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亮剑之从永不磨灭的番号开始 > 第五十七章 蒋维平老先生
    “寺内君,我想可以给剧本加点内容,坂田联队作战不利,后方养病的寺内仁参谋长率队支援,英勇作战,夺回联队旗。”周维汉补充道。

    “我想这样就可以让寺内仁参谋长免去责任,说不定还有意外的惊喜”

    “呦西,大大滴好。”寺内勇高兴地说道。

    周维汉与寺内勇商量好具体细节后,就准备起身离去。

    “周君,祝你们大获全胜。”寺内勇说道。

    “不,寺内君,是我们大获全胜。”周维汉指向自己,又指向寺内勇说道。

    出了川香楼,周维汉等人多耽搁,就赶忙返回新二团。

    刚回到团部,赵刚就找到周维汉说:“老周,旅部发来电报,说是你要找的人已经到旅部了,让咱们派人去小曹庄炮楼那边接一下。”

    “这么快就到了?太好了!董江,带着人去小曹庄炮楼那边接个人。”

    随后周维汉跟董江描述了一下蒋维平老先生的长相,嘱咐的说道:“蒋老先生肯定是由旅部的同志护送过来的,你应该认识,路上注意安全,速去速回。”

    “是,团长”

    “蒋老先生?老周这个人是谁啊?”赵刚疑惑的问道。

    “嘿嘿,这个人你认识,蒋维平老先生,那年在通州遇到咱俩,然后邀请咱们去房山县石楼村去演讲。”周维汉解释道。

    “真没想到还能再见面,你怎么把老先生请来了?该不会请他来帮忙制药的吧?”赵刚回忆起往昔岁月,脸上露出笑意。

    “老赵,要不说咱俩投脾气呢,总能想一块去。”

    蒋维平老先生与周维汉、赵刚两人甚有渊源。

    1935年春天,那个时候周维汉、赵刚两人已经加入组织,奉命到通州一个中学进行一场抗日宣传活动,57岁的蒋维平老先生就在场,三人因此结缘,后来将老先生诚挚地请两人到房山县石楼村宣传抗日。

    三人虽然年龄相差很多,但是彼此却聊得十分投机,那段时间里随着三人越来越熟络,也成为蒋维平老先生家中的常。

    蒋维平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老人家绝对称得上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是中国近代唯一一位参加过清军、北洋军、国军、八路军并最后参加授衔的人,堪称中国军人的“活化石”。

    1938年2月,由宋、邓率领的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平西,所辖包森支队进驻河北省房山县等地。

    已经60岁的蒋维平老先生得知这一消息后,如久旱逢甘雨,高兴得昼夜不眠。他将全家人叫到一起,把自己早就想参加八路军,为抗日救国出一份力量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家人。

    在寻常人看来,蒋维平这样一个年至花甲的老年人,还想去参军,实在是天方夜谭。但是蒋维平对此却不以为然,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愿意为抗日献出自己的一切,而他的做法,也获得了家人的强烈支持。

    就这样,在1938年2月的一天深夜,蒋维平携带自家全部中西药品、器械,拜别乡亲、离开家乡。他一路冲破日伪军的重重封锁,终于来到八路军第四纵队驻房山县南窑村包森支队司令部。

    包队长热情的接待了蒋维平,然而当蒋维平表明自己要参加八路军时,包队长却有些为难。他想蒋维平这么大年纪,怎么能经得住艰苦的行军生活呢?于是婉言相劝,让他回家乡行医务农。

    宋司令员眼看面前的这位老者,虽然年逾花甲,但目光却炯炯有神,待问明蒋维平到来的原因后,也被蒋维平这种抗日热情所感动,最终批准他加入八路军。而蒋维平也成为入伍年龄最大的八路军战士。

    在他跟随部队转战晋西北恒山地区的过程中,每到一地,蒋维平在为驻地军民医伤治病的过程中都会查访当地诊治疾病的偏方,并亲自带人验、采药。

    他精心采集,共收得止血、消炎以及治疗疟疾、伤寒、疥疮等偏验方剂共300余种,大大缓解了部队与群众的用药困难。

    经过20多个日日夜夜的紧张劳动、煎熬沉淀、配制试验,终于制出了麻黄丸、疟疾丸、疥疮膏、拔毒青、治腐青等40多种应急药品。

    后来蒋维平随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开进南泥湾,当时的南泥湾举目望去就是一片荒凉。

