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 > 第227章 朱祁钰:祸起萧墙啊!
    天幕介绍完朱祁镇之后,紧接着出现的是大明第七位皇帝。

    大明第七位皇帝:朱祁钰。

    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9月11日~1457年3月14日),出生于明朝都城北京(今北京市),明朝第七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之弟,母为贤妃吴氏。

    宣德三年(1428年),朱祁钰生于北京,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获封郕王。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五日,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部骑兵俘获,史称“土木堡之变”。

    朱祁钰临危受命监国并登基,改元景泰元年,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朱祁钰即位后,任用贤能之臣、励精图治,稳定混乱的时局,组织北京保卫战使明王朝转危为安,继而发展经济,赈济灾民、安抚流民,安定社会。

    朱祁钰命人修编的《寰宇通志》为明代地方总志,后人在此基础上修纂了《大明一统志》。

    工艺品“铜胎掐丝珐琅”流传于后世。

    朱祁钰是一位承前启后,有功于国计民生的贤明之君。

    但未能善待明英宗朱祁镇,使得兄弟间生有嫌隙招来萧墙之祸,加之更易皇储、废黜糟糠之妻等事,颇遭后人诟病。

    景泰八年(天顺元年)二月十九日,朱祁钰于西苑驾崩,年仅三十岁。

    复位的明英宗削其帝号,谥为“郕戾王”,以亲王之礼葬于北京西山景泰陵。

    明宪宗朱见深即位,承认朱祁钰的皇帝名号,追谥恭仁康定景皇帝。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时期,为朱祁钰上庙号代宗,加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朱祁钰是明朝迁都北京后唯一未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八日,王文上书朱祁钰,希望他以江山社稷为重,承继大统。

    当时的皇太子朱见深年仅两岁,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王直等大臣联名奏明皇太后,最终在九月初六日拥立朱祁钰为帝,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同时大规模的清算行动展开,诸多的王振党羽纷纷落马。

    朱祁钰登基之后,还下诏边关守将不得听信瓦剌的借口,使得瓦剌意图用明英宗的名义骗取财物、骗开关门失败。

    瓦剌气急败坏,发兵攻打北京。朱祁钰任用于谦等人,组织北京保卫战,整肃内部,调集重兵,安定人心,最终在同年十一月击退瓦剌,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突如其来登上皇位,大权在握,朱祁钰也就不愿意放手。

    北京保卫战之后,明军多次击败瓦剌。瓦剌首领也先见捞不到好处,便想放了明英宗,借此求和。

    他想放,可是朱祁钰却不愿意接。

    大臣建议朱祁钰迎回明英宗,他不悦,说我本来不想当这个皇帝的,当初是你们逼着我当的。

    这个时候,于谦说,皇位已经定了,不会再更改,所以理当尽快接他回来。

    朱祁钰见最得力的大臣都这么说,便先后派遣李实、杨善出使瓦剌。

    随后又将迎接明英宗的旨意交予瓦剌使臣把秃,命杨善接回英宗。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被俘已经一年的明英宗抵达北京,由安定门入城。

    之后,改乘法驾,入东安门,朱祁钰自东安门出迎,行拜见之礼,明英宗答拜,互拉双手,泪涕沾襟,相互推辞逊让了许久。

    将明英宗迎回了北京,朱祁钰随即把哥哥软禁在南宫,一锁就是七年。

    明英宗回归之后,虽为太上皇,却被软禁在南宫。

    朱祁钰从内心来讲并不希望明英宗回朝,为防备明英宗与旧臣联系,对他的一举一动,都严加防范。

    朱祁钰接受太监高平的建议,将南宫的树木全部砍伐,以防有人越过高墙与明英宗联系。

    随着帝位渐渐巩固,朱祁钰并不满足,他不仅自己要做皇帝,而且希望自己儿子朱见济能够取代明英宗的太子朱见深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于是他为此贿赂朝臣。

