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安瞥了刘和一眼,他的目光深邃而坚毅,“他真不怕!!”
这简短的回答,虽仅有四个字,却透露出无尽的威严与自信。
刘和听到这样的回应,顿时无言以对。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我自然知道他不怕,但李哥你就不能稍微给我些慰藉吗?”
“你总是如此直截了当,难怪难以赢得女子的芳心!”
面对刘和的揶揄,李平安却只是冷冷地回应道:“我不擅长安慰他人。”
“但倘若你需要清醒一下思绪的话,我倒是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言罢,他取出了那面充满神秘的蜕神石石镜。
只见石镜微微一晃,镜面上便闪烁起夺目的光华。
在这道光芒的照耀下,刘和骤然双眼翻白,整个人直挺挺地昏倒在地。
刘和的意识在深沉的迷蒙中缓缓复苏,仿佛从无边的暗夜中挣脱束缚,重新感知到周遭的世界。
他费力地睁开双眼,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盏历经沧桑的青铜吊灯。
这盏古老的灯具已悬挂在科室屋顶数百年,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却依旧屹立不倒。
灯身上的斑驳锈迹记载着岁月的流转,而散发出的淡淡绿光则为这幽暗的空间增添了一抹神秘而诡异的气息,整个环境宛如幽冥的鬼蜮。
“我究竟身处何方?”
刘和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慌乱,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不知为何会置身于这个诡异之地。
随着意识的逐渐回归,他开始慢慢回忆起之前的种种。
他记得自己曾与李平安和梁星纬交谈,然后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随即便失去了知觉。
他环顾四周,试图寻回那些逝去的记忆。
这时,他看到了不远处的李平安,双眼紧闭,仿佛正在全神贯注地观看着什么。
而李平安的手中,正紧紧握着那块充满神秘的蜕神石石镜。
另一边,梁星纬则坐在桌旁,手中握着笔和纸,正在专心致志地抄录着资料。
刘和小心翼翼地坐起身来,生怕惊扰了他们。
他轻轻摸了摸自己的额头,感觉头脑还有些许晕沉。
他努力回想自己失去知觉前的情景,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说了一些对陛下不敬的言辞。
他心中一惊,慌忙问道:“我……我刚才没说错什么话吧?”
梁星纬听到他的声音,抬起头来露出微笑,“没有,你什么都没说。”
他略带调侃地补充道,“你只是稍微抱怨了一下陛下不近人情、不讲道理,还说他不……”
“嘘!”
刘和急忙捂住梁星纬的嘴巴,生怕他继续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来。
他紧张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确认没有人在偷听他们的谈话之后,才郑重其事地说道,“陛下乃是圣明之君!”
他转身向李平安深鞠一躬,“多谢李哥的指点!”
他深知,若非李平安及时出手相助,他很可能因为对陛下的不敬而惹下大祸。
李平安缓缓睁开眼睛,淡然地望着他,“你能想通便好。”
“无论是皇亲贵胄还是平民百姓,在真正的强者眼中并无太大差别。”
“如今朝堂之上暗流汹涌,各种势力错综复杂。”
“刘家被贬为平民之身,说不定反而因此得以保全。”
刘和听后默然许久,然后低声回应道:“我父亲也是这么说的。”
“他认为陛下近些年来的行事风格,确实有些过于冒险了,刘家这次能够幸免于难,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幸好有苏尚书在陛下身边进谏言,否则这次负责清查田亩的重任,很可能会落到我父亲头上。”
“如果真的发展到那一步的话,刘家恐怕就真的是在劫难逃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刘和的眼中,闪过一丝后怕与庆幸的神情。
最后他嘿嘿一笑,仿佛已经预见到了,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的苏尚书的悲惨结局。
“说不定哪一天,苏尚书就会因为一句失言,而步入刘家的后尘呢。”
“喂,你这家伙,别装了,伤心是装出来的吧?”
梁星纬瞪着刘和,嘴角挂着一丝戏谑的笑意,“你是不是觉得我最近心情挺好,就趁机想骗我替你在春风楼那奢侈的账单买单?”
刘和苦着脸,无奈地叹了口气,“唉,星哥儿,你真的误会我了。”
“我这次是真的有点伤心。”
“最近朝廷对田地进行了一次大清查,结果除了家里的几百亩灵药园幸免于难,其余的田地和山林全都被朝廷给收回去了。”
梁星纬听后,眉头微皱,正想开口安慰,却被一旁的李平安给截住了话头。
“说实话,不论朝廷清查田亩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从某种程度上看,这并不全然是一件坏事。”
李平安沉稳地开口,他刚刚从遥远的凤凰山历练归来,但对朝廷的动向依旧了如指掌。
李平安在斩妖司大狱中有九具分身,这些分身近来都忙于处理与读书人相关的案件。
特别是针对梁家、黄家、陆家这三大千年世家的案子,已有上万修士因此入狱。
在执刑过程中,他了解到朝廷在收回田地后,会参照菩提郡汤允的做法,严格按照大洪税律,将这些田地租给普通百姓使用。
这些被收回的田地,除了不能买卖外,其他功能与普通田地无异。
这一政策,在过去短短三个月内,已初显成效。
尽管元武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但并未引发大规模叛乱,这无疑彰显了该政策的成功。
因此,功勋卓著的汤允被提拔为二品安国将军,成为朝廷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他与深受皇帝信赖、令世家大族恨之入骨的苏民安齐名,都是朝廷中文武官员的佼佼者。
“听你这么一说,这清查田亩的行动似乎确实有其积极意义。”
梁星纬听后陷入沉思,随后点了点头,“难怪短短几个月内,陛下在民间的声望就迅速回升,几乎追平了太子监国时期的水平。”
想当年,元武帝在退位前,声望曾达到巅峰。
而如今,随着皇田租赁法的成功实施,他的贤名更是如雷贯耳,甚至有人将他与太祖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