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袁尚的心腹以及河北集团的核心人士都晓得袁尚和曹宪的结合只是政治联姻。曹操才不会为了支援袁尚放弃追击袁术、逼宫老巢寿春的机会,转向去攻打徐州吕布呢。那样做放弃了大好的战机,又为袁尚做嫁衣。
曹操和袁尚这对翁婿可是潜在的敌人,斗而不破的角力者。
不过在外人眼中,尤其不谙政事的人眼中,想到袁尚娶了曹操的长女,自然而然的会认为曹操会理所当然的来支援自己的女婿。贾诩也正是看出宋宪魏续的政治头脑没那么好用,所以直接用彭城会在曹操战胜后遭受军事打击来威胁二人。
宋宪魏续果然中招,一个袁尚已经非常强大了,再来一个曹操,彭城肯定受不住的。二人并非忠臣气节之士,为了吕布这种主公而殉节也是无人称赞的。
但二人此时还是有疑虑的。
魏续说道:“文和先生和荀谌先生都是袁三公子的心腹之人,而且都是智囊人物。若是先生们拿话和书信骗我们,用计谋赚这彭城,我二人岂不是被天下英雄耻笑?”
贾诩笑道:“二位将军,我家袁三公子的确有招募天下英才之心,如今这机遇和这富贵送到二位眼前,怎的二位还要如此犹豫?君不见高顺和臧霸将军已经投靠我家三公子?让二位说说我家主公之实力,胸襟,口碑,智慧。”
臧霸先张口,先把袁尚猛夸一顿,之后大骂吕布,说吕布压根没法和袁尚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高顺也讲,袁氏作为天下第一功勋世族,四世三公,当今袁绍公又是朝廷钦命的大将军,三公子袁尚作为名门之后,正是德才兼备,而且优待投靠之人,无论是自己与臧霸还是从荆州投来的甘宁都能够委以重任,并不怀疑。这次招降之事也是委托自己和臧霸来处理,并派来心腹谋士贾诩,算是从规格上就十分重视宋宪魏续。
宋宪魏续果然被说得心动了。如果能用袁尚平替吕布,作为忠诚度不高的将领来说简直是鸟枪换炮。毕竟当世给吕布当属将还是挺丢人的事情。三姓家奴的名声臭大街也不是一天了。
贾诩见二人有些心动,便开始搞威逼利诱的另一套,恐吓威逼。
贾诩直言不讳,只给二人两天的考虑时间,如果不降,袁军将会全力攻城,高顺还带来了原班人马的陷阵营!而陷阵营的战斗力宋宪魏续是清楚的!而且袁军现在有一万五千人的兵力,加上高顺臧霸还有武艺高超的四公子之一的甘宁,彭城只有七八千守军,着实是不好守!
贾诩说得很明白,现在就是“先礼后兵”中的礼!但如果到了攻城战斗的时候,事情可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宋宪魏续看看眼前的高顺和臧霸,首先从武力上双方可以打个平手,再加上个甘宁,自己这边是讨不到任何便宜的。至于兵力,彭城七八千人能守倒是能守,但是肯定要遭受一场空前艰难的战斗。高顺的陷阵营最擅长的就是攻坚战,二将还真没有把握搞定!
宋宪和魏续对了一下眼神,又看看贾诩期盼的眼神,有些左右为难。
其实最核心的还是袁术大军是否真的战败,许昌那边的战况直接决定徐州这边的安危。他二人认为,袁术胜了,袁术来徐州支援;曹操胜了,曹操来徐州支援。所以在没有确定谁胜谁败的时候,他们俩真的是无从选择。
贾诩看穿了二人的小心思,倒也不着急,说道:“今夜我就把话放到这。之后再给二位两日的时间去打探消息!希望两日之后二位回复我的是好消息,而不是开战的战书!”
贾诩因为从荀谌的密信推算曹操那边的战况,得出胜负之结果两日内必能传到徐州,因此也不着急。因为逼急了恐怕二将只能应战,那时袁军遭受伤亡也不好。此时一动不如一静,是类似于下棋高手一步“闲招”!
