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其他小说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466章 猎虎治病
    陈青兕前脚离开皇宫,便让人去查那帅气的有些不像话的青年道士究竟何人。

    皇帝作为大唐的统治者中原共主,他的生活是最没有秘密可言的。

    且不说那些无所事事的太监宫女,那些蹲墙角的起居令、起居郎、起居舍人能够将一个帝王每日的流程接见了什么人,记载的一清二楚。

    陈青兕现在的能力,要调查突然出现在李治身旁的陌生人太简单了。

    这天家无私事,好奇的人绝不止陈青兕一个。只是他们并不像陈青兕那样,怀有别样心思而已。

    陈青兕这刚在兵部办公署坐下,已经有人将那位青年道士的所有消息送到他的案前。

    陈青兕接过递来的帛布,只是看了一眼,眼眸中就透着几分明悟,原来是他。

    帛布上清晰的写道明敬,字崇俨,洛州偃师人……

    明崇俨,名字较为冷门,但却是一位左右时局的人物。

    他是南朝梁国子祭酒明山宾五世孙,家学渊源深厚,幼年入道,学习巫术、相术与医术,年纪轻轻,便有很深的造诣,三术通达,名动一方。

    古人迷信,明崇俨靠着三术,不但当任正谏大夫还兼御医、皇家方术士。既能参与国政,又能为李治治病,还能以鬼神之说为武皇后排忧解难,得到了李治、武皇后的信任,红极一时。

    最巅峰时,李治甚至为其五代祖处士明山宾制碑文,亲书于石,以示宠信。

    明崇俨在他最辉煌的时候,突然就死于盗贼,他的死引发了极大的动荡。

    明崇俨与李贤交恶,明崇俨甚至对武后说“太子不堪承继,英王貌类太宗”,又言“相王相最贵”,左夸李显,右赞李旦,想着法子要废李贤。

    故而明崇俨这为盗贼所杀,武皇后是一百一千个不信,还没有任何道理的一口咬定是太子李贤让人干的,这也导致了李贤、武皇后本就有隔阂的母子正式决裂。

    这个时候李治的病已经很严重,眼睛完全不能视物,一切行动都得倚仗武皇后,也是武皇后身为皇后权势最大的时候,次年就在东宫马房里搜出数百具铠甲。

    李贤也因此被废除了太子之位。

    但其实明崇俨的死,大概率是意外。

    因为调查明崇俨死因的人一個叫狄仁杰,一个叫苏无名。

    后世有热剧将苏无名写成狄仁杰的徒弟,但其实不然,两人是同事关系,且在当时是齐名的破案能手。

    只是狄仁杰不只会破案,而苏无名只会破案,名气自是天差地别。

    但在狄仁杰在大理寺的时候,两人是不相伯仲的。

    两个断案高手,都未查出是李贤所为,还是能表明一些东西的。

    当然如果李贤有本事将两人收入麾下,那另说。

    可李贤真有这本事,也不至于让武皇后随随便便贬罚了。

    总之明崇俨之死,导致了武皇后、李贤母子彻底决裂,从此大唐走向了另一极端世界。

    陈青兕收敛心神,继续看着手中的帛布,上面关于明崇俨的身份与记忆中的一样,不过事迹却差太多了。

    历史上的明崇俨就跟那神力书生宋令文一样,跟着封禅队伍跑,得到了赏识,授黄安县丞,恰好刺史女儿重病,明崇俨用偏方殊物治疗,引起了李治的兴趣,擢授冀王府文学,从而进入庙堂。

    而现在此人是被武敏之看中,从而推荐给了太子李弘。

    李弘也是多病的体质,让明崇俨医治之后,感觉大为舒畅。

    武皇后闻之,将其介绍给了李治,从而步入大众视线。

    陈青兕看着帛布,从逻辑上来分析,明崇俨的出现晋升一点问题都没有。

    武敏之现在在长安也是一号人物,风流潇洒,才气过人,年轻一辈大多依附他左右。

    明崇俨能够讨得李治、武皇后的宠信,能力自不用说,加上都是世间少有的美男子,惺惺相惜也在情理之中。

    陈青兕突然脸露古怪,看了皇宫方向一眼,不知道李治的头上会不会带点绿?

