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单兵火箭筒和迫击炮,自然就要追溯到它们的发展史了。
单兵火箭筒其实早在二战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雏形,当时盟军为了对抗重型装甲目标,就常常使用一种名为无引导导弹的简易火箭弹进行突击。
这种火箭弹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它主要由一个燃料箱和一个折射式火箭发动机组成。点火之后,高温高压的燃料会通过喷管喷射而出,产生反作用力从而推动弹体向前飞行。
虽然它的体积较大、重量也不轻,但那种砰砰作响般的冲击力,却足以击穿坦克或城墙建筑上的射击孔。
当时的盟军士兵们就手持这种笨重的无引导导弹,顶着炮火对着德军的重型装甲目标猛烈射击。
只要弹体能精准命中目标,在那种近乎火山爆发般的冲击力下,即便是最坚固的装甲也将不攻自破。
可以说,这种初级的单兵火箭筒就是未来反坦克武器的开山之作。
不过由于当时的技术所限,这种无引导导弹的射程较短、精度较低,因此只能用于近距离袭击。
直到战后一段时间,随着新型火箭发动机和制导系统的出现,单兵火箭筒的性能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有了航迹跟踪制导和热像仪远程瞄准,它的射程可达数公里,命中精度也大为提高。在现代反恐战争中,这种火箭筒更是成为了突击分队的利器,只需一枚火箭弹就能精确摧毁装甲目标。
至于单兵迫击炮,它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当时双方为了对付敌方的壕沟阵地,都在疯狂研发一种新型的迫击武器。
与坦克大炮凶悍的火力不同,迫击炮的特点是将迫击炮弹高高抛射到空中,从容器顶部压迫而下,从而克服了平射炮的射界死角。
只需在敌方阵地上空投射一枚迫击炮弹,那种笔直高抛的炮击轨迹,就足以将坚固的阵地化为火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种迫击炮的原理得到了迅速发展。
许多国家都开始大量装备各种型号的迫击炮,用于对敌方人员或者设施进行袭击。
二战期间,汉斯猫在重型迫击炮上做出了突破性创新,还配备了专门的观测车辆协助瞄准,将迫击炮的射程和精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之后,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运用,如激光测距、自动化瞄准等,迫击炮的射程和精度再次获得了大幅提升。
从60年代开始,迫击炮就成为了各国陆军的标配火力支援,在密集城市环境中尤为实用。
然而它的射程和携带性一直是其最大的缺陷,这也正是赵阳准备要改变的地方。
可是在60年代初的种花家军队中,无论是单兵火箭筒还是单兵迫击炮,都还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
当时单兵最多只配备有一种极为简陋的反坦克火箭筒RPG-2,它的底箱就是木质结构,射程只有150米,属于真正的近程武器。充其量只能对付一些轻型装甲目标,面对重型装甲目标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至于迫击炮,当时种花家陆军装备的只是60毫米的M1942式迫击炮。
这种炮体完全采用钢铁制造,才仅仅重达40公斤就已经相当笨重了。
炮口虽然火力猛烈,可惜射程也仅有800米左右,远不如后世的迫击炮先进。
而且它缺乏任何先进的瞄准和引信系统,射击精准度极低,真打起来肯定会浪费无数炮弹。
更重要的是,这种60毫米的迫击炮系统根本无法做到真正的单兵携带使用。
整个炮体就已经够笨重了,再加上弹药和瞄准器等配件,一个普通士兵根本无法独自运用。
所以在当时的种花家军队中,它只能作为营连的火力支援武器使用,单兵可携带性完全无法实现。
幸运的是,赵阳手头正好有这两项技术的详细资料。
在系统赐予的科技库里,不但有单兵火箭筒和单兵迫击炮的结构原理图,甚至还包括了它们最先进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方案。
凭借着这些前所未有的资料做支撑,赵阳立刻着手进行了再研发工作。
