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和丝绸的价格高他是知道的,从郑和下西洋带来朝贡的海外诸国使臣偷走了宴会上的瓷器以及私下购买了大量的瓷器和丝绸,就知道这两者在海外的欢迎程度了。

    且这两者都是消耗品,需求量大,商人们疯狂逐利,他倒是能理解。

    可这铁器是什么情况?

    待崇祯问出心中疑惑后,毕自严轻笑道:“陛下,海外诸国的冶炼技术还行,但打造水平就真的一般了。

    尤其生活类的铁器等,说惨不忍睹有些夸张,但真就不咋地。

    我们出口的铁器以铁线、铁锅、铁链、铁砧、铁针、农具、军器和钟鼎等商品为主,而这些铁器中铁锅在海外诸国尤其受欢迎,且佛山铁锅为最。

    有两点原因,其一是佛山的工匠们发明了‘红模铸造法’,其二佛山有一种特有的红山泥,非常适合铸造铁器,铸造的铁锅不易生锈,不吸油,光滑美观。

    虽然在海外的价格没有瓷器那么高,但胜在使用的人极多,所以铁器这一块也算是暴利了。”

    “原来如此!”

    崇祯恍然大悟,而后轻叹了一声。

    华夏延续了几千年的文明,奇人异士、能工巧匠层出不穷,涉及到了各方各面,若非是封建朝廷的封锁、闭关锁国以及后世华夏最为黑暗的百年。

    华夏的技术或许会一直站在世界之巅。

    现在他来了,他一定要创造这么一个机会,给他们一些引导,各项研究估摸着会爆发式出现。

    “陛下,经此一事,估摸着这些商人们以后会老实很多。”

    “老实不老实的无所谓!”

    崇祯摇了摇头:“不相信朝廷,那么吃亏的就是他们自己,和我们无关。

    吃一次亏那是后知后觉,吃两次亏那是谨慎,吃三次亏,那就是蠢,蠢货还想着发财?

    取水车、代耕、红薯、土豆等等都已经证明了朝廷出品,必属精品,现阶段只是这些,待大明盛世彻底来临,各种利民的工具层出不穷,

    跟上就吃肉喝汤,跟不上那就连泔水都没得吃。”

    说到这里,崇祯看了一眼依旧围着高台议论的众商人:“朕突然觉得朕有些仁慈。”

    一句话,让毕自严和黄道周等人面面相觑。

    说皇帝仁慈吧,可登基之后,无论是整顿卫所,还是澄清吏治,亦或是追查赋税,那都是杀得人头滚滚。

    连宗室子弟都砍了数千人,这不止在大明一朝,整个华夏王朝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但皇帝又是仁慈的,对百姓的好那也是历朝绝无仅有的,各种利民、惠民的政策。

    诸如还地于民、先用后换,废除匠籍、军籍、储备粮食、各种利民的研究等等。

    历史是皇权与士大夫共天下,而到了皇帝这里,则是与百姓共天下。

    真正的做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

    他们搞不清楚,皇帝怎么会突然问这个问题。

    难道是对商人们刚刚不支持朝廷而生气,想弄死他们?

    “毕爱卿,你回头和王徵、宋应星聊一聊,以后对外开放用于富商士绅的技术,在成本的基础之上加价十倍、甚至二十倍。”

    此话一出,毕自严和黄道周两人脑子一嗡。

    蒸汽机赚两倍的差价高吗?相对于其他货物自然是不高的,毕竟丝绸等等从南到北至少能翻好几倍。

    可架不住蒸汽机商船的底价高。

    可现在皇帝说十倍、二十倍,简直是惊呆了他们。

    毕自严眉头紧皱,他总觉得皇帝的前后两句话是有某种用意,可不待他想明白,黄道周就出声了。

    “陛下,先在成本上增加两倍,商人们都在犹豫,若是十倍、二十倍,那商人们可不一定买账,到时候咱们投入了大量白银的研究……”

    “买不买的这取决于这个东西到底有没有价值,就如这蒸汽机商船一样,刚刚的拍卖溢价了十几倍,可他们依旧疯狂。”

    说到这里,崇祯话锋一转:“可你们有没有想过,工业研究院会一直研究出类似蒸汽机的这种东西吗?

    可能性不大。

    即便是朝廷鼎力支持,要人给人、要地给地、要银子给银子,可毕竟人力有限,

    万一发生大的天灾人祸,持续好几年,你们说银子是用来救灾还是用于研发?

    研发这东西,既需要水磨工夫也需要快准狠精,一口气泄掉了那就得好几年才能补回来。

    倒不如让民间参与进来,一次两次能忍痛来买,那多了他们还能买的起吗?

    不想掏冤枉钱那就自己研发,不求能出和研究院一样的东西,但至少他们会想办法去改良、甚至搞出新的。

    再说了,民间需要的东西太多了,工业研究院也只能集中攻克一些民间无法完成的东西。

    朕为什么设置专利和知识产权,就是激发民间百姓的创造激情,集两万万百姓之力共同研究和进步。

    朕这么说,你们明白了吗?”

    “陛下天心远虑,臣等惭愧!”

    毕自严和黄道周恍然大悟,没有想到竟然还有这么一层意思在里面。

    可崇祯却是继续道:“其实,除了利用民间富商手中个银子和精力外,朕还有更深的两层次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