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其他小说 >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 第484章 得到练习简
    “恭喜兄长。”秦长青作揖表示祝贺。

    阆看了看四周,突然压低了声音:“秦兄弟,我看到你之前回答官员问题,表现得十分优秀,想必你的学问一定不错。能否与我商量一件事?”

    “何事?”秦长青立即警觉起来。

    他知道阆过于热情,肯定有所图谋。

    阆低声说:

    “可否将你的练习书写简和我的调换一下?我那练习简上还有剩余三四片,如果和你交换的话,我可以再给你半枚秦半两钱。”

    阆这是真心想要得到练习简。

    听到这里,秦长青愣住了。

    就这些?

    他原以为阆要说出什么事情。

    结果竟是如此。

    见到秦长青没有回应,阆显得有些着急。

    “一枚!”

    “顶多给你一枚钱!”

    “再多了我真的拿不出来。”

    “兄弟你也是读书人,应当明白学习的艰辛。”

    “我根本不想学字,只需要记得自己的名字就好了,但父亲非要让我学习写字。从小习武的我哪会这些,已经浪费了许多习字简,到现在还没有练好。”

    “你知道习字简有多贵吧?”

    “学室一个月只给我们提供十几份,那根本不够用。可是识字必须通过不断练习,否则根本学不会。”

    “请你帮忙一下吧。”

    秦长青忍不住笑了笑,他明白了阆为何说这些话。他在前面提到了他祖父在‘上计’考核中获胜的事,显然是希望借助这层关系让秦长青愿意与他交易。然而,阆终究是个年轻人,无法稳住情绪。

    当见到秦长青久久不答,他误以为心思已被看出,于是全盘托出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阆可能想不到秦长青长期生活在山林中,并未想到这方面的复杂因素。此刻,他终于理解了**。

    “我禀清淑气,生而秀为士。”

    “我久未入世,忘了世界本就是复杂莫测的。熙熙攘攘的人们大多为了利益而奋斗。”

    “我其实才是个特殊案例。”

    他默默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同时说道:

    “这笔交易我愿意做。”

    “但我们要订立契约。”

    别契券是用来保证交易的凭证!

    在秦朝时期,进行任何交易都需要立契券。

    所谓的“契券”,是一块写有合同内容的竹简。上面有不同的齿痕标记,以区别不同的信息。买卖成交后,在简牍上写下合同内容,双方各执一半。日后若有纠纷或错误出现,可以用此作为证据,解决争议。

    这契券是具备法律效力的!

    法律规定,在一定时间内不可遗失此凭证。若契约遗失,则称为“亡券害身”,当事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看到秦长青同意,阆大喜过望,立刻大声呼喊:“各位,请见证,我与秦长青即将签订一份契约。”

    说完,他拉过来一名名叫奋的瘦猴子似的青年。他对秦长青说:“他是奋,他的父亲负责管理城中市集。让他为我们立约,你应该可以放心。”

    “如果你不同意,我们放学后可以在他的面前签字。”

    “不必麻烦,这样就可以了。”秦长青表示。

    他能感觉到阆的真诚,但他没想到阆会如此认真,不但让其他学友见证,还让经验丰富的奋起草契券,这让他刮目相看。尽管琅确实有些小心思,却没有恶意。

    实际上,他也不需要太多的书写简。

    待契约撰写完毕并大声读了三遍确认无误后,奋将契约分为两边递给两人。

    直到此时。

    秦长青才真切感受到了秦国律法的严密细致。

    天下苍生,生活日常中的所有细节无不在这法律的笼罩之下。

    法律严密细致到每一个方面!

    契券到手后,阆松了一口气。

    回到了座位,他将自己的练习简交给秦长青后说道,“秦史子,这次交易确实让你吃亏了。书写简以往市价仅三钱,近日城里价格上涨,目前售价五钱。我不是有意让你吃亏。”

    “实在是……家中实在

    “我的父亲今年才升爵成为大夫,过去一直都是按‘不更’爵领取俸禄。家中本来就没有什么积蓄,全家搬迁到咸阳时又花了不少钱。我实在是没办法,才会想到这个办法。”

    “还请秦长青不要责怪我。”

    秦长青淡淡地说道:

    “我已经看穿了你的心思。”

    “我也曾接受过私塾教育,很清楚在这期间会有很多花销。因此,我能够理解你的所作所为。但正如令史所说,日后我们要当官为吏,你现在可以展现精明,但在官场中,官吏不能有任何偏差。当官的时候,我真怀疑你是否能坚持下去。”

    “我确实想过直接拒绝你。”

    阆皱眉问道:“那为什么最后还是答应了呢?”