    关于明崇俨,一直有一种说法,他是武皇后心中的白月光,相比后来的薛怀义、沈南蓼、张易之,张昌宗的精神慰藉,明崇俨才是让武皇后最心仪的对象。这才会因为他的死,直接跟自己的亲儿子决裂。

    当然,都是野史之言。

    但不可否认,明崇俨的相貌确实帅气,史书上特别记载的八个字“容貌俊秀,风姿神异”,当之无愧。

    只以外貌而论,武敏之、明崇俨可谓这时代的翘楚。

    明崇俨在历史上是武皇后的人,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现在他通过武家的关系崛起,多半是武家的人了。

    那幕后之人是不是他?

    此念在陈青兕脑海中一闪而过,但很快就否决了,明崇俨现在二十出头,至多不过二十五,哪有那么重的心思手段,以及实力?

    他的背后,多半有人。

    得好好查查!

    陈青兕想着走到一片的水盆,将手中的帛布放入水中,搓揉了一番。

    墨迹遇水溶解,帛布上的字迹消散。

    这个时代纸张还是高档货物,如电视里的那种用了就烧,多半不可能。

    帛布才是主要书写材料,可以洗净反复使用。

    ——

    鄯州,安集大使府。

    安集大使是李治特地为苏定方设立的一个职位,这个时候节度使刚刚出现,远没有后世权势之重,甚至连官职都不算。

    唐朝以都督为地方最高军事统帅,李治朝战事不断,为了让前线将领便宜行事,个别关键的地方都督都授予“使持节”的生杀之权,当初陈青兕在百济便是如此。

    这种都督加“使持节”的官,便叫节度使,但只是一个叫法,并没有得到朝廷承认。

    而安集大使就是在这些节度使上安插了一个统帅,节度诸军,完全负责支援吐谷浑,抵御吐蕃。

    “大帅!”

    王孝杰一脸疲惫,肩膀上扛着一头三百来斤的老虎,虎虎生风的走进了大使府。

    他是苏定方的老部下,而且苏定方为人亲和,从来不摆架子,对于军中的兄弟更是如此。

    王孝杰出入安集大使府就跟进自家大院一样。

    得知苏定方在大厅看书,大叫着走了进去。

    这还没有踏入大厅,一股热浪就冲了出来。

    现在是十二月天,鄯州这里已经下起了大雪,冰寒刺骨,但大厅里的热气却直往外冲。

    这让王孝杰眼中闪过一丝忧色。

    在他的眼中,苏定方就跟神一样,无所不能。

    遥想当年,跟西突厥作战,适逢天降大雪,只是短短数个时辰,积雪深达二尺。

    所有将帅都不敢进兵,苏定方却一意孤行,踏雪进发,昼夜兼程,成功击破贺鲁,追杀至咸海,生擒而归。

    那所向无敌的身影,刻在了王孝杰的脑海中,让他至此心生盲目信心,只要有苏定方在,在艰难的困境都能取胜,没有任何理由,任何道理,只是因为率领他的那个人叫苏定方。

    王孝杰最大的愿望就是跟随苏定方到底,跟在他身旁,为他冲锋陷阵,跟着他吃香的喝辣的。

    然而此番与论钦陵对峙于那禄驿,苏定方却没能如他想象中的那样,横扫敌手,相反还染上了风寒,引发了风湿旧疾,疼痛难耐。

    王孝杰听说虎骨有祛风通络,强筋健骨之效,能治风湿痹痛,脚膝酸软,效果以新鲜虎骨最佳。

    王孝杰二话不说便深入祁连山脉去杀虎。

    大冬天的虎迹难寻,王孝杰花了足足两个月时间,才杀虎而归。

    王孝杰离开了两个月,并不知苏定方现在的情况,可这大厅传来的热浪,便知情况不太好。

    如他们这样的习武之人,大多耐寒抗热,即便是冬日,也少用炭火,以免产生依赖。毕竟真到了战场,踏冰卧雪那是常有的事情,士糜冰,马秣雪都不在少数,哪里用这炭火。

    踏入屋内,果然见苏定方披着大衣,坐在炭火前烤火。

    屋子四角也摆着火盆……

    苏定方见王孝杰背上的老虎,眼中也透着几分感动,道:“你这家伙,原来去杀大虫了,也不知会一声。”

