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其他小说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894章 他乡遇故知
    “恭喜啊,”

    登州蓬莱阁上,薛大鼎向武怀玉贺喜。

    晋太子太傅赐绢五百匹,这个封赏是跟秦琼晋太子太师赐绢五百匹一同送到的,随之而来的还有皇帝对武怀玉他们在登州做的一系列事情的嘉奖。

    怀玉呵呵一笑,算不得什么。

    相比起来,他倒是惊讶于长孙无忌晋封三公司空,还有就是李靖执意要请退,当然,张亮罢相有些让人意外。

    接替张亮任御史大夫、参预政事的人更让人意外,居然是李大亮。

    这位曾任越州都督交州都督凉州都督的能吏,此前还被任命为剑南道巡省大使,据说巡省剑南发现不少问题,查了不少贪官污吏,

    现在突然拜相,这几乎是所有人都没料到的。

    张亮外出,专任相州都督府长史。

    “听说卫国公要请退,不知道接替者又会是谁?”薛大鼎也很好奇,他这个原齐王府长史,现在是秦琼的河南安抚使衙的判官,属于幕职。

    对于这个,武怀玉倒是已经知晓了些内情,据说,皇帝有意要让中书令温彦博升任右仆射接替李靖。

    而空出来的中书令一职,现在也有几个热门人选,诸如特进萧瑀、王珪、李道宗、窦静、陈叔达,还有马周。

    不过这几个候选者中,比较有可能的其实也就是萧瑀李道宗和马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王珪虽曾拜过一次相,但此后贬出,再召回升任黄门侍郎,但不久前又贬出。

    陈叔达那是武德宰相,早就已经退出中枢好几年,不可能还有机会。

    窦静和李道宗,一个是外戚一个是宗室,能力都有,但资历还不足,最重要的是他们外戚和宗室的身份此时在皇帝那反而是减分项。

    马周向来是李世民第一大秘,十足心腹,他在中书省时间也较长,任中书侍郎表现也极好,顺势升一步很有可能。

    最主要的还是武怀玉很清楚,李世民对马周非常信任和欣赏,马周寒门出身,不过后来娶了武怀玉姐姐续弦,但马周女儿也选做东宫昭训,况且马周也是太子右庶子,

    皇帝拜马周为相,看着还是有点特殊,但皇帝用人有时就这样,越是资历高功勋高的,皇帝反而喜欢高高架起,给名给衔却不给职权。

    相反那些能力出众,但较年轻或资历较低的,皇帝却喜欢越级提拔使用,甚至是直接拜相,这样的年轻宰相比较听皇帝的话。

    办事效率高。

    长孙无忌这样功论第一的,就早早退领闲职了,而秦琼李靖这样的也是都很清楚,至于武德朝那些宰相,更是被皇帝早早清退。

    打心底来说,武怀玉其实更愿意马周再做几年中书侍郎,到时升中书令也是水到渠成的事,现在升,说实在有点太过,容易被攻击,对马周来说压力也大,他那身体本就有糖尿病,若是拜相,那就更加要为皇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最理想的其实还是现在武士彟在朝中再干几年宰相,等他退下来,马周顶上去。

    这样武家能够保证政事堂里一直有自家人,更安全。

    可他这次得到的消息来看,马周年后升中书令是必然的,只不过可能是先加个检校衔,或是知中书省事这样的过渡头衔。

    ······

    夜,

    明天武怀玉就要南下广州了,

    阿桑无心睡眠,心里百般惆怅,

    父亲正在写信,写一封寄到蒲州的家书,他也不知道家乡亲人是否还在,他分别二十二年的妻子儿女们,可还在?

    那个家可还在?

    提着笔写写停停,忍不住落泪,泪水掉落信纸上,污了字迹,

    蒲州,黄河边,那里有许多桑树,那里还有天下闻名的桑落酒。

    老董记得妻子就是酿酒的好手,他们家乡的泉水十分甘甜,酿出的桑落酒也格外的好。

    他忍不住又想起妻儿的样子,只是记忆中的她早已模糊,再见面,还能认的出来吗?