    土木之变之际,孙太后先立明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后立朱祁钰为帝。

    孙太后的用意很明白:大明江山依然是明英宗的,朱祁钰只不过是代理执政而已。

    由于太子是皇太后立的,朱祁钰不得不慎重。

    他先试探颇有资历的太监金英,说“七月初二日,是东宫太子的生日”。

    金英立刻回答,“东宫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

    前者是朱见济的生日,后者是太子朱见深的生日。

    初步试探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朱祁钰隐忍了一段时间。

    但他仍旧不停地试探,甚至贿赂朝臣,希望他们在储君的问题上能站在自己这边,终于换来朝臣们的默认,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朱见济并不是汪皇后的儿子,因此她并不同意丈夫的做法。

    她悍然争辩,随后被废打入冷宫。

    就这样,景泰三年五月初二(1452年5月20日),朱祁钰废侄子朱见深为沂王,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不想到了第二年,只当了一年多皇太子的朱见济就夭折了。

    朱祁钰也因此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明朝信奉正统,认为皇位应该属于英宗一系。

    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曾言:“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同时兼陈一切弊政,朱祁钰闻讯大怒,钟同被下狱杖死。

    朱祁钰正当壮年,子嗣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尚未显得突出。

    可是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他突然得了重病,皇储的问题再次摆上桌面。

    众臣议论纷纷,一时之间,定不下来。

    十六日(2月10日)内宫传来消息,说朱祁钰身体康健了。

    于是众臣准备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再商议皇储问题。

    这一夜却爆发了夺门之变,石亨亲眼看到了景泰帝的病况,估计其行将不起,便与徐有贞秘密策划,准备迎请英宗复辟。

    之后,二人密禀孙太后,取得了她的懿旨。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凌晨四更,石亨、徐有贞等人领军打开长安门,接着迅速赶到南宫,请明英宗复登大位。

    到东华门,守卫大声喝止,明英宗高喊:“我是太上皇。”

    东华门随声而开,明英宗堂而皇之进入大殿,五更时分,百官在午门外朝房等待朱祁钰升朝,忽然听到宫中钟鼓齐鸣,宫门大开,徐有贞出来高声宣布:“太上皇复位了。”

    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在徐有贞的催促下,匆匆整队入宫拜贺。

    朱祁钰听到钟声,问周围的人说:“这是于谦吗?”

    周围的人回答说:“不是,是太上皇。”

    朱祁钰说道:“哥哥做皇帝,好,好,好。”

    明英宗复辟当日即逮捕了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并将一批大臣、太监下狱。

    正月二十一日(2月15日),明英宗下诏,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

    次日,于谦等人被明英宗以谋逆罪名而蒙冤处死。

    天顺元年(1457年)二月初一(2月24日),明英宗废朱祁钰为郕王,将其软禁到西内永安宫。

    相传朱祁镇复辟后两三天,在朝堂之上曾对大臣们说,弟弟的病好多了,可以吃粥了,众臣皆默然不语。

    二月十九日(3月14日),朱祁钰薨逝,享年三十岁,死因不明,一说为被人杀害。

    自此,景泰时代结束。

    明英宗复位后,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

    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

    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朱祁钰因此成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但成化年间,一些臣僚开始为朱祁钰不平,他们认为朱祁钰危难之时受命,削平祸乱,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功劳很大,却谥以“戾”,很不公平。

    甚至有人责问,当时若不是朱祁钰即位,瓦剌如何能退,明英宗如何能返京。

    明宪宗虽然曾被朱祁钰废去太子地位,但对这位叔叔的功绩还是相当理解。

    几经周折,成化十一年(1475)十二月下诏恢复朱祁钰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并下令按帝陵的规格修饰陵寝,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景帝的功绩。