    因为李渊的祖父叫李虎,避讳虎就成了禁字。

    虎牢关变成武牢关,老虎也给叫成大虫。

    不过老虎这字样太寻常了,民间大多都不刻意避讳,尤其是远离朝廷的江南。

    该怎么叫,还是怎么叫,没那么多讲究。

    不过苏定方、王孝杰都是吃公家饭,还是注意避讳的。

    王孝杰将背上的老虎丢在地上。

    “嘭”的一声响,扬起了不少的尘土。

    “大帅,感觉如何,可有好些?这大虫刚杀不久,最是新鲜。可取骨入药,为大帅去病。”

    苏定方道:“无妨,都是一些老毛病,并不碍事。过了冬就好……”

    王孝杰道:“炭火多了对身体不好,大帅可得注意。”

    炭火会导致中毒的化学原理,这个时代确实不清楚。但生活的经验让他们知道炭火多了会伤身甚至致命。

    苏定方道:“门窗都开着呢。好了,你也别一味的关心我这把老骨头,多注意自己,回去好好歇息。这大虫的骨头,自有人处理的。”

    这个气候去深山老林杀虎,绝非易事。

    王孝杰受了多少罪,可想而知。

    苏定方也心疼自己这位爱将。

    王孝杰一副完全没事的模样,告辞去了。

    苏定方目送王孝杰离去,眼眸中闪过丝丝笑意。

    ——

    吐蕃,乌海!

    论钦陵亲自操练兵士,吐蕃兵很意外的分作多个小股部队,刀牌手、长枪手、大盾兵、弓箭手、弩手、骑兵,他们相互配合,在巨大的校场上来回移动,时而突进,时而撤退,时而穿插,时而止步,相互之间配合的极为默契……

    在论钦陵身旁的赞婆直接看呆了眼,说道:“阿兄,太厉害了,这兵相互配合,默契无间,谁能匹敌?”

    论钦陵紧绷着脸道:“你太小瞧天下人了,我这军阵,跟李靖的军阵比起来,还是差点火候。我研究了多年,始终无法参透其中关键。”

    论钦陵在初次与唐军的作战中就察觉了一点,唐兵的战斗力要比他们吐蕃强上一个档次。

    论兵卒武勇,他们吐蕃应该占据上风才对。

    他们吐蕃人居于高原,生活条件恶劣,所有兵士都是骁勇善战之辈,唐军尚武固然不遑多让,可有气候的加持,理当胜过一筹。

    唐军的装备在他们之上,这个不假。

    但他们吐蕃的装备亦不差,他们的冶炼技术融合了东方、西方的优点,也能抵挡刀枪剑戟的创伤……

    不管从什么方面分析考虑,他们吐蕃兵都没有理由被唐兵如此压制。

    通过反复回忆寻源,论钦陵发现了缘故。

    军阵。

    或许在一对一,二对二的情况下,唐军确实占不到优势。

    但只要上了一伍,唐军的优势立刻显现。

    数量越多越是如此……

    论钦陵经过多方了解,才知道李靖给大唐留下了一套特殊的训练方式……

    在唐军的编制中有弓手、弩手、驻队、战锋队、马军、跳荡、奇兵等多个兵种,每每战斗,诸多队伍各司其职,将自身的特性长处发挥的淋漓尽致。

    《孙子兵法》、《吴子兵书》等兵法在大唐是烂大街的玩意,可李靖留下来的练兵之法,指挥配合之术,战阵变化的奥秘,却是机密。

    经过系统化训练的唐兵,在整体的战术理念上就胜过这个时代所有兵家将帅一个档次。

    论钦陵不愧是吐蕃千年来不世出的将才,他竟通过与唐军的交战,通过唐军的兵种配置,通过苏定方指挥时军阵的变化,自己硬生生领悟了一套简略版本的李靖军阵。

    只是简略版,已经让吐蕃的兵卒受益匪浅,战斗力飙升。

    “阿兄,我要学。”

    赞婆眼睛泛着光。

    论钦陵也在上一场战役中察觉出了自己这个弟弟在军事上的天赋,道:“阿兄教你。”

    正在论钦陵跟赞婆讲解军阵的时候,一骑闯入军中。

    来人手持令牌直接到了论钦陵的面前,高声道:“大论有令,茹帅立刻回京,不得有误。”

    论钦陵接令不敢犹豫,将军中事务交给赞婆后,领着亲卫快马加鞭返回逻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