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计划有了,几人围坐一桌,吃着饵丝,接着讨论起雇工和换粮的细节。
秦氏听说雇工由韩主簿和薛子仁一同实地考察,虽觉得再妥当不过,却又嫌麻烦。
“一定要这么麻烦吗?咱们把风声放出去,让那些人自动找过来就成了,左右那些大户人家的也不会看中咱们这点粮食,其余平头小户的,旱灾下日子都不好过,帮谁不是帮呀。”
郑晴琅并没有急着反驳,而是点点头。
“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要是咱们手里的粮食多不胜数,我就不那么费事了。这不粮食有限,就想帮到最需要的人。”
秦氏一听,也就不再多言,而是转头叮嘱薛子仁。
“明日我让文五派多几个人跟着你们,到了别的地方,进口的食物和水还是自己备着,防人之心不可无。有些人饿疯了,什么事情做不出来,这阵子一直在传的那几个外地商人的事情,你们也是知道的。”
薛子仁点点头,他在珍馐楼做事,消息来源多的是,自然也知道那件事。
“放心吧,秦奶奶,我会小心的,我和韩主簿只在附近几个村子考察,不会去太远的地方的。”
秦氏点点头,见他很是沉稳,并不像一般同龄人那样听不进长辈的劝说,很是欣慰。
接着,说到换粮的事情,她便来了劲了。
“换粮的话好办,我同镇上很多殷实门户的夫人都有些往来,她们手里多多少少有些粗粮,我若是开口说要换,她们必定是同意的,左右现下也舍不成粥了,刚好成全咱们这边。”
郑晴琅刚刚也在琢磨找谁去办这件事,听见她这么一说,只觉得是瞌睡碰到枕头了。
“哎呀,你可真是我的及时雨呀,我虽然也认识几个人,但是终究没有你在镇上多年认识的多。那这样子,我手里有八千斤江南来的去年的细粮,就劳烦你一起商量着换了?”
说完,她望见一旁的大丫,又补充说道,“到时候,带上大丫,她也给不少人家做过席面了,在那些人面前,大概也多少混了个脸熟。”
郑大丫爽快得接下这差事,如今旱灾,她的席面生意也停滞了下来,正好有空,可以帮着两个长辈做事,她求之不得。
几人继续商量了一下具体的换粮方案,无非就是按照市价换算,一斤细粮可以换多少斤大豆之类的问题。
有郑晴琅这个经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数学高手”,跟柳掌柜要了纸笔后,写写画画不到一刻钟,就定下了换粮的具体规则。
四人离开柳家食肆后,便兵分几路。
秦氏和郑大丫拿着新鲜热乎的换粮方案,由家里的车夫赶着骡车,开始穿梭在各户的内宅中。
郑晴琅下午和薛子仁去见了鲁师傅,谈妥了开工修水利的事情,然后才回了家里。
回去后,自然少不了跟家里人说下事情的具体安排,一个两个都想要帮忙,争着帮忙理事。
薛秀慧夫妇也在,听薛子仁要去各个村里看看,吴大雄主动请缨,要跟过去当保镖,至于薛秀慧,则是大手一挥,让她娘放心去做好事,作坊有她盯着。
郑晴琅见大家如此齐心想要做好一件事,心里不禁感慨,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薛家人,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呐。
隔天,秦氏那边就传来了好消息,有好几家的主母应承了下来,可以按照她们定的方案换粮,询问薛家这边什么时候方便交换。
郑晴琅让送消息的人回复,自己最近会一直在下坝村,让那些人随时可以送粮过来。
于是,第二天,就陆续有两三家车队过来了,把下坝村的村道都挤得塞车了。
因为作坊业务的关系,下坝村对于村里来车队这种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这行情萧条的情况下,猛不丁来了这么多载满东西的车,他们还是十分侧目的。
随着众人的好奇打探,郑晴琅用粮食雇外村人给村里兴修水利的消息传了出来。
一时间,大部分人都是夸她心好的,但是,也有小部分不和谐的声音。
比如那种占便宜没够的,即便自家粮食也还够吃,却还是觉得薛家这是胳膊肘往外拐,有好事不念着同村人,光顾着外村人了。
没过多久,这些人很快就被打脸了。
下坝村村里有两三户比较艰难人家,听说了郑晴琅要以粮食作为工钱雇工的消息后,主动上门求助。
而郑晴琅也并没有多为难,爽快得应承了,让他们家人中的其中一个参与后面的水利兴修。
事实上,若这几家不找上门,她也会主动去找的,只不过,这几天忙着换粮食的事情,还没来得及罢了。
但是,这样一来,村里人又有话说了。
因为他们听说了,村里每户也要出人去修水利的,而这个是义务劳动,并没有粮食拿。
这明显的差别对待,让村里不少人怨声载道,这水利还没开始修呢,就有各种不好的言论了。
村长李义善知道村里的舆论后,第一时间站了出来。
他先给大家分析,这水利工程修好后,对全村人有多大的好处。
接着,又严肃得接连发问。
有人出钱,那不出钱的人是不是该出点力气?
难道这下坝村是她郑晴琅一个人的下坝村?修的水利灌溉的田地,是她郑晴琅一个人的田地?你们这些人都用不上那工程是吧?
还有,那几户有粮食当工钱的,就这么招人恨,见不得他们吃饱肚子?
这几个问题,问得底下人哑口无言。
紧接着,他再次历数薛家对下坝村的各种贡献,总结的意思就是,薛家不欠下坝村什么,让那些人别把薛家对下坝村的好当做本分。
最后,他又怒斥村里某些人不识好歹,是喂不熟的白眼狼,把那些曾经嘀咕过薛家的人骂得头都不敢抬起来……
这次会议过后,谁也不敢再念叨什么“胳膊肘往外拐”、“不公平”之类的混账话了,村里的舆论一下子扭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