    自己也早不复当年那个年轻样子了,如今的自己弓了背,须发皆白了。

    阿桑突然起身往外走去,

    “阿桑,你去哪?”老董问。

    “感觉有些闷,出去转转。”

    “武相今晚在蓬莱阁那边住,不过护卫很多,你见不到的。”老董知道女儿心思,忍不住提醒。

    阿桑红了脸,小声道,“我只是出去随便转转。”

    “记得早点回。”

    阿桑走在冷风里,走在月光下,

    风一吹,那躁动不安的心,似乎冷静了一些,她不由的自嘲的笑笑,自己这算什么啊,

    武相公何等尊贵了得的人物,自己不过是个隋兵俘虏和高句丽游女所生的一个普通女子罢了,

    可脚步却不听话的往蓬莱阁那边走,

    就说声告别吧,说句祝他顺风。

    毕竟这份恩情比天大。

    在海贼船舱里,她看到那些同样被掳来的姑娘们,许多早已经遭受侮辱,她算运气好的,在青泥浦临时被掳来,海贼们急着赶到登州,还没来的及侮辱她,让她逃过了一劫。

    一想到差点就那样,不寒而栗。

    蓬莱阁前,有兵护卫,不得靠近。

    阁中今晚有。

    秦琼和武怀玉爷俩,在这里招待长安来的人,

    都水使者长孙师、兵部职方郎中陈大德、散骑侍郎朱子奢,这三位是从长安赶来的,监国太子派出的使者。

    他们将出使高句丽、百济、新罗、东瀛四国,返程时还会去靺鞨、室韦诸部宣慰。

    他们此行的职责,主要还是怀玉之前给皇帝上书提的那些建议,要去收敛隋时阵亡将士骸骨,并进行祭奠,毁掉有隋军尸体筑的京观,同时要求赎回隋留将士。

    这次也还会与他们谈加大贸易互市的事,还有赎回隋留将士及其家人们的事宜。

    大唐派出使团,也是要向高句丽重申宗藩关系,强调高句丽是早就向大唐臣服的藩属国,所以不是表面的臣服,而是要真正服从大唐的诏令,

    朝贡贸易只是一部份,

    这次拆京观收骸骨,则是对高句丽是否臣服的一次测试,要看他们的忠诚表面,若是他们敢抗拒,大唐可就不会气。

    所以这次使者他们去高句丽,不是要偷偷的拆京观收骸骨,而是要高句丽官方配合行动,甚至朝廷开口要寻找登记那些遗留的隋军将士和他们的家人,大唐要出钱赎回他们,

    而使者们此行不仅仅是出使高句丽,还要去百济、新罗、东瀛,甚至是靺鞨和室韦,这已经是很明显的态度了。

    自大唐立国起,两国相安无事十六年了,但以后还能不能相安无事,就得看高句丽是否真正臣属大唐,看表现。

    “此行任务很重,更关乎大唐的脸面,也关乎还遗留在高句丽的无数将士和他们的妻儿子女们,请三位一定要扬我国威!”

    怀玉举杯敬酒,

    三人也都赶紧回敬。

    三人中,朱子奢年纪最大,他在武德和贞观初都曾出使过海东,代表大唐前去册封高句丽国王、宣诏等。

    长孙师是长孙无忌家族的人,都水监的主官,四品,这趟出行他是主使,陈大德是职方郎中,蒲州桑泉人,是个很有能力的官员,现如今在兵部职方司,其本职这块也有掌握天下舆图的,他随同出使,主要就是要去收集打探下高句丽那边的情况,

    甚至想办法在那边建立起一套间谍系统来。

    怀玉听说他是桑泉县人,很是惊讶。

    “我先前解救的一位老兵,老家正是桑泉县,”

    “哎呀,想不到还能碰到老乡,”陈大德也很是感慨。

    怀玉于是笑道,“我这就派人请他过来见见你这个老乡,正好他也很想知晓家乡情况。”

    当即叫人去请老董来,“石头,快去安置点请董腾来,”

    石守信得令出阁,刚走没多远,就看到月色下,有个姑娘站在那,走近一瞧还是个认识的,这不就是之前跟着武相前的那个阿桑嘛。

    “阿桑姑娘伱怎么在这?”

