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科幻小说 > 穿越成顾横波后的传奇人生 > 第428章 人品贵重 顾横感慨
    “袁继咸看来教了两个好学生,人品都很贵重!”顾横称赞道。

    “傅青主的人品还有更贵重的一面呢!当袁继咸重新被启用后,去武昌当官就职,邀请傅青主去武昌,但傅青主以“违老母久”的理由婉言谢绝。”

    顾炎武说这话时,眼里满是崇敬之情。

    “其实,傅青主的气节也同样让我敬佩。随着建虏的入关,山西各地反建虏的大旗拉了起来。”

    “建虏朝廷派出了多尔衮、鳌拜等著名的猛人出征前来镇压。”

    “这期间浩气干秋、气壮山河的薛宗周与同乡王如金参加抗清义军,不幸牺牲于晋祠堡的故事被傅青主先生记述在《汾二子传》中。”

    “他当时听到消息时,悲痛欲绝,是和着血泪,写下的《汾二子传》。”

    “当然,这篇文章通过“兴天下”报,已经传遍天下,“兴天下”报的总负责人余怀对这篇文章赞叹不已!”

    “还有,三个月前,傅青主不小心被奸细告发,被捕入狱。在狱中遭受酷刑的时候,在狱中他以绝食而明志,曾绝食九日,始终不曾告诉建虏有关任何“道天”商行和义军的事情。”

    听到这里,顾横心下一紧,忙问:“后来呢?他有没有事?”

    “公主多虑了,我怎么会让他有事,我让“道天”商行的人使了些奇计将他救了出来。”

    顾横听到这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在另一个叫“现代”的世界里,这个叫“傅山”的人也同样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史载:“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们人有以奇计救者得免”。

    如今,很多事情都已经提前发生,结果也与自己在现代所知的有些出入,也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

    顾炎武并没有察觉顾横内心的想法,仍然在说着傅山出狱后,仍然不改初衷,配合新军和义军在北方和建虏军进行游击战,斗智斗勇的一些事情。

    顾横听着,多少还是有些庆幸,毕竟这个世界里有了自己,有了新军,有了“道天”商行,有了“兴天下”社,有了不一样的顾炎武,傅山的结局绝不会和自己在现代时了解到的一样。

    现代资料里的傅山,出狱后,反清之心不改初衷。大约在顺治十四至十六年间,曾南下江淮察看了解反清形势。

    当他确实感觉清室日趋巩固,复明无望时,遂返回太原,隐居于城郊僻壤,自谓侨公,寓意明亡之后,自己已无国无家,只是到处做罢了。

    他的“太原人作太原侨”的诗句,正是这种壮志不能酬的痛苦心情的写照。

    而且,傅青主先生七十三岁那一年,清康熙帝下诏举行博学鸿词科考。

    康熙以傅青主“人望”很高的原因,“破例示恩”,授予傅青主官职,下旨“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但是呢,傅山老先生拒不接受,被抬到离北京城二十里的地方,发誓死也不入京城。

    后来他在近郊住下,史书记载他“七日不食,佯颠将绝”,当时的世人赞誉他“权贵难移志,威武不能屈”。

    而在著名的洪们中,傅青主先生和朱之瑜、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一道被尊为“五先贤”,在香堂上接受后世洪们弟子奉祀。五先贤的地位,在洪们中仅次于洪们始祖洪英(殷洪盛)。

    傅青主先生和文天祥、陆秀夫们的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向入侵者的低头,正是孟子“浩然之气”的一脉相承和儒家“知行合一”的具体解读,更是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的一种大气象、大格局。

    在现代时,有人说这些人都是“愚忠”,顾横认为,说这些话的人连最基本的文明素养都不具备。

    文天祥、陆秀夫、傅青主们,他们“忠”的不是一己之君,他们誓死捍卫的是中华文明、中华道统!

    历代治乱兴亡,总有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不乏“朝闻道夕可死矣”之勇气,不乏“士可杀不可辱”之节操,道统始终一脉承袭传承有序。

    纵观历史,这个民族,假设没有这种君子、这种英雄、这种人格,能幸存于此吗?

    虽然大势所趋,历史无情,康熙二十三年,傅青主七十八岁去世前,告诉后人不可以清廷的“内阁中书”的身份下葬,要穿上道袍入士,他至死不忘保持气节。

    但是傅青山先生逝世后,“四方来会送数干人”,有几干名群众自发来为这个野道士送行,这可以说是对他一生最好的盖棺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