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并不感到意外,允熥虽然没有监国的名分,但实际上已经担当起监国的重任了。
夺小琉球,攻日本,经营大琉球,经营吕宋,经营马剌加,开放海禁,改革宗藩,这些事情哪一件事不是他主持操办的?又有哪件事办得不漂亮?
咱这个大孙,聪明着嘞,能干着嘞,气派着嘞!
朱元璋笑着点点头,你们父子之间的事,咱不管,你愿意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朱标没想到这么快就得到了朱元璋的同意,进一步说道
儿臣想以蓝玉为太子太师,以孙恪为太子太傅,以徐辉祖为太子太保,以郭英为太子少师,以杨文为太子少傅,以曹震为太子少保。
这份人选,朱标是精心斟酌过的。
徐辉祖是五军府都督,郭英是京营提督,杨文是辽东都指挥使,这三个人都深得父皇信任。
将蓝玉、孙恪、曹震与徐辉祖、郭英、杨文放在一起,这份名单一旦通过了,就意味着父皇的确打消了对勋臣的顾虑。
朱元璋沉默了许久,终于说道也行。
朱标长久以来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有了一个这么强大的辅佐团队,允熥将来的皇位就坚如磐石了。
他躬身向朱元璋施礼儿臣替允熥谢过父皇。
朱元璋摆摆手,一家人,谢什么谢?
朱标乘上辇,兴冲冲向文华殿走去。
朱允熥正与朱桢、朱椿、骞义、夏元吉、茹瑺、杨士奇、刘璟、徐辉祖、李景隆等一众大臣筹划迁都的事情。
朱标在一众羽林卫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众人连忙施礼。
儿臣参见父皇!
臣弟参见皇兄!
臣等参见陛下!
朱标今日心情奇好,脚步轻盈走上玉阶,升上御座。
都平身吧。
朱允熥站在最前列,一表人才,意气风发。
朱标看着儿子,眼中满是欣喜,“允熥,关于迁都之事,你们商议得如何?”
朱允熥起身回话,“回父皇,儿臣经过与六叔、十一叔及诸位部院大臣商议,己初步确立了迁都的远景规划,具体的事务千头万绪,还须认真筹划。”
朱标微微点头,对众臣说道“迁都是千年大计,事关大明国运和子孙后代的福祉,卿等善加努力,功成之后,各有封赏。”
朱桢、朱椿带头说道皇兄尽管放心,这是臣弟等应尽之责。
朱标的目光从众人脸扫过。
朱桢、朱椿,这两个亲弟弟,无论才干学问,还是人品都是极好的,一武一文,可以担当辅佐允熥的重任,有这哥俩坐镇中枢,各地的藩王应该不会轻举妄动。
骞义,忠厚君子;
夏元吉、茹瑺,持重老臣;
杨士奇,心思缜密,知权达变。
刘璟,品行高洁,才干卓越。
徐辉祖、李景隆,第二代武勋的头面人物。
有这么多人辅佐,再加上常家、蓝家,以及孙恪、曹震、朱寿、张翼、陈桓一众军中将领,允熥的地位可谓坚如磐石了。
朱标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笑容突然僵住了。
他猛然发现,除了徐辉祖和李景隆这两个勋臣之外,上述所有人,都是允熥举荐和极力保护的!
原来,他早在四五年前就开始精心布局了!
这个儿子,着实不简单!
朱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震惊,随之而来的是释然。
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朱标嘴角浮出一抹笑意,清了清嗓子,说道老六、老十一,辉祖,景隆,各位尚书,朕有一件要紧的事要宣布。
会是什么要紧的事呢?
在场的人无不屏声静气以听。
朱标浑厚的声音响起允熥!
朱允熥陡然一惊儿臣在!
朕封汝为太子监国,一切军政民生大小均委汝裁决,然后启奏于朕。
洪武十四年,朱标时年二十五岁,朱元璋就是这么做的,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朱标名为大明皇太子,实为大明常务副皇帝。
为了那一天,朱元璋精心布局,废丞相,拆分大都督府,广六部,设通政使司,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朱标尽早接班。
朱标是史上独一无二的太子。
当初朱元璋是如何毫无保留地信任他,扶持他,今天他就要同样地对待自己的儿子。
朱允熥还在错愕中,朱桢、朱椿己走过来躬身施礼
臣朱桢拜见太子监国殿下!
臣朱椿拜见太子监国殿下!
朱允熥慌忙闪开,叫道六叔,十一叔,你们这是干什么?折煞允熥了!
朱桢、朱椿都说道这是朝堂上的君臣之礼,殿下当仁不让。
说完,两人围住朱允熥,重又施了一礼。
朱允熥无处躲闪,只得深作一揖还礼。
此时,徐辉祖、李景隆、骞义、夏元吉、茹瑺、杨士奇、刘璟己齐刷刷跪伏于地,齐声说道臣等为皇太子监国贺!
朱允熥无助地望向朱标父皇……这……这……
朱标冷声说道朕意己决,休得推辞!
朱允熥双膝跪下,端端正正叩了三个头儿臣领旨!
起来吧!
朱允熥站了起来,将徐辉祖等人一一扶起。
朱标又长篇累牍地训示儿子,教导他如何敬天畏祖,如何忧民勤政,如何修身养德,如何礼贤爱才。
三十年来,他就是这样做的,今天也是这样教导儿子。
朱允熥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最后,朱标说道
加封蓝玉为太子太师。
加封孙恪为太子太傅。
加封徐辉祖为太子太保。
加封郭英为太子少师。
加封杨文为太子少傅。
加封曹震为太子少保。
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一切都是那么完美是完美!朱允熥心中一阵狂喜。
杨士奇!
臣在!
着你起草诏书,布告天下臣民,四海万邦
皇太子允熥,聪明仁孝,德才兼备,深得父祖钟爱,深受士民拥戴,己膺监国。从今往后,皇太子之意即是朕意,见皇太子即是见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