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袁可立进了大殿,王承恩立刻道:“袁可立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原三边总督、陕西赈灾钦差大臣袁可立,赈灾有功,处置有方……朕心甚慰,

    着加再加中极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即日起入阁参预机务,另赐府邸一座,赏银万两,钦此!”

    “臣叩谢陛下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袁可立恭敬的接过圣旨。

    群臣的目光在袁可立和孙承宗两人身上来回切换着。

    袁可立的回归,意味着大明内阁格局的彻底形成,内阁五位了,分别是孙承宗、袁可立、韩癀、李标、李国普。

    孙承宗入阁时是东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韩癀是东阁大学士礼部左侍郎、李标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部左侍郎、李国普文渊阁大学士兼刑部左侍郎。

    虽然皇帝说了,六部排名不分先后、高低,但群臣也不傻。

    甭管是加一个殿阁还是两个殿阁的两个大学士衔,这些都不重要,名头而已,重要的是兼任的官职。

    孙承宗兼任吏部,这是天官,六部之首。

    而袁可立则是兼任夏官的兵部,如此看来,内阁首辅自然是孙承宗。

    两个强势的人,不知道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闹大了惹的皇帝不高兴,他们都有机会了。

    可惜群臣这份打算注定是要落空了,两人在辽东配合了那么多年,如今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能活几年?

    如今陛下乃当时明君,欲为万世之君,让大明重回巅峰,万国来朝。

    这种名垂青史,大明在则家族荣耀的机会,自然不会为了区区的名头争权了。

    再说,皇帝虽然年轻,但手段、魄力绝对罕见,他们敢争,皇帝可不管你是谁,可能会直接砍了他们。

    “诸位爱卿若是无本上奏了,就退朝吧,内阁、六部留下!”

    群臣行礼后,带着满脸的阴沉离去。

    皇极殿内,崇祯看着内阁和六部的十人。

    “除了还在大同城的韩爱卿外,内阁六部的人都到齐了,朕留你们下来是有两件事情要说。”

    “请陛下示下!”

    “第一件事情,事关内阁的事情,

    以往内阁是有首辅和辅臣之分的,大臣们都想进入内阁,入了阁的,又想当首辅,这很不好,

    朕决定,即刻起,不再设首辅,你们五位内各大臣兼任了六部中的五部,

    以后凡是跟各部相关的工作,就以兼任的官职的大学士为主,其他内阁辅助,

    例如袁爱卿兼任兵部尚书,以后跟兵部相关的军制、训练、征调、镇戍、军械、符勘、兵籍、武学等等事情,就是袁爱卿为主,

    诸如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以孙爱卿为主,其他人辅助,

    但平时文渊阁的运转,由孙承宗、袁可立两人按季轮流主持,朕这么说,诸位爱卿明白了吗?”

    “臣等明白!”

    崇祯对朱元璋的有些决策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废了宰相,搞了内阁和司礼监的双重运转机制。

    皇帝掌控了决策权,内阁掌控了议政权,六部掌控了行政权,中枢三权分立。

    地方上也是三权分立,布政司管行政、按察司管司法、都司管军事,三司直接对六部负责。

    甭管下面各部院咋弄,最后都绕不开皇帝,所以说明朝皇权达到了历代帝王的巅峰。

    可惜朱元璋和朱棣之后的皇帝手段都太弱了,不是给了内阁决策权,就是给了司礼监决策权,导致内外两个运转机构相互倾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