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其他小说 > 风起明末 > 第三百七十六章:瓦解
    崇祯十三年,十一月,初一。

    南国大地,已至冬时。

    寒风凛冽,雪花纷纷扬扬自天上飘落而下。

    天地,一片萧瑟。

    十数日的时间,天气越发的冷冽。

    雪断断续续的落着,不少的地方已经积上了一层薄薄的雪层。

    冬季。

    一年比一年更长,也一年比一年更冷。

    徐州城。

    风雪之中,明军的游骑在城外的郊野之上不断徘徊。

    城外,东、南、西三面,各立着一座规模颇大的营垒。

    营垒之上,无数火红色的旌旗正迎风飘扬。

    徐州城上。

    罗泰和刘见义两人站在城楼之上,遥望着城外的景象。

    两人神色皆是阴沉无比,挂满了愁容。

    城外的营垒,都是在短短几日之间拔地而起。

    自城上遥望而去。

    只见营垒之间,黑线相连,隐隐约约能见到其在不断的跃动。

    那些正在他们视野之中跃动的黑线,正是明军从各地征召而来的民夫。

    他们现在正在挖掘壕沟,明军的意图十分的明显,就是用壕沟将三座营垒连接起来,限制他们骑兵的优势,隔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络。

    “再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城外的壕沟就都挖的差不多。”

    罗泰看着城外的情况,他的神色阴沉,心情沉重。

    这几日的时间之中,罗泰和刘见义两人自然没有坐以待毙。

    他们不断的调兵遣将,想要破坏明军的计划。

    两人甚至都曾亲自带兵出战。

    但是无一例外都被明军击退,没有能够限制明军的意图。

    因此罗泰才会露出如此的愁容。

    刘见义和罗泰一样,同样是神情难堪。

    他的眉头舒了又皱,皱了又舒,接连变换多次。

    在长久的沉默之后,刘见义叹声道。

    “当初信王让我们两人领兵留下的时候,就已经预料了如今的局面。”

    “我们的任务也就是守备徐州,牵制一部分朝廷进剿的兵马,现在我们也算是完成任务了。”

    听了刘见义的话,罗泰紧蹙的眉头稍微舒展了些许,点了点头。

    如今的困局,李岩确实早就跟他们提前言说过了。

    只是有准备归有准备。

    眼见着如此多的兵马围城,如何不令人心惊胆颤。

    他们两人原是朝廷的军将,但是却在洛阳反叛,开门献城。

    无论是致使洛阳失陷,还是导致亲藩遇难,都是不可赦免的重罪。

    朝廷那边明发通缉,决不饶恕。

    事到如今,除了跟着万民军一条路走到黑外,罗泰和刘见义两人已经是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了。

    这一切,在当初投诚的时候,罗泰和刘见义自然也早有了预料。

    想到此处,罗泰和刘见义两人的眼神逐渐坚定了起来。

    自古富贵险中求。

    他们也算是打了半辈子的仗了。

    自己几斤几两再清楚不过。

    四面难起,八方云起,大厦将倾似就在眼前。

    待在朝廷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出头之日。

    但是凭借着从龙之功,或有封侯拜将之机!

