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司马懿的猜想和设计当中,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完成经济的循环,也能够从多角度,捆绑利益获得者,从而提高阶级稳固度,以及统治者的威严和威慑,加强对下的统治。
可以说,通过这种方法,在短时间之内,使得安息帝国对内的控制,变强许多。
而一个帝国对内的控制一旦上升,其所能够发挥出来的实力,自然也是强大的。
有了提升过后的实力,自然也能够正面去应对罗马帝国,从而给罗马帝国放血。
当然,使用这种方法也是有上限的,通过这种上限,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安息帝国所能够获取到的力量,从而避免安息帝国脱离他的掌控,彻底独立出来。
毕竟只是为了让安息帝国更好的给罗马帝国放血,可不是让安息帝国彻底活下去。
“所以说这个上限,就是由丝绸来决定的?”徐庶想了想这个计划当中的变量,若有所思的说道。
司马懿自信的点了点头,随即开口说道,“根据藏书塔里面的供需关系一书所说,里面论述了一个非常朴实无华的真理,那就是商品当中,如果没有其他强制或者蒙骗干涉,真实供应大于真实需求,价格自然会下降,靠着最简单,也是最朴实无华的降价,从而获得市场,反之,如果供应小于需求,那么价格就会上升…”
当然,这一套理论也属于自然情况下,没有其他干涉才会出现的现象,现实当中会复杂的多。
诸如什么饥饿营销,广告效应,社会效应,政策效应,从众效应等等,多方面决定了一件商品的供需关系和价格。
而司马懿做的方法,就是最朴实无华的一点,那就是增加商人的数量,增加购买的次数,加从业人员和运输的安全率,从而加大丝绸的输入。
在这个过程当中,必然会导致供需增加,那么与之相对的,供需关系也就会逐渐发生变化,甚至有可能出现价格下跌的趋势。
而就是这一点,便是用来制约这一套经济循环的上限,避免超出自己手中掌握的上限。
为了完成这一点计划,前期的铺设,自然堂必不可少。
在葱岭地区,司马懿做的方法,除了加强保证玉门关到葱岭地区的道路安全以外,就是增加丝绸数量的外售。
毕竟有商人要来买,也得有货卖才行,按照他对于安息帝国市场的大致估算,司马懿结合了一下安息帝国贵族人数,然后简单代换一下汉帝国贵族之间的丝绸消耗量,给出了一个大致数量。
随后想了想,还在安息帝国西边的罗马帝国,貌似比安息帝国更强,贵族数量自然会更多,但是上百年来都没有拿下安息帝国,考虑到远征的因素,司马懿直接按照安息帝国两倍的数量来进行计算,然后得出了一个大致结果。
简单的来说,就是准备安息帝国贵族消耗量的三倍,以此作为供需平衡的丝绸数量,而这个数量,就是用来限制安息帝国贸易的上限。
然而这种数量的丝绸,正常的外售和外贸,根本拿不出来那么多。
不过谁让做出这个决定的人是司马懿,本身背景极为优秀,联系一下蜀地,长安,以及家族当中的人员,协调一部分资金和物资,从蜀中加大购买力度,就能够弥补上这一部份空缺。
甚至为了能够更好的扩展,司马懿更是从自己的家中,拿出了一些质量上等甚至极品的丝绸,以此作为更高端奢侈品的诱惑手段,用来勾引大商人上钩。
ltdivquotcontentadvquotgt毕竟这个世界上。
“《贵族言语》一书当中说过,何为贵族,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如果又贵又对,那就必买无疑,东西能够体现身份和价值,那么这件东西,就充满了诱惑力!”在这一方面,阅读过相关书籍的司马懿,那是自信无比。
放在汉帝国当中,属于上等和极品的丝绸,就算对于一些世家而言,也是一种相对奢侈的奢侈品。
也就是一流世家,才会把这玩意儿,看的相对普通一些,但是这种东西吧,每年的产量都是有限的,所以就算在中原,价格也低不到哪里去。
不说等重于黄金,也相差不多了。
所以在司马懿的内心期望当中,有了这一层身份,物品本身的价值和材料极为优秀,再加上一个极为稀有的特性,如此一来,十倍等重于黄金,想来问题不大。
完全没有想过,真正的极品丝绸,在第一次出现在罗马时,完全做到了等体积的黄金。
以至于以后收到这个信息的卢军,其实在内心当中明白罗马人对于丝绸的追求,都陷入了震惊和无语当中。
要知道,丝绸的体积比,往往能做到一个立方米,不到五十公斤,而一个立方米的黄金,基本上都是十九吨朝上。
也就是说,双方的体积重量比,接近4001的样子。
只能感慨一句,不愧是贵族,不愧是罗马帝国的贵族,对于丝绸的追求,无愧于打死安息帝国的第一动力。
当然了,上述事情还没发生,司马懿依旧相信自己有着相当强大的把控能力。
除了葱岭地区以外,自然也就是安息帝国当中的布置了。
安息帝国的布置,要相对简单的多,可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商人的贸易及路线,自然不用他去插手,毕竟在这一方面,商人只会相信自己的路,尤其是某些所谓的捷径,以及命运垂青的幸运之路。
而他需要做的,就是增加来往商人的人数,以及将一部分老百姓转化成为商人,这可不是简单把钱给老百姓,让他们成为商人那么轻松和简单。
“立竿为信,取信于民;取民之长,纳之为商;贷款于民,收之以税;源远流长,循环不止。”司马懿自信的说出了自己在安息帝国决策的方针。
短短的三十二个字,展现了兼容百家的学派,更能够体现曾经的一个典故,田氏代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