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玉正躺在摇椅上惬意地吃着雪糕,突然一个机械的声音响起:“宿主,你是不是忘记直播了?”

    “啊?什么?直播?”周瑾玉这才想起来还要直播,顿时苦着脸:“不是已经在直播了吗?”

    “这个只是直播了你的日常生活,但是要记得每天晚上还要和观众互动的。”

    “好吧,什么时候开始?”周瑾玉急忙一口两口将雪糕吃完。

    “宿主自己决定。”

    “好吧好吧,我再缓缓就互动。”周瑾玉为难地皱起眉头,该说什么?各位老铁们晚上好?还是各位祖宗们好?

    好为难啊,周瑾玉走进书房,坐在椅子上发了片刻的呆。

    算了,先练个字再开始互动。

    周瑾玉的业余爱好是写毛笔字,每天固定练一小时的字已经养成了习惯。

    人们就看见她推门进了一间房间,两面墙到顶的巨大书柜让一些读书人惊叫起来:“书房!那姑娘居然有一间书房!!”

    很多人更是跳了起来,努力去看上面的书。

    百姓们看到那些堆得满满的书籍立即生出一股敬意,这姑娘居然读这么多书!哪怕是县里的老爷都没有这么多的书籍吧!

    更有人心里直冒酸气:一个女子不安安分分的嫁人生子伺候相公,念什么书!!那么多的书连他们都没有过!

    宽大的书桌上各种毛笔摆得整整齐齐,羊毛毡上有许多墨迹,显然用了很久。

    书桌一边放着一堆各式各样的宣纸,

    周瑾玉拿出一张毛边纸开始临帖,还是临颜真卿的勤礼碑。

    秦朝。

    书桌的宣纸上放着很多本书,嬴政一眼就看到其中的一本《李斯峄山碑》。

    “李斯?!”嬴政看向他的丞相,第一次在后世的天幕上看到的关于他大秦的居然是李斯?

    峄山碑?嬴政记得这是他东巡登峄山时,李斯写的碑文,刻在峄山上。

    这个《李斯峄山碑》是指李斯撰写的那篇文章吗?

    后世人居然记得李斯,李斯写的峄山碑是歌颂他一统六国的功绩的,那么后世人认可他的功绩吗?

    嬴政第一次急切地想要天幕上出现大秦的信息。

    李斯也看到了那本《峄山碑》,素来冷静的他此刻也不免心跳如鼓,两千多年啊!后世人居然还记得他?

    看那姑娘是在临帖,《峄山碑》就放在她手边想来也是经常临的!

    李斯默默挺直了腰杆,心里想着什么时候再多写点文章,一个《峄山碑》怎么够?不够!完全不够!

    嬴政旁边的赵高看了看李斯,心中翻江倒海,李丞相这不是名垂千古了吗?陛下都还没出现,他就出现了……

    其他大臣面面相觑,心里也忍不住冒酸水,说起小篆,他们写的也不差啊!怎么没有流传到后世?

    难道是竹简都烂掉了?有可能,竹简不易保存!

    峄山碑是刻在石头上的,要不他们回去也找个石头刻上?可行!就刻在自己家庙里,立个祖训让后人好好保存!

    这么一想,群臣顿时干劲十足。

    汉代。

    刘邦叫起来:“看,是我们的隶书!”

    压在《峄山碑》下面的正是《曹全碑》典雅大气的隶书让在场所有的人都激动起来。

    “《曹全碑》曹全是何人?他的碑竟然流传到后世了?”刘邦一拍手对张良说:“子房,快,给吾也刻个碑,我也要流传到后世给后人!”

    “……陛下,碑文的是身后才刻的……”

    “哎呀,不要在意那些事情,我们也可以刻点现在的事情嘛,比如说我们大汉的统一?对不对?脑子不要这么死板!”刘邦无所谓地摇摇头。

    “好吧……”你高兴就好。

    萧何听闻却是心中一动,隶书嘛,在座的的诸位哪一个不会写得一手好隶书?

    后人看起还是很喜欢临他们的隶书的,为了留给后人更多的隶书临帖,他责无旁贷!

    汉武帝时期。

    刘彻很生气:“我大汉的隶书只有一个曹全碑?不行,绝对不行!”看那一堆的帖子,居然是一个叫唐的最多!