    “啊,我就是睡不着随便走走。”阿桑脸红起来,却不敢说是来找武怀玉,其实远远看到守卫,她就不敢上前了。

    “对了,武相在阁中宴请长安来的人,有一位职方司郎中姓陈,他老家就是蒲州桑泉县,武相听说后,特让我去请你阿耶来相见老乡呢。”

    阿桑一听也很惊讶,赶紧道,“那我赶紧去告诉我阿耶,”

    “一起去吧。”

    董腾一封信还没写完,写几行,又忍不住发酸落泪,等心情好点又写几行,这么写写停停,信纸上都满是泪痕,好多字都染坏了。

    “阿耶。”

    “你回来了?”老董听到女儿回来,心里反倒松了口气,这么快回来,应当是没见到,没见到也好,毕竟身份悬殊。

    “阿耶,武相今夜在蓬莱阁宴请,有位长安来的陈郎中,老家就是桑泉县的,武相招你过去相见呢。”

    董腾脑子嗡了一下,

    “老家桑泉县的职方郎中现在蓬莱阁?”

    “嗯,快走吧。”

    董腾也顾不得写信了,赶紧起身,这时才发现原来武相公身边那个年轻人也来了,

    “石衙内好,辛苦你跑一趟了。”

    “无妨,赶紧随我过去吧,正好问问陈郎中你家中情况。”

    “石衙内,陈郎中叫什么名字啊?”

    “陈大德,桑泉人,之前任过荔州刺史,现为职方郎中,这次是奉旨前往海东出使,”

    一听这名字,董腾又愣住了。

    “怎么了?”

    “我,我有个妹夫,就叫陈大德。”老董忍不住有些哆嗦道。

    阿桑和石头都愣了下,不会这么巧吧。

    “那说不定正是他,赶紧过去吧。”

    董腾心潮澎湃,他家在桑泉县以前其实也是豪强大户,他也是三十多岁时就是鹰扬府的队正,也是个有品阶的武官。他大妹嫁给本县另一个士族陈家,妹夫就叫陈大德,是个挺有才学的年轻人。

    虽说他们董陈两家比不过薛、裴这样的顶级名门,但也是有些门第的。

    “那位陈郎中多大年纪?”路上,董腾又问了不少问题,问年龄,问长相,越打听发现好像越接近,好像就是自己妹夫。

    最后董腾都跑起来了,迫不急待想见面。

    终于上了蓬莱阁,

    老董喘着粗气进来,目光在阁中迅速搜寻,然后停在了那位身着绯色圆领官袍的男子身上,

    须发皆白,

    脸上不少皱纹,

    一眼看去有些陌生,

    但细打量几眼,看出了些熟悉,

    “你是临涑庄的陈大郎?”董腾瞪大眼睛试探着问。

    陈大德其实看到董腾,也感觉有些熟悉,

    他不敢确信的问,“你是姓董,大槐庄的?”

    “嗯,我就是桑泉县临涑乡大槐庄的董腾,前朝大业时为河东鹰扬府队正,后来大业七年奉诏征辽,离家前往涿郡集结,这一去就再没能回来,二十多年了,”老董老泪纵横。

    “哥!”

    陈大德腾的站起,快步来到老董面前一把将他抱住,不敢置信般颤抖着喊道,“哥,想不到你还活着,我是大德,你妹夫啊,

    当年,你一去不返,再无音讯,都说你已经战死在辽东山城下,尸骨无存,家里接到消息,都伤心欲绝,丈人和丈母娘更是伤心背过气去······”

    谁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还能再见面,更想不到是在这里。

    董腾此时迫不急待的想知道家中情况。

    “我,阿耶阿娘可还在?”

    陈大德摇头,“你战死消息回来后,当年丈母娘就走了,次年阿耶也走了。”

    “那我妻妾儿女们呢?”

    “刚开始还好,毕竟董氏家族也不小,阿兄家里原也有不少田地钱粮,孤儿寡母的也还能生活,可是没几年天下大乱,河东也不太平,到处都是流贼马匪,家人也只得背井离乡四处躲藏······”

    万幸的是,虽然经历了许多苦难,但董腾的家人,在家族和亲戚的帮助下,也算勉强撑了过来,期间董腾的一妻二妾,三儿四女,死了一个妾和一儿一二女,其它人都活下来了。

    “现如今,你家大郎也撑门立户,把家业又稳下来了,你的二儿二女,儿郎都成了家,女儿也都嫁了人,你一妻一妾也都还在,只是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要是他们知道你还活着,不知道有多开心。”

    董腾也说了自己在辽东的遭遇,受伤被俘,遗留高句丽,被安置在卑沙城下,还配了个流女给他为妻,他后来又被征到卑沙城当兵,二十多年了,也攒下了些家业,生儿育女,现在孙子孙女都有好几个了,

    然后叫过跟来的阿桑,“这是我小女儿阿桑,今年十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