脸的就只剩下纳兰明珠和佟氏一派。
“几位大人方才可是说得义愤填膺,恨不能撞柱以示忠诚,如今倒是心怯了?”
明珠看了一眼旁边围着的几人,都是索额图被降罪后投到自己门下的,冷笑了一声就往外边走去了。
“都是些没有脑子的墙头草,如今皇帝盛怒,他可不想成为泄愤的对象!”
明珠心里暗哼。
不过荣妃得势,确实与自己不利,听闻宫中惠嫔与荣妃向来不合,五阿哥毕竟在自己家中住了几年,自己现在就算想置身事外,恐怕也有些难为。
明珠第一次后悔早先不该如此心急,心头一热就答应当年惠嫔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