    蒋维平主动请缨,要求改行和大家一起上山开荒种地,王旅长答应他的请求,并让他出任七一九团农场场长兼制药厂厂长。

    在蒋维平的带领下,全团不到一年的生产,不仅实现了全场人员的衣食自给,还为全团解决了3000多套棉衣,并上交旅里一部分产品。

    靠着自己的努力,蒋维平和战友们愣是把一个昔日荒凉的九龙泉改造成了环境优美的花果山,蒋维平因成绩突出,年终被评选为三五九旅劳动英雄。

    蒋维平老先生是55年授衔时最为年长的一位,此时的他已经77岁高龄了,还留着胡须,在听到需要将他的胡须剃掉时,蒋维平老先生表示很为难,他不想要剃掉胡须。

    教员听闻了此事,他知道蒋维平的事迹,而且也知道他已经77岁高龄,于是特批可以保留胡须。

    周维汉算算时间,跟赵刚说道:“老赵,走,咱俩去炊事班瞧瞧,原先咱两总去老先生家去蹭吃蹭喝,这回到了咱们地盘了,咱们得好好招待一下。”

    “你还说呢,当初还不是你总撺掇我去,周维汉,你说你当时脸皮怎么那么厚啊”赵刚想起了当时的情形,不由得笑着说道。

    “咱现在也脸皮厚,再说了,你当时也没少吃。”周维汉回应道。

    到了炊事班,炊事班长老吴正忙活着。

    “老吴啊,今天团部有贵要来,整两硬菜,炖烂糊点,老先生牙口不好,今天到你展示的时候了。”周维汉对着老吴说道。

    “团长,你就瞧好吧,正好李大本事刚弄了点好东西回来。”老吴满口答应到。

    “老赵,你和面,我打个卤子,咱们整个炸酱面给老先生尝尝。”

    等周维汉忙活完,董江也回来了:“团长,政委,蒋老先生在团部等着呢”

    “来,董江,搭把手,把菜端过去。”

    等周维汉等人走到团部,蒋老先生正站在大门口。

    此时的老先生已经六十二岁,在战争年代已经称得上高龄了。

    尽管已经满头白色,长长的白胡子,脸色还是那么红润,精神矍铄。

    “老先生,时隔五年未见,您老人家身体还是这么硬朗啊”赵刚几步上前握住老先生的手。

    “我身体好着呢,现在浑身都是干劲,你们俩现在还在一块呢?”老先生中气十足的说道。

    “对,我们俩现在还是搭档,他是团长,我是政委。”赵刚笑着说道。

    周维汉在后面看着两人说着,笑着,眼圈突然一红,低下了头。

    那段时间里,周维汉是最快乐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游行,去做抗日宣讲,那个时候的他还是单纯的,一门心思的宣传抗日救国,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他应该都结婚生子了,也许会成为一个老师,教书育人。

    现在的他手上沾染了不知道多少血腥,战争让他变得粗俗,曾经的那个自己早不知道哪去了,但唯一不变的还是那颗爱国的心。

    两人觉察出周维汉的异样,老先生拍着周维汉肩膀说道:“周小子,多大的人了,都当团长了咋还掉金疙瘩呢?”

    “没事,都他娘的怨小鬼子,走,咱们进屋。”

    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知道曾经熟悉的人还能再见面是多么的不容易。

    三人进了屋,坐在炕上。

    “我在总部听说有一个叫周维汉的团长找我,我一想没准是你,我就来了”老先生说道。

    “当年你们走后我还去燕大找过你们,学校的人告诉我,周小子参加了29军学兵团,赵小子下落不明,现在咱们又在八路军相遇,你们都是好样的,当年没看错你们。”老先生老怀欣慰的说道。

    “是啊,真是缘分啊,老先生你老真是老当益壮,给我们做了好榜样,让我们这些晚辈佩服。”赵刚说道。

    “参加了八路军才知道,原先的几十年都白活了,用咱八路军的话说,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能做对人民有益的事”

    “行了,先吃饭,一会饭都凉了。”说着周维汉给老先生倒上一碗酒。

    老先生看着桌子上的猪肉炖粉条,老母鸡汤,摊鸡蛋,醋溜白菜,板着脸说道:“这可不能犯错误,咱们向来讲官兵平等的。”

    周维汉立即解释道:“老爷子,看您说的,咱赵政委在这呢,还能眼看着犯错误?不信你问问。”

    “老先生,我们新二团伙食一向很好,战士们顿顿能吃饱,隔三差五还能吃顿肉,咱们这可不是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