    这个唐是什么时候的朝代?居然留下了这么多的碑帖给后人?我堂堂大汉怎么能屈居于人下?

    写!全部都给我写!写好了叫刻字最好的匠人都给我细细刻出来,务必要流传到后世!

    晋代和隋代的人奇怪:怎么没有他们朝代的帖子?

    啊,帖子是没有,却有一本书《书圣王羲之》,王羲之啊!那没问题了!后人都认证的书圣是我朝的!!

    唐代。

    李世民在书房出现的时候就瞪大了眼睛,然后就看到了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点点头:“信本的楷书确实好,实为临帖的佳本。”

    大臣们心里泛酸,嘴上却纷纷恭喜欧阳询。

    欧阳询满面红光,嘴上直谦虚:哪里哪里……

    除了欧阳询,还有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众人又是一阵恭喜,但是空气中的气息却莫名地越发酸涩。

    有人对身边的虞世南道:“伯施,你怎么就一本《孔子庙堂碑》?”

    众人一看,可不是吗!

    虞世南瞟了那人一眼,慢吞吞说道:“我怎么没看见你的呢?”

    那人心头一梗,不吭声了。心火烧灼,暗暗发誓:不就是字吗?谁还不会写的一手好楷书了!等我下朝了就天天写,不光写还叫人刻成碑,我就不信流传不到后世!

    这么一想心情舒畅起来,四周一看,就发现对面的政敌也看了过来,立马移开眼睛,完了!竞争有点激烈啊!

    虞世南眼尖的发现那书桌上还有一本智永师傅的《真草千字文》,忍不住笑了,老师的字可比他的好多了~~

    李世民看那姑娘拿了本颜真卿的《勤礼碑》开始临帖,怔了下看向颜师古:“爱卿啊,这颜真卿可是你家的子孙?”

    颜师古恭敬道:“虽是颜姓,但也未必是臣的后辈子孙。”嘴上这么说,但心里依旧隐隐期待这个颜真卿是他家的子孙后辈。

    也是,李世民点头,突然想到他的臣子后世都知道,那是不是也知道他?对他的评价如何?好想知道啊!

    宋朝。

    “临帖确实要临古人的才能写好字。”赵匡胤摸着胡子,不过……:“怎么没有我宋朝的书法大家?”

    他看向赵普:“爱卿啊,你怎么也不多写点字流传后世?你看看,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都是唐朝的书法家,我大宋怎么能没有呢?”

    “……陛下,臣的书法不能与大家相提并论。”

    “怎么不能呢?你不能,还有其他人啊!读书人这么多,难道一个个的都写不好字?我就不说比得上王羲之什么的了,和欧阳询颜真卿差不多的也可以啊!”

    赵普差点没翻个白眼:和颜真卿差不多!也不想想人颜真卿可是写出了天下第二的行书啊!

    我上哪给你找个和颜真卿差不多的?

    元朝。

    看到那些前朝的书法大家,忽必烈忽然有种微妙的感觉,他的元朝给后人留下了什么?

    赵孟頫?这是他元朝的人?

    忽必烈突然又泄了气,赵孟頫……一听就是汉人啊,没有蒙古人吗?

    也是,蒙古人不写汉字。

    等等,康里巎巎?康里,这不是他的蒙古康里部吗!好!太好了!!看来以后要重视这个部落~~

    忽必烈大喜,命人摆了一桌的宴席庆贺。

    明朝。

    “没有我大明的书法家啊……”朱元璋有些失望。

    “父皇,有唐朝珠玉在前,我大明没有也没什么的。”朱标安慰道。

    虽然但是……还是想要有大明的书法家呢,看看李斯都在上面!

    有了,以后都要严格规定写字不好的人不得为官!

    清朝。

    康熙逐一看过去,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智永、颜真卿,嗯嗯都是些楷书大家。

    不知道那姑娘写得怎么样?

    乾隆鼻子里哼了一声:“怎么没有朕的墨宝?”

    啊,是了,朕的墨宝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到的,想必被后世的朝廷珍藏起来了吧。

    嗯,可以立个祖训,让后辈都以朕的书法来做为临帖的摹本,不错,就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