他清楚,要想配合信息化作战体系的需求,这两件装备就必须做出创新。于是赵阳开足马力,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终于将它们推陈出新,焕发出了全新的风采。
新型单兵火箭筒最大的突破,就在于极大缩小了体积和重量。
赵阳在设计时采用了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和一体化结构,使得这种火箭筒的整体重量仅有3公斤,却仍能发射远程制导火箭弹。
运用了多管径扩能技术,它的射程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公里。而且发射装置还配备了特殊的减震机构,即便是普通士兵也能轻松操控,从容发射。
更令人惊喜的是,赵阳还为这种单兵火箭筒配备了遥控制导系统。
只需将目标坐标输入到发射系统中,无论是燃料-空气型火箭弹,还是更先进的激光半导体制导火箭弹,只要一键发射就能自动对目标精确制导,从多个不同角度袭击。可以瞬间将一辆主战坦克或者坚固的工事设施化为火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面对这种射程远、精度高、杀伤力猛烈的单兵火力支援,就连防空装甲也将不复存在。只要炮手发挥得好,单枚火箭弹就可以扫平一间房屋,一挺火箭筒就可以摧毁一辆坦克或消灭一个武装分队。不难想象,这种手持式的火力支援将会成为突击分队的最佳武器。
顺便说一下,赵阳在研发这种单兵火箭筒时,首先得到的就是被系统重点关照的知识支持。
系统里储存了最全面的单兵火箭筒资料,包括理论原理、制导系统、发射装置等各个关键环节,都有详尽的解析说明。赵阳只需按图索骥,就能很快上手掌握关键技术。
除此之外,在某些前沿领域的技术细节处,赵阳也确实遇到了棘手的难题。比如在碳纤维材料选择和制导系统编码等环节,就费了他不少心思。好在有小世界中先进设备的辅助,他终于一一攻克了这些技术难点。
另外,赵阳非常重视这种新型单兵火箭筒的射手培训。他身先士卒,亲自上阵进行测试和体验。
在小世界的模拟场景中,赵阳反复演练着发射、上膛、瞄准等一系列操作动作。直到将整个发射过程熟记于心,甚至能在最短时间内瞄准命中不同的目标时,他才算彻底掌握了这门技术。
同样获得革新的,还有单兵迫击炮。赵阳针对迫击炮本身的笨重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终于将整个装置的重量压缩到了仅有10公斤,轻便到一名普通的士兵便能轻松单手操作,而不会影响整体的机动能力。
这主要得益于新型钛合金合金材料的运用。赵阳巧妙地采用了镁铝合金与钛合金复合的方式,做到了高强度、轻量化的统一。一方面它保证了足够的强度支撑住炮管的强大后坐力,另一方面整个炮体的重量却轻了几分。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种单兵迫击炮的射程和精度都获得了大幅提升。
通过对火炮结构的优化设计,加之采用低温等离子涂层处理的先进炮管工艺,最大射程已经超过了3公里,打遍全球各地的复杂环境。
同时内置了智能化引信系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动调整延迟或者非延迟引爆。一次性将300米范围内的目标全部摧毁殆尽。
而将其与配套的制导系统相连,更可达到惊人的200米环形爆炸精度,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迫击炮的精度和落点偏差问题。只要将坐标输入系统,迫击炮弹就能自动精确制导打击,将地面上的工事全部夷为平地。
即便在一些极端环境下,比如目标位于隐蔽阵地或者建筑内部时,只要借助实时监视系统锁定目标所在的大致方位,迫击手随时可以立刻发射遥控制导迫击炮弹,同样能将目标区域化为火海。
这种惊世骇俗的火力支援,几乎可以让任何野战小分队拥有与火炮营相当的战斗力。只要有这种单兵携带的迫击炮支援,步兵们就可以畅通无阻地推进在任何环境中,摧毁任何一切固若金汤的阵地和工事。
就在赵阳对这两种单兵火力装备的改革喜忧参半之时,他又想到了一种极为先进的新型弹药——云爆弹。
喜欢四合院:眼红系统,全院人麻了红系统,全院人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