    如今万民军在李岩带领之下,众有六十万,可谓是如日中天。

    除了开封受挫之外,他们这一路上,皆是势如破竹,横推无敌。

    南面,数十万大军在李岩的带领之下,正围攻中都凤阳。

    甚至凤阳城的外墙都已经是丢失了。

    前不久传来消息,革左五营已经正式归顺。

    不是结盟,而是归顺。

    革左五营现在也属于他们万民军的序列之中。

    五营营首各自被封为将军,共推李岩为首。

    要知道。

    当初无论是最先聚旗的王嘉胤,还是声势最盛的高迎祥,都只是当时众推的盟主罢了。

    但是现在革左五营,却是选择了归顺于李岩的麾下。

    必然是在凤阳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使得革左五营选择了归顺。

    革左五营的归顺,无疑会使得他们万民军声势更甚。

    凤阳之战的胜算也无疑是再加一成。

    现如今,他们已经毫无办法,所有的一切,都只看凤阳之战的结局。

    凤阳城中,朝廷聚集了整个南直隶附近能够调动所有可战之兵,由总理侯恂亲自统管。

    只要击败了凤阳的明军,整个南直隶,除了南京城外,其余的州县,全都将会变成他们的囊中之物。

    此战若胜,万民军便如蛟龙入海,鸟上青天,从此天下之大任由其纵横。

    此战若败,他们将会就此落入万丈的深渊,永生永世不得翻身。

    眼下的传来的所有消息之中,全都是利好的消息。

    一切的情况也都如同当初推演的一般发生。

    只是……

    罗泰重新将目光投向城南的方向。

    无数的火红色的旌旗在劲风之中猎猎而动,一眼望去视野之中皆是夺目的红色。

    官道之上,大队的兵马正向着南方开拨而去。

    这一次,带领着朝廷进剿兵马的统帅不再是那不知兵的杨文岳。

    而是换成了擒杀高闯,勤王建功,声名远扬的孙传庭。

    这一次,作为先锋也并非是再是武勇有余,军略欠缺的虎大威。

    而是……陈望……

    如今的陈望,无论是从声望还是战绩来说,都足以当得上世之名将这一称号……

    徐州城外,无数明军朝南而行。

    队伍蜿蜒,从远处望去,犹如一条火红的巨蟒正顺着原野爬行而去。

    罗泰下意识的握紧了身前的栏杆,他只感觉心中的最深处,一股冰冷的寒意正升腾而起。

    阴沉的天空之下,耀目的红色对比着散落四方的白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北风凌冽,雪雨不息。

    宿州城北,一片肃杀的景象,无数红旗招展。

    密密麻麻的营帐林立在郊野之上,各色的旌旗遍布在各部的营垒之间,连绵近十里,一眼望去,甚至难以望见尽头。

    汉中军大营。

    陈望站在临时搭建起来的望台之上,通过架设在望台上的千里镜观察者远处的宿州城。

    望台之上,除了陈望之外,还有陈功、赵怀良等一众汉中军的军将,他们全都静静站立在一旁,等待着陈望的示令。

    凤阳不可能放弃,朝廷下令驰援的命令急切无比。

    陈望抵达沛县拜见孙传庭后。

    只过了一天的时间,朝廷派来的使者便也抵达了沛县大营。

    因为凤阳被围,朝廷极为紧张,这已经是前排催促的进军的第三波使者了。

    所以,在第二天的傍晚,孙传庭便下达了向南进军,驰援凤阳的命令。

    先锋的职责自然是落在了陈望的手中。

    而这先锋也正是陈望所想要的谋划的职位。

    接下了先锋的重任后,陈望并没有将周围所有自己麾下的军队全部召唤而来。

    现在陈望麾下的部队共有两万人,尽皆屯驻在宿州城北。

    直属的陈望的有近卫骑兵营的三千骑兵,正兵营的六千正兵,还有三千土兵,共计一万两千人。

    另外八千人则是由胡知义统管的河南兵马,作为策应,此时也在宿州城北。

    孙传庭领着大军还在后方,此时屯驻于苻离桥北。

    雪花飘扬,但是却对于望台上的众人没有造成多少的影响。

    望台上搭建着有遮挡着风雨的顶棚,而众将身上穿着的冬衣也足够厚实,南直隶此时虽然寒冷,但是比起北国还是远远不如。

    架设在望台上的千里镜随着陈望的动作缓缓移动。

    从最右一直扫到了最左,又从最左一直扫到了最右,往复过了两次的时间,最终才停止了下来。

    陈望抬起了头,手按着放在身前的千里镜。

    宿州城的城防情况通过千里镜,还有先行游骑的探查汇总,让陈望的心中已经有了简单的轮廓。

    根据多方的佐证,如今的宿州城中,驻扎的万民军的军兵总人数超过四万人。

    而在宿州城周围,有近十万规模的驻防军兵。

    万民军在宿州城的四周,建立了大量的营垒和据点,以此支撑着宿州城的防务。

    如果不拔除调宿州城周围的万民军据点,那么周围的万民军便可以将这些据点和营垒作为支点,驰援宿州城,袭扰周边。

    但是若是要想拔除这些营垒和据点,无疑又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陈望一手扶着千里镜的镜身,一手按刀,身躯半转,目光向着站在最近的陈功投去,问道。

    “凤阳的情况,现今如何了?”

    陈功上前了半步,双手抱拳,垂首躬身,沉声应道。

    “凤阳外围夜不收回报,凤阳外墙多段失陷,九门已经失陷四门,北方两门和东部两门都已经被万贼军把持。”

    “凤阳城北部地区大小青营、黄庄营垒、夫子营、殿后营,五处重镇皆已失守。”

    “东部地带观星台也在昨天凌晨失守,昨日午时,万贼军东路军击破李庄逼近禁垣东部龙兴寺。”

    陈望眼神微动,从陈功所说的情报来看

    观星台,是凤阳城东部的高地,也是整个东段城墙的重要支点。

    观星台的失守,无疑也是代表这东段城墙防守的全面溃败。

    而李庄则是凤阳东部明军最大的屯兵点。

    观星台,李庄不到半日相继告破,证明整个凤阳外城的防务已经是全面瓦解。

    陈功随后的禀报,也更是印证了陈望心中的想法。

    “凤阳军队已经放弃外墙防守,转而退守中、南部地带的第二道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