    但明宪宗没有给朱祁钰全面平反,所定谥号仅为5字,而明朝其他皇帝的谥号都是17字,朱祁钰在规格上较其他皇帝低,而且朱祁钰还没有庙号。

    直到朱祁钰死后187年的崇祯十七年(1644年)秋,这时的崇祯皇帝也已经自缢煤山,朱由崧建立了南明政权,七月初四日己丑(8月5日),追加朱祁钰的庙号为“代宗”,并增加谥号到17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由于连年的征战和瓦剌的劫掠,再加上内地的水患,全国灾区连连,饥民遍地,朱祁钰针对内忧外患的局面,采取了积极措施,巩固大明江山。政治上他广开言路,招贤纳士,清除阉党势力,稳定局面,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

    军事上,对于瓦剌的进攻趋势,采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于谦等人的协助下,筹集粮草,厉兵秣马。

    重新组织新的戍军,于谦先从所剩的部队选拔10万名战士,并把他们组成五个团营。

    景泰三年(1452年),戍军的兵力增加了5万人,并被改组成10个团营。

    在征募戍军的过程中,于谦还彻底改组了京师卫戍部队的指挥机构。

    总之,朱祁钰建立了统一指挥制度,并且加强了京师武将监督戍军的作用。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之后,明英宗归国,于谦、聂忠认为上皇虽回来了,但国耻未洗雪,正值也先和脱脱不花两部人马结怨已深,请求趁机派大军,自己前往征讨他,以报复从前的仇恨,清除边患。

    景泰皇帝不准,又有杨俊(杨洪子)曾提议发兵征讨瓦剌,于谦不准。

    之后瓦剌出现内讧,也先被杀,对明朝已经构不成威胁,直到蒙古入套,达延汗统一蒙古各部。

    经济上朱祁钰采取了舒恕的政策,对受灾严重的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区,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减免税负,并且赈济灾民,安抚流民,厉行节俭,减免宫廷开支,停止各类采办,又下诏天下巡抚署理各省农桑事务,倾力发展经济。

    朱祁钰还派官员治理河患,消除水灾,正统十四年(1449年)因主张朝廷撤出北京而失宠和此后担任次要职务的徐有贞在景泰四年(1453年)提出了一份治水的详细计划,他被任命为佥都御史,被派去进行修复工作。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最为盛行,朱祁钰定年号为“景泰”。

    当下“景泰蓝”中“景泰”之内涵,早已超出“大明景泰”的狭义概念,而被赋予更多美好的意味,如和谐、友谊、和平、繁荣、昌盛、如意、高雅、智慧等。

    而“景泰蓝”的“蓝”,也不单指蓝色釉料,而是把所有的釉料统称为“蓝”,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点蓝”、“补蓝”、“烧蓝”等行业特有名词。

    从景泰元年(1450年)开始各地受到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产量减少,再加上贪官污吏的盘剥,西南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民变,朱祁钰启用王翱担任两广总督,平定当地的少数民族叛乱。

    朱祁钰时期的基本问题是恢复稳定。

    军队的改革已经恢复了边境的稳定。

    由于朱祁钰和诸位老臣的励精图治,短短数年就使明朝挽回了颓势,国势蒸蒸日上,当时的朝鲜、越南、暹罗、琉球等国纷纷来北京向明朝进贡。

    当明王朝面临危难之际,朱祁钰重用于谦等大臣,反对南迁,高举抗敌的旗帜,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抗击并打败了瓦剌,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的野心,巩固了大明朝的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祸,功不可没。

    同时,启用正统以来被迫害的忠臣贤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朝野清明。维护了明朝的政治稳定,这一切都是不可磨灭的功绩。

    朱祁钰当了八年皇帝,身份得到了全国的承认。

    然而朱祁钰恋栈权位,不但不思迎回已经被架空为太上皇的明英宗,还把他软禁于南宫,八年之间不得出入。

    同时执意废掉侄儿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企图让自己的后人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

    结果病笃之时,小人趁势而发,仓促间,不能全贤名于一生,足可叹息,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总的来说,朱祁钰仍是一代有功的君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