说罢贾诩带着高顺臧霸撤回,陷阵营也不再遮掩,直接护送着三人回营。
宋宪魏续也回到城中,二人忐忑不安,既怕自己上当受骗,又怕袁术真的战败,自己白白浪费投降袁尚的好机会。二人都恨不得自己长翅膀去许昌看个究竟!
贾诩回到大营,甘宁在此戒备,问询招降的事情进展,贾诩并不担忧告诉三将,此时逼迫得太紧反倒容易激起宋宪魏续二人的反抗,此时给对方时间考虑和打探消息反而容易让他们对吕布产生反心。
不但如此,贾诩还下令两日之内不得攻城,只是做好营寨的守备工作即可。他清楚得很,这一次的发兵只是佯攻和辅助,真正能无损拿下彭城的是许昌战局对彭城守军军心的影响!
说得更直白些就是利益至上原则,许昌的成败直接决定彭城守军的利益,尤其是宋宪魏续两员武将的切身利益。
再说宋宪魏续这边,早在袁军白日里演武时喊口号后,便派出了斥候和探子往许昌方向打探。二人苦等消息。
第一日,没有消息。
第二日,没有消息。直到第三日清晨时分,一只信鸽带回了消息,二人几乎一夜未眠。二人从信鸽腿上解下布条,上面的消息是八个字“曹操大胜,仲帝大败”!
宋宪和魏续对视一眼,果真如贾诩所说,曹操打败了袁术二十万大军!这下子二人的心情一下子落了地。如此一来,以这二人浅薄的见识,曹操会来助战袁尚打吕布,而仲帝的军事联盟也搞不好要土崩瓦解。此时正是投降袁尚的最佳时机!
一念及此,宋宪和魏续立刻召集军队,把袁术战败的消息告诉了众人,并且开始吹嘘自己要弃暗投明,加入袁尚军队,这么一来彭城的军队也避免了被立刻消灭的命运。彭城中的守军本就是二人训练多年的军队,对他俩自然是马首是瞻,何况吕布的名声太差了,上至将领下至士卒,叛变吕布一点也不觉得为耻,反倒以加入实力强大的袁尚军团为荣。
再者说,谁也不想死!都是给诸侯打工卖命,何苦要跟着已经孤立无援的吕布送死呢?彭城本就在徐州城之外,宋宪魏续就是最高军事长官,二人这便率领彭城的七千多守军向袁军投降。
这个时候贾诩所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之前如果只有高顺和臧霸招降,分量很轻。但是贾诩是带了袁尚的军令来的,而且有同宋宪魏续谈投降条件的权力,他就能替袁尚做主。
因此在彭城之外,贾诩再次见到了二人时便开始交换条件。
宋宪和魏续要的也不多,麾下兵马依旧归二人节制,在袁军中的职务和待遇要同高顺和臧霸一致,并且要以献出彭城在功劳簿上记下一笔。
贾诩答应二人请求,同时提出自己的招降要求,二人连同兵马当即启程前往徐州的袁军大营,二将觐见袁尚。同时兵马在阵前调拨。彭城由甘宁率领五千袁军据守。此外贾诩还替袁尚赏赐二人一些金银玉器,回营觐见后一并封赏。
二将表示同意,当即在军前与贾诩握手言和,二人本就和高顺臧霸熟识,这下四人有说有笑,再次同为官僚。高顺和臧霸也十分高兴,毕竟二人是降将,之前在袁军阵中略微有些卑微。这下徐州降将的队伍壮大了,袁尚足足有四员吕布的降将,这让高顺和臧霸的处境变好,今后在袁军之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也形成一个小的团体,徐州派系将领。
贾诩专门与甘宁单独沟通,要他做好彭城的守备工作,弓箭滚木擂石火油等物务必多多益善。将来的敌人一定不是吕布了,而是刘备。甘宁哪能不知道袁尚的想法,原本军事联盟会议上就说彭城将来规划给刘备,但袁尚岂会把得来的城池拱手让人?甘宁知道将来彭城多半会成为埋伏偷袭刘备接收军队的据点!
