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在雍郡王府里发生的事情,除却他们兄弟几人,并无人知晓发生了什么。
就连手眼通天的康熙帝,也不知道。
他现在一门心思在准备推自家十三儿子上位的事情上,好不容易等到了胤祥松口,他要是不赶紧把这小子按死在储君之位上,他都怕过个几天,这小子就反悔不干了。
作为一个并不想采取强制性手段逼迫儿子的勉强算好阿玛的阿玛,康熙帝还是更喜欢温水煮青蛙式劝服儿子自己接受现实的。
而现在好不容易胤祥接受了,他也不想去思考为什么接受,反正只要赶紧落实到位,就算胤祥要反悔,也是来不及的了。
只要一想到自己很快就能够退休出去浪,康熙干活的劲头就越发的猛。
努力努力,明年就能退休了!
*
康熙三十九年二月中旬,圣上突然下旨,将接近十四岁的十三阿哥迁入了毓庆宫。
毓庆宫啊,那可是当朝名副其实的太子东宫。
这旨意一下,顿时就引起了群臣注目。
什么情况?
怎么回事?
难道说皇上属意的下任继承人,是还年幼的十三阿哥?
目光从年长的、身份贵重的几位阿哥一一略过,满朝文武陷入了沉思。
他们在思考,到底为什么会是十三阿哥。
子凭母贵?
不应该,他们这位皇上,可没在后宫多费任何心思,那十三阿哥的生母敏妃娘娘,亦是个不怎么有存在感的人,所以要从敏妃的角度去思考,应该是没必要的。
那还有什么呢?
天资?
十三阿哥虽聪明能干,可也不至于到碾压其他阿哥的地步。
那......
是因为十三阿哥年轻吗?
细细思考一番,貌似确实不无可能。
于朝臣心中,没有哪个当皇帝的,会轻易将手中的权力让出去。
他们从前便心有顾虑,眼看着皇上身体康健,再活个一二十年也不是问题,而彼时的太子胤礽已经是个雄壮的青年人了。
太子年轻力壮又有冲劲,便是皇上再如何疼爱儿子,可在自己逐渐老去的时候,真的不会对太子心生忌惮吗?
朝臣心中有所揣测,却看不到那场面的发生,因为当初的太子胤礽自己请求退位了,也就没有了验证的可能。
而今,新储待立,皇上对十三阿哥的青睐,又让他们思考起了这种可能。
或许便是如此吧,不选择年长的那些个阿哥,就是因为皇上其实心中也是有所忌惮的。
让十四岁不到的十三阿哥上台,等他成长起来的时候,皇上说不定是个什么状态呢。
这样既能避免储君对帝王的威胁,也能避免储君当多年太子当到年华消逝而难以等待,最后酿成大祸的结果。
一干臣子好一番头脑风暴,最后自觉自己读懂了皇上的心理,对于十三阿哥的突然冒头,也就没了过多的抵触心理。
虽然他们没几个举荐过十三阿哥的,但没关系,十三阿哥跟所有阿哥关系都很好,他们换条路依附一下也是可以的。
——最主要的,还是他们想依附的那些阿哥,一个个都不是很欢迎他们。
被约谈过的六部尚书面面相觑,纷纷露出了尴尬不失礼貌的微笑。
谁懂啊,本来以为只是去赴自己看好阿哥的邀约,结果撞上了一屋子同僚,还被一群阿哥连番说教,这滋味真是有够不好受的。
可恶的阿哥们,到底哪来的那么多恶趣味?!
几个大臣垂眸咬牙,心中冷哼,既然不稀得他们依附,那他们就去寻被皇上看好的十三阿哥去,就不信十三阿哥也那么不像话!
面对朝臣的忿忿不平,除胤祥以外的皇子阿哥都是不在意的。
反正他们又不想要争权夺利,管那么多事情干什么?
都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皇家阿哥,他们连汗阿玛的脸色都不看,难道还会搭理一群外人?
与其分心思给别人,还不如想想到时候怎么联手坑爹呢。
*
康熙三十九年三月初五日,皇帝下旨,册封皇十三子胤祥为皇太子,下谕礼部择吉日举行册封大典。
三月十八日,于太和殿举行皇太子册封大典,授予胤祥皇太子册、宝,正位东宫,十九日正式颁诏天下。
言是礼部择吉日,可是任谁都知道,这日子是皇上自己选定的。
特意选了帝王的生辰日册封新任储君,足见皇上对新太子的看重。
有人幽幽看了眼正在发呆的前任储君,很想知道他是什么感受。
常泰亦是满眼担忧地看向自家外甥,作为胤礽的嫡亲舅舅,他至今记忆犹新,昔年胤礽的皇太子册封大典,是在十二月十三日举行的。
或许单说这个日子,一般人很难理解它的特殊。
可常泰总是记着的,这个日子,是他那个早夭的大外甥的生辰。
元后早逝长子承祜,便是出生于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三日的。
常泰不确定胤礽知不知道这个日子的特殊,正如他不确定当初定下这个日子作皇太子册封大典的皇上心中到底是如何想的。
可不论胤礽知不知道,作为胤礽的舅舅,常泰这会儿对皇上还是有点怨言了。
两个特殊的日子,对皇上而言,到底代表着什么呢?
如常泰这般了解内情的人都有些注意力在前方的胤礽身上。
只是胤礽本人嘛,他是半点儿也不知道别人在背后为他如何心伤的,他现在正在跟旁边的胤祉小声说话:“看看看,十三弟身上的太子冕服,可是我盯着人做出来的!”
对于自己把重任丢给十三弟这件事,胤礽还是有点小愧疚的,为此,他对这次的皇太子册封大典十分之上心。
他亲身参与的不止是大典的一切准备,就连皇太子冕服,都是他亲自盯着赶制出来的,太子冕旒上的东珠,更是他特意差人寻来的。
若非汗阿玛不同意,他就差连给十三弟穿戴冕服的事情都包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