    秦长青笑道:

    “因为你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谋求私利,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学问更精深。我们在学校就是要掌握治国安邦的道理。”

    “然而,什么是官吏的本质呢?”

    “百姓的生存之依托啊!”

    “同样身为官员的学生,如果我们连自己问题都不能解决,怎能去解决普天下人民的困境呢?”

    阆脸一红,涨红的脸颊时红时白,最后向秦长青鞠了一躬道:

    “兄弟,我服你。”

    “在学校里,口若悬河的人不止你一个,但你让我感到羞愧无比,这是目前唯一的例外。我不再让你占什么便宜了。如果以后有什么人给你找麻烦,我会站出来帮你,我在这方面没其他能力,但在打架这方面绝对很有一套。”

    听后。

    秦长青脸上肌肉抽搐。

    哎!

    算是白说那么多感慨了吧。

    阆虽然在学校待了一段时间,但仍保留了许多乡间的风气,依然带着一丝土气。

    然而,这才是秦国人民的真实面目。

    正是因为契书这件事情。

    秦长青和阆之间也因此结下了一份友谊。

    不久,

    外面响起了锣声。

    上课时间到了。

    令史再次回到了课堂中。

    眼前的依然是那块大木板,但原先上面写的“灋”“罰”“法”三个大字,在休息时已经被临时记录员擦掉。

    此时的木板上一个字都没有。

    令史冷漠地说:

    “这次课我们会教授《语书》上的文字。”

    “我知道你们中大多数人并不喜欢当文职官,而是心向战场,在战斗中获得荣耀,并希望通过战斗提升自己的职位与荣誉,你们可能有些人认为写字只是为了签名罢了,并不值得学!”

    “真是这样的吗?”

    “并不是!”

    “即便是武职人员也要具备书写能力。”

    “你们可能以为识会写几个字就已经够用了,但是你们究竟能识别并书写多少字?”

    “你们大概也只能认识几百字。”

    “那么天底下有多少字你们知晓么?而现今全国统一,当你们带军之时必然会遇到五湖四海的士兵们。”

    “有来自秦地的,也有来自于赵国、卫国等地的;你们识字受过训练,但许多士卒没有。他们告诉你的他们的名字,你能确保每次都正确记起来吗?”

    “统一前,六国之间的字与读音各异,但据勘定局统计,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常用字增长到了1350字,至一统时已有约11600余种。统一天下后的数年里,勘定局整合诸国文字并加以融合,共增加了13800余种新的字。”

    “总的汉字已累计到25000多种。”

    “秦字结构繁冗而其他国家文字简单易懂,统合文字必然带来复杂与简单的不平衡。因此一统天下后,始皇命勘定局对秦字做出简化改革。”

    “这就是小篆诞生的原因。”

    “即便如此努力地进行文字简并化的工作,秦文仍有近两万个字。”

    “你们不去学习书写这些文字?怎么能应对名字千奇百怪的军人们,又如何处理文书案宗呢?如果没有经过学习识字训练,就算给你一本孙子兵法你们中有谁真正通篇读懂了?有谁又能领会书中奥秘?”

    “秦之吏不懂文字识读与书写?”

    “难道不怕为天下人所讥讽笑话!”

    令史冷冷地看着每一个人,在他注视下,没有人敢直视他眼睛。

    秦长青端坐在那里,同样感觉到压力。

    令史的话并非毫无根据,秦朝的词汇量实在庞大,无论文官还是武将,日常工作都围绕人口登记展开。

    例如,

    文官涉及登记户籍与征税收支;

    武官包括召集士兵、问罪审讯等任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近90%秦国官员的职业都以人口管理

    “我会先念,你们跟在我后面念,待到能流畅念完,再将这些字誊写在习字简上,等到所有人都记住后,我会再逐一解释这些字的意义。”

    话音刚落,令史枯便开始大声领读。

    秦长青亦紧随其后。

    不过,他不仅跟读,还不时翻开习字简,把这些字一一记下,同时标注上读音。由于此时的秦国尚未使用后世那样的拼音系统,只能通过标注读音的方法学习汉字。

    这种方法,实际上奠定了后来人们所谓的‘认半字认偏旁’的基础。

    课堂中顿时响起了读书声。

    待史子们纷纷将新学的词组记录在习字简后,令史枯开始了每日必修课程——说文解字。对已略通文墨的秦长青来说,这样的课显得轻松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