此外,贾诩还把一个绝密的信息给了甘宁,要他以彭城之便,联络九华山中的刘辟和龚都!彭城在徐州西南,距离九华山很近,通过九华山就可以直接到达汝南和许昌周围。这也是为什么宋宪魏续的探子这么快就能打探到许昌战事结果的原因。拥有彭城之后,就从地理上便捷的取得九华山的通道。甘宁需要向刘辟和龚都传递袁尚军令,吸收招纳袁术军败逃的兵将,以九华山内的山寨为中转点,源源不断把战败逃亡的兵将吸收,并输送到彭城之中,算是变相的增加兵力。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可以吸收不少袁术的败兵。
甘宁是第一次知道袁尚竟然在九华山有一支长期潜伏的军队!贾诩也感叹自己主公的深谋远虑,他也是最近才知道。他也这才想通刚刚投靠袁尚时,袁尚为何那么自信的确定曹操和袁术之间一定会爆发冲突。原来是九华山的暗桩偷袭了袁术的运粮军队,之后嫁祸栽赃到曹军头上。在那个敏感时期,这简直就是大战的导火索!不打才怪呢!
甘宁又问如何联络到九华山的暗桩,贾诩掏出袁尚的密信,其中有和刘辟龚都对接的暗号暗语,甘宁只要遵循其中的方法就能联系到隐藏在九华山的暗桩。甘宁得令,开始筹备在彭城的攻略,为日后袁尚攻打刘备做准备。
贾诩则带着七千降军,还有原先吕布的四将赶回袁军大营。
放下贾诩带着成功拿下彭城的消息回大寨不提,且说许昌曹操的攻防战。
时间回到数日之前,曹操反攻之战开打之前。
曹军以天下四大坚城之一的许昌与张勋率领的袁术大军作战,丝毫不落下风。
首先,从士气方面,曹军上下一心,曹操还变着法的给汉献帝过了一把生辰,弄得许昌城中军民心态都十分良好,完全没有恐慌和厌战的情绪,相反对战胜敌人有着极大的信心。
第二,曹操的粮草充足,不但如此程昱还暗地里在曹操的默许下,以两军死去的尸体补充军粮。曹军士卒有肉吃,哪管这是什么肉,也不绝对想不到这是人肉。
第三,袁术军队战力不足在这次的战役中暴露无遗,张勋克扣粮饷,贪墨成性,导致袁术军中怨声四起。此外他和纪灵的矛盾越发突出,纪灵的军事看法是大军消耗巨大,当速战速决解决战斗;张勋则想拖延时日,这样一来会让曹操逐渐失去军心,其实更直接的原因是张勋可以借着长时间的出征从中捞取更多的利益。
第四,袁术兵力众多,但是能打能拼的战将却寥寥无几。袁术本人极其病态的看重出身门第,导致很多寒门出身的将领不能出头,没有晋升和被重用的机会。这就导致袁术军队数量有十七万之众,但是率军的将领除了纪灵一人有真才实学以外,都是些沽名钓誉,家世门庭显赫的无用之辈。既无破曹良策,也不敢身先士卒,整个袁术中高层将领的指挥领导能力还有战斗意志力都十分薄弱。可以说纯纯的是兵多以外,再无优势。尤其是纪灵的战斗力被许褚压制后,张勋无论从计策上还是武将单挑上,都再也没有可用之才。
战争是一项特别依赖人才的人类活动,有将无将,结果天差地别。不然历史上也不会出现那么多兵力悬殊的战役了。袁术的人才梯队因为他对门第的看重,导致大多都是些酒囊饭袋。反观曹操启用大批草根寒门将领和谋士,同时从家族内挑选可堪大用的人才,这就使得二者的人才梯队产生了巨大的差距。
曹操在听取郭嘉的计策后,意识到袁术大军士气经过一个月的消磨已经低迷不堪,而自己这边的军心则是越守越稳。而曹仁率领的虎豹骑精锐重骑兵部队也早就布置到位,随时可以予以袁术军队致命打击。
因此,在一个夜里,曹操发挥了他最擅长的夜间偷袭战法!
喜欢吞噬天下之权谋三国权谋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