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唯有华夏 > 第六章 倾否(下)
    那些没有被分配到土地或者说耕作任务的人,自然会有其他的事务需要他去完成。

    至于那些没有劳作能力的老人和孩子,则只需要安心养老,好好学习即可。

    对华族来说,老人和孩子能做好这些也是大功一件的。

    总之,就是一切的分工都必须保证“各尽其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可以得到不打折扣的贯彻。

    而每一户的组成,则是在自愿基础上的,尽量的去做到男女搭配。那些实在无法保证的,确实就要各凭本事了。

    爱的自由,是人该享有的最高权利。对所爱的争取过程,则是促使人类进步的阶梯。

    只要与华族的生存发展不违背的行为,皆是合理。

    只要对集体利益造成损害的行为,皆需制止。

    所谓公堂、公审,主要就是处理这些有损集体的事情的。

    虽然实现这个法理上的梦想,需要每名公民具有极高的道德素养。

    但迹天涯相信,只要肯从头抓起,一切皆有可能。

    管理是一个缓慢且持久的事情,一如天道永动,片刻不歇。

    没有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的管理,只有常抓不懈的贯彻执行。

    宇宙万物发展的最终结果,都是从有序到无序的过程。

    所谓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的对抗熵增。

    死是必然的结果,活着就是要尽情折腾。

    易之道只是讲究规律,但不信永恒。

    经之理只是讲一切现象的相似之处,但不是在阐述一个简单的循环。

    学《易》者,必须要知道的真理,是“日新月异”。要知道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要与时俱进。

    预测,是一个科学推论的过程,是要从当下找规律,而不是从过去寻轨迹。

    “过去”只教给你可以参考的方法,“现在”给你的才是可以具体实施的办法。

    所以学习书本只是一个过程,学会书本的内容之后将能够书本丢掉,才是升华。

    华历三年五月,立夏。

    虽然飞石等人是“奉命”自由活动,但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不必要的风险,他们只是将活动的范围限制在了伏牛山以北边一侧。

    毕竟进取的前提,是保证后顾无忧。

    正是这次探寻,使得飞石有机会代表华族,第一次登上了嵩山。

    之所以要在众多山脉中,将嵩山单独提出来,作为一讲。倒不是说本就游弋于山脉附近,见多了各种山峰,并以山中资源为生的华族,对此山有什么特别的感情。

    而是嵩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

    那就是“突兀”。

    看过中国山川地理地形图的朋友都能发现,嵩山所处的位置,其南、北、西三个方向皆是山谷,向东望去就是广袤的华北平原,视野极其开阔。

    这座有着三十六亿年历史的,有着“万山之祖”之称的独特山系,虽然其海拔不过一千五百米左右,却在周围“弟弟”的衬托中,显得特别的独树一帜。

    因此,它带给华族的视觉冲击,从嵩山的“嵩”字上便可见端倪。

    从海拔上讲,比嵩山高的山,简直多到无法数清。

    但从名字上讲,唯有嵩山被以“高山”冠之。

    当飞石登上此山举目四望的瞬间,便决定要在这里建立一座观察分站了。

    此时,飞书驯养信鸽的尝试,已经初见成效。作为伏牛山系分支的嵩山,便是人类第一次完成飞鸽传书的地方。

    这也很正常,第一次实验式“传书”,一定是发生在主站与分站之间的。

    后来,当三斧的观星学院从文明之光学院中独立出来,在那个小小“抛尸地”之上盖起的小小观星台,已经无法满足人类观星的视野时。

    迹天涯便邀请三斧,将观星学院搬迁到了嵩山之上,并在此筹建了一座在华夏史中传续了万年的观星总台。

    一直传承至元代的文学家郭守敬时,他在此基础上又创建了一座至今仍保存相对完好,早已成为嵩山风景名胜区八大景区之一的告城观星台。

    在这里,这位天文学家还在华历的基础上,编制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

    如今,这座华族的观星总台已经成了世界上最着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向全天下彰显着华夏文明自古以来的先进与优越。

    后事不表,且看眼下。

    接着说那个因为洪水而与蛇结下不解之缘,并最终以蛇为图腾的族群。

    那个男女老少皆为战士的川军形象代言人——蛇巴族。

    他们在首领蛇佑的率领下,以区区两万人之力,全面攻克了巴族设置在关中盆地,傍水而建的重重防御阵地。

    这两个族群之间的战争,从关中盆地东侧,黄河西岸开始。

    当蛇巴族连续穿越了渭河的六条支流,一直打到了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境内时,正式宣告了巴族在关中盆地的领地尽失。

    从战争开始,一直到巴族在关中盆地生活,并且在此次战争中幸存的族人,从秦岭太白山一处逃回到汉水谷地的不到半年时间,算做战争的交锋阶段。

    再之后,又经过了在秦岭一带几次大规模的战斗后,蛇巴族与巴族之间的战争开始转入到了漫长的相持阶段。

    短时间内便被两万蛇巴族战士,将几十万生活在关中盆地的巴族族人全部清出了这里。

    并不是说巴族的实力就是不堪一击的,实在是因为蛇巴族这场战争发动的太过突然,打的毫无防备的巴族一个措手不及。

    而反应过来的巴族,很快便凭借人口优势和秦岭的阻隔,挡住了蛇巴族那如潮水般的攻势。

    这使得蛇巴族那些骁勇的战士们,无法迈过秦岭半步。

    在加入到蛇巴族的原风族成员中,一位扮演着首领蛇佑的军师角色的,名为风起的青年男子的不断规劝下。

    蛇佑渐渐转变了在他发起战争时,誓将全族战死之时,定为战争终止之日的极端想法。

    尤其是巴族人躲到秦岭以南,利用熟悉的地形做好充分的防守后。

    再无寸功可获的蛇佑,终于接受了风起在关中盆地这块文明宝地休养繁衍的提议。

    毕竟“战死”之前的誓言,是“占领”。

    就算还没有占据巴族的全部领地,但获得的领土供养两万人所需,还是绰绰有余的。

    并不是巴族没有重新夺回领地的实力,他们之前一直对蛇巴族未加防守,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蛇巴族的裹足不前是受制于这个族群与风族之间的协议而已。

    在多次战斗中,巴族决策层错误的将蛇巴族这个善战的族群,当成了一些只知守土之人。

    而且巴族主要的对手一直就是蜀族。

    曾经攻入过几次四川盆地的巴族人,真正垂涎的一直就是蜀族的领地。

    因为巴族本身就是在盆地中发源的,对于以高原为主的风族领土,巴族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兴趣。

    这也是为何巴族会在蛇巴族的前期进攻中,一直溃败的主要原因。

    他们并没有将主要的战斗力,布置在那个方向。

    也就是说,仅凭一些以生产为主的女人和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们,便能够依托地理优势与蛇巴族战士们战斗了半年之久。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取得让绝大多数族人都能够幸存下来的成绩。

    由此说来,巴族的战斗力与蛇巴族相比,也是不遑多让的。

    这个华夏民族中,最古老的成员之一,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在融入到华夏民族之前,巴族同样有着属于自己的先进的文明的。

    事实上也本该如此,一个族群的文明若不是足够先进,怎么能有将几十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变为苍茫沙漠的实力呢?

    (本章完)

    (《周易·否卦》: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则终倾,何可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