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宾美院某油画工作室内,坐了将近百名观众。
姜哲正在对俄国师生们,做自我介绍。
对于姜哲的主动,列宾美院十几位师生和国内来的学习团队反应不同。
先说国内来的团队。
除了秦教授几人,大多数成员与姜哲认识的时间不长。并不熟悉,经过这些天的相处也逐渐正在熟悉。可是,毕竟团队刚刚开始磨合,大家都处在相互气的阶段。
按照国人的习惯,特别艺术圈子里面的一些老习俗。面对这种染头露脸的情况,大家都会谦让一番,最终多半会按照资历进行排队。
可是,姜哲仅仅被人推荐了一次,便站出来主动承担,这个,有点不符合习惯。。
很多人表面说姜哲这人直率,性格爽朗,可难免在心里骂,这是什么人呐?
为了面子,也考虑到姜哲曾经取得过的荣誉,所以大家还是表示鼓励。
也有不少人把目光投向秦教授和胡老师。
姜哲的两位老师,此刻的心情也不同。
秦教授知道姜哲的性格,看似温和,但是该争的时候,一点也不会让。所以,没有感到意外。
面对众人看过来的目光,依旧是老神在在,仿佛在说,这就是我的学生,怎么样?
胡老师面对众人的目光,就有些尴尬,招架不住了,毕竟还是年轻。姜哲,你怎么不谦让一下再上去?
列宾美院的师生们,对于姜哲很好奇。
加林娜陪着姜哲过进来的时候,已经有人注意到。
尽管,加林娜在美术学院中并不是最出挑的一位,但毕竟是位美女,还是会有很多人关注的。
见她陪着一位华国来的年轻人,很多师生都猜测,他们之间的关系。
也有人机伶,略一打听就知道了姜哲的来历。
姜哲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有几位知道姜哲情况的人,已经悄悄把他的信息,告诉美院的几位老师。
几位老师听说之后,眼中多了几分好奇。这几人也听过姜哲的名字,只是没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见面。
列宾美院的师生们,都为自己学校的历史和荣誉而骄傲,也自认为是世界第一流的,对于华国来的学习者,他们习惯用俯视的视角。毕竟,从上个世纪开始,这些求学者就络绎不绝的来这里学习。
对于华国出现的这么一位年轻画家,俄国师生们既有心理优势,同时也有想看看,此人究竟是名副其实还是被包装出来的。
带着这种心思,一些人看向了准备做示范的基础部教师。
这位教师表面平静,但心里已经不像刚才那么放松,坦然。
本以为这就是一场普通的教学,以前来学校参观的人也没也不少,面对这样的场面不是一次,可是今天听说姜哲的荣誉,难免有些压力。
自己的学生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位能超过姜哲的名气和作品售价。同时,他也有了较劲的心思。暗自咬牙,必须再绘画上压住这个年轻人。
等到姜哲介绍完毕。
学院的一位老师,请姜哲入座,准备材料,然后,他对观众们说了一番话,由那位华国来留学的学生做翻译。
“我代表学院的基础部教室们,欢迎诸位人的到来。我们的之间的交流,有着悠久而远的历史,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够这项传统,延续下去。
听说姜哲先生是优秀学子,也是年轻画家的代表,姜哲之前的优秀创作,我们的师生们,也曾看过,当然,只能看到一些印刷品,所以我们也很期待看到他的画作。”
学习团队的成员们,听了这位老师的开场白,心里总算舒服了一些。
姜哲开始挑选画具。油画布已经准备好,只能根据油画底子的材料进行选择。这里的工具,都是日常学的用具,虽然不是很顺手,但够用了。
他选出了几支大小不同的牛耳毛和猪鬃画笔,又挑选媒介剂和颜料。
俄国油画颜料,既有欧洲传统的颜料分类,也有自己本国特色的颜料名称。
姜哲挑选的同时,已经想好今天用什么技法,才能保证出彩。
他之所以没有做谦让,不仅是为了出风头,刚才进工作室,系统就发布了一次挑战任务。
如果能够在这次交流中赢得荣誉,系统将会发放奖励。
凡是碰到这种任务,姜哲通常是不会放过。
为了能够拿到更好的奖励,他要用列宾美术学院师生们最得意的传统,赢得头彩。
看到姜哲能够熟练地使用俄语,所以负责做示范的俄国教师,询问姜哲,“两个小时画真人半身像写生,可以吗?”
姜哲表示没问题。
他说完之后又动了个心思。表示,能否请一位很少做模特的人,来充当今天的模特。
理由很直白,列宾美院的几位知名模特,借助师生们的作品,已经声名远扬,很多国画学生们都见过。
姜哲考虑到,列兵美院长期聘请的模特职业素养非常高,有利于师生们的创作,但是无法展现自己的优势,所以希望换一位新模特。
美院几位老师很快决定,同意这个建议。
加林娜听到姜哲的提议,早就心动,此时立刻主动申请当模特。
基础部的教师们暗自高兴。加林娜虽然是学生,但是,这位负责示范的老师,恰好画过加林娜的头像,所以,非常痛快的答应。
他听加林娜和姜哲认识不久,怎么算,自己都有优势,而且,他不觉得如此年轻的画家,能在基础方面超过自己。
加林娜坐到了模特的位置,摆出了放松自然的的姿态。
姜哲和基础部教师,同时开始观察。
观众们也打起精神,准备看二人的示范。
基础部教师,观察完毕,一边起稿,一边对自己的学生们进行讲解。
他讲解完毕,示意姜哲也可以进行交流。
姜哲也不气,直接说了自己起稿的常用方法,也讲自己会如何选择观察,表现模特的角度。
他边说边用一只中号油画笔,蘸着少量生褐色起稿。
为了后期的颜料叠加,他再起稿阶段,几乎不用媒介剂,只用颜料皴擦,形成淡淡的色彩痕迹。
在起稿阶段,两个示范者都选择直接用颜料起稿,在旁观者看来,难分高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