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封万年县、渭县、泾县联名上奏的奏疏。
前天夜里,天降惊雷,引发山火,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
三县合计有七个村子遭到了山火袭击!目前正在扑救之中。
原本秋季出现雷暴天气就不寻常,但是也算是自然的现象,但是一次雷暴天气竟然导致了三县山火,这倒是千古罕见的事情。
原本秋季原本便是容易引起山火的季节。
秋季天气干燥,降雨量减少,且成片的枯枝、落叶堆满了山林,再加上杂草堆和灌木丛,遇点火星就会燃起火。
最近一段时间,又是雷暴天气,树的上部也容易着雷击着火,最后引起大规模的山火。
一旁的长孙辅机抬头之时,看到了正在发愣的杨清源,不由好奇。
杨清源所需“票拟”的奏章都是经过通政司初步筛选的,大多是各县层层递交上来的事务,对于国政而言,影响较小。
但是这些政务的难度却不小,有些更是繁剧纷扰。这是阁殿用来锻炼新人储相的方法。
在长孙辅机的眼中,杨清源这是少有的疑惑表情。
虽然大理寺的政务繁忙,但是杨清源深受于延益和钱牧谦的教导,对于政务的处理也算是得心应手。
“清源,怎么?!遇到麻烦了!?”
长孙辅机也坐累了,站起身走到了杨清源身边,看了看杨清源手中的奏章。
“这不过是汇报火情、请求朝廷援助的奏章罢了,有什么为难的地方吗?!”长孙辅机看了之后,不明白杨清源为何为难。
“倒不是因为这封奏疏为难!只是……”
“只是什么?!”
“长孙大人,你有没有发现这个地方最近出现的频率太高了!”
杨清源指着奏章之上的“万年县”三字说道。
经杨清源一说,长孙辅机才意识,自己耳边最近好像确实经常听到万年县的名字。
十年一响,结果不是冤案的李氏母子便是来自万年县,之前震动阁部的县学中毒案,都是万年县发生的事情。
现在万年县又发生了山火,确实有些奇怪。
但随即长孙辅机便说道,“不过天雷引发山火,古时书籍也有记载,倒在情理之中。”
长孙辅机虽然长于政务,但是论及刑侦敏锐度自然不能和杨清源这个大理寺少卿相提并论。
这么多的小概率事件,先后发生,让杨清源感到很不寻常。
但从蓝星统计学的角度来说,连续发生不同类小概率事件,事件分布从本质上并不服从概率分布,因为这些事件之间,本身没有关联。
杨清源虽然心有疑虑但是也暂时放在了一边。
万年县虽然最近的出场频率过高,但说到底,也只是三次事故,虽然影响不小,却不能算是什么大的灾祸。看上去也都是自然发生的事件。
随即杨清源便落笔在一旁的小纸条上,写道:“三县当伐除部分易燃树木,建隔火带,隔绝山火,迁移附近村户山民,凡被山火殃及百姓,免赋税一年,由各县自行安置。”
杨清源在奏章一边的小纸条上,写下了批复。
这便是大周内阁的职能,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处理政务,遇到重要且复杂的事务,会有内阁诸大学士和天子商议处理。
长孙辅机看了杨清源所书内容,满意地微微点头,这般处理比朝廷之间拨款不知高明几何。
要是什么地方出了事情,都想朝廷伸手要钱,那朝廷国库之中有再多钱,也不够花。
谷lt/spangt 在简单活动了一下筋骨之后,长孙辅机也坐回了座位之上。
这一日的奏章,一个内阁大学士往往需要两至三日才能处理完成,可不敢懈怠。
随着两人再度坐下,文华殿中再度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此后时不时地有探讨之声传出。
待到两人再次起身之时,天色已经昏暗。
长孙辅机看着天色笑道,“清源,多亏了有你,你是不知道,没你这轮值的日子,我这把老骨头就算是批到戌时,也未必能批完一半奏疏。”
“长孙大人,精神烁砺哪有老态?!”
长孙辅机摇头轻笑,确实是个小滑头。
不过杨清源对于文华殿的政务帮助确实不小。
如今四殿二阁,只有文华殿和中极殿有学士,其余皆是翰林院的编修协助。
像东阁这种没有实权,当个摆设的,只有孔勤礼一个名誉大学士,再无其他佐官。
剩下中极殿的学士,便是永安十三年的文魁王华,此人如今身兼通政司和中极殿的职务,作为储相培养,不过如今中极殿大学士告老,他跟着武英殿大学士于延益处理政务。
除了武英、文华两殿,其余阁殿没有佐官,只有翰林院临时征调的人协助处理一些文书工作,日常事务还要繁多。
长孙辅机看天色也不早了,便开口说道,“清源,不如一起用晚餐吧?”
杨清源告罪道,“长孙大人见谅,下官还得去一趟翰林院,最近大理寺里有些个棘手的案子,下官要去翰林院中查阅一下书籍。”
长孙辅机表示明白,如今的大理寺执掌京城之地的刑侦、要案,同时还要对付江湖上的那些武人,确实事情不少。
“清源辛苦了!虽然你年纪尚轻,但还需要保重身体啊!”
“那下官便先行告辞了!”
杨清源告辞之后,向着翰林院方向走去。
翰林院,是杨清源在京城之中待得最久的地方,他执掌大理寺不过三年,但却曾经在翰林院中修书五年,更是主持修编了《周玄道藏》。
“杨大人!?”
“杨学士,久违啦!!”
此刻的翰林院中依旧是灯火辉煌,一大群翰林编修正在修书撰稿。
两个翰林院学士看到杨清源,一阵惊喜。
“杨大人怎么回翰林院了!?是要借什么书吗?!那吩咐一声不就结了?!我们自会抄印好,给你送过去!”
杨清源虽然身上还兼着翰林院学士的官职,但是很少来翰林院,一般就算履行职务,也不过是国子监替其中的学生讲学。
“柳大人、王大人。”
杨清源也对两个打招呼的翰林院学士拱手行礼。
每三年都会诞生一批进士,其中一甲天地人三榜,直接授翰林编修,二甲之中挑选成绩优异、年轻者为庶吉士。
庶吉士会在翰林院、内阁中参与部分的政事处理,从而筛选,长于实务者,或入六部,或外放。
至于擅长经义、研学者,则留任翰林院。
柳、王二人,便是其中留任翰林院的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