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算情况好的,他家地多,三垧地。

    如果家里只有一晌地左右的,可能也就赚个几千块钱。

    杨东听了这话,背着手沉默,没有多说什么。

    他脑子里面开始构思,以后毛屯乡该怎么发展。

    毛屯乡的水田很多,可以发展水稻。

    但是水稻价格基本上固定,所以要从销售上面想办法,把毛屯乡水稻成品价格提高,卖给城市有钱人,贵一点也无所谓。

    这样的话,最起码老百姓赚钱多一些,哪怕一斤多卖一元钱,算下来一年都能多赚上万块。

    就像是后世的五常大米一样,卖的很贵,也很好吃。

    但是种五常大米的老百姓,未必赚钱。

    因为提高价格的是供销商,是供货商,是大米公司,而不是老百姓。

    杨东要竭力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谷贱伤农,谷贵伤农,必须选一个合适的价格,让老百姓赚钱,也让商人赚钱,互利共赢。

    所以现在没必要和毛长海他们提,提了之后徒增他们的烦恼。

    等自己有机会再提,提了之后就得实现。

    想要实现,前提是庆和县知名度高,大米形成品牌效应才可以。

    说到底,宣传必须到位。

    杨东在前面和乡干部问话,后面的央视摄制组就开始拍摄,把杨东的一举一动,把乡干部的一举一动都拍下来。

    晓燕走在后面,忽然有一个新的想法。

    为什么不采访杨东?为什么不做一期访谈那?

    她手里面又不是一个节目,也有一个节目就是访谈类型,专门访谈全国的农业专家,或者一些当地干部,以及种粮食的农民,反正跟农民有关的都可以访谈。

    央视摄制组拍这拍那,很快就下午三点了。

    “杨书记,喝茶吧,挺冷的。”

    毛长海和毛立果把杨东一行人带到了乡政府,开始泡茶。

    说是乡政府,实际上就是个连脊大平房,很长,足够二十几间,每一间都是办公室,这种连脊的大平房,在东北农村非常普遍。

    以前东北农村,包括一些偏远乡镇都是这样的房子,用来做学校,卫生所,政府办公,这样公家的办公地。

    这大院子倒是不小,足有一亩地了,而且左右也种了玉米,也快进入收割期了。

    大院子的中间是个旗杆,上面迎风招展的国旗。

    “这是谁种的玉米?”

    杨东指着左右这约有一亩地的玉米,问着毛长海。

    毛长海立马回答道:“杨书记,这是我们乡集体种的,每年乡里买点种子和化肥,种上玉米,秋收卖掉,卖掉的钱用于乡政府的日常补贴,日常花销是够的。”

    毛长海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有些尴尬和不好意思。

    堂堂的毛屯乡党委和乡政府,竟然要种粮食补贴花销,说出去都没人信。

    这已经是2009年了啊,财政依旧这么贫瘠。

    杨东只觉得肩膀上的压力,越来越重。

    虽然他不是县委书记也不是县长,但他是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又是协务副县长,发展经济也有他的责任和义务。

    “快了,最多两三年,就让你们基层党委和政府,手里有钱,最起码把乡村的路修上,至少也得是乡道,铺柏油。”

    “交通不便,经济不行,有一个方便的交通,对发展经济太重要了。”

    “毛屯乡靠北,但离县城最近,发展经济是有优势的。”

    杨东开口,声音不大,倒像是呢喃自语,不像是安慰毛长海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