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其他小说 > 度韶华 > 361.第361章 嫉火
    有了南阳郡送来的粮食,燕郡人心迅速安稳。更令人振奋的是,久未下雨的燕郡下了两天的雨。地里蔫头耷脑的青苗,在雨水的浇灌下,骤然焕发出生机。

    郑宸身为钦差,偶尔也会去田边地头走一走。雨后他便去转了一回,看着地里挺直翠绿的玉米杆和满地蜿蜒的红薯藤蔓,不由得精神一振:“这就是南阳郡的新粮?”

    “是!”刘郡守满面喜悦,伸手抚摸玉米叶,就如摸着心爱的孩子一般:“南阳郡新粮产量极高,一亩田能收一千多斤粮食。今年我们燕郡第一年种,又错过天时,是补种的,产量肯定没那么高。等熬过今年,明年就按着天时耕种。”

    郑宸沉默片刻,问出了心头萦绕许久的问题:“南阳郡的新粮,到底是谁种出来的?”

    姜韶华去年在奏折里称南阳郡种出了产量高的新粮。至于这新粮的粮种来自何处,是谁培育出来的,却避开不提。

    今年南阳郡新粮大放光彩,在干旱蝗灾极度缺粮的北方,玉米和红薯珍贵至极。

    到底是谁种出了新粮?

    姜韶华麾下何时出了这样的能臣?

    这个人是谁?

    刘郡守被问懵了:“下官从未去过南阳,对南阳郡几乎一无所知。”

    焦郎中当然也不知道,他低声笑道:“南阳郡已经全面推广新粮耕种,培育粮种之人在南阳郡外声名不显,南阳郡的人肯定是知道的。”

    所以,问一问于崇不就知道了?

    郑宸略一点头。回郡守府后,便令人去请于崇来说话。

    郑宸深谙问话之道,先笑着寒暄,说了一通闲话,不动声色地将话题引到了新粮上。

    于崇看着粗豪,其实心思活络,应答谨慎。能说的说,不能说不该说的,一律推做不知。

    郑宸兜圈子问了半天,见于崇装聋作哑,心里有些不快。他冷不丁地说道:“其实,于将军就是不说,我也能猜到那个种出新粮的功臣是谁。三年前我去过南阳见过他。种出新粮的人,就是崔渡。”

    于崇目中闪过一丝惊愕。

    果然是崔渡。

    竟然真是他。

    郑宸心绪骤然翻涌,脑海中闪过一张青涩的少年脸孔。

    谁能想到,当日一个无足轻重的少年,现在竟是南阳王府的大功臣,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大梁的有功之臣。

    大梁以农耕为本。一个能种出高产新粮的人,一个能让无数百姓填饱肚子的人,按着功劳封侯封爵都不为过。

    “原来郑小公爷认识崔公子。”于崇的声音响起:“既然如此,末将也就不必遮掩隐瞒了。没错,种出新粮的,确实是崔公子。”

    “还有,当日敬献给朝廷的新式辕犁,也出自崔公子之手。”

    这些事,在南阳郡不算秘密,南阳王府的属官人人都知道。于崇素来以南阳王府臣子自居,时常和宋渊有书信来往,对这些事自然也都清楚。

    郑宸眉头挑了一挑,意味不明地哦了一声:“崔公子屡立大功,郡主为何不上奏折为他请功?”

    于崇应道:“郡主自然有郡主的想法和打算。这些就不是末将能过问的了。日后小公爷不妨亲自问郡主。”

    郑宸碰了个软钉子,心里冷哼一声,面上不露声色:“这是当然。”

    待于崇走后,郑宸霍然沉了脸。

    往日,他一直提防戒备王瑾。毕竟,王瑾前世是姜韶华的夫婿,一日夫妻百日恩。更不用说,姜韶华还为王瑾生过儿子。

    没曾想,他真正的对手竟不是王四郎,而是那个一直待在南阳郡田庄里埋头种田的崔渡。

    姜韶华不肯留在京城,用尽办法也要回南阳,还曾对着宝华公主等人说过日后要招赘婿,莫非赘婿的人选就是崔渡?

    一念及此,嫉火顿时汹汹燃烧,似在炙烤他的胸膛。

    郑宸面色变幻不定,忽然起身去了书房,提笔落墨,一挥而就。

    写完信后,郑宸沉默许久,伸手将信撕了个粉碎。

    现在,他还没有吃醋诘问的资格。再者,以姜韶华眼下的声势威势,大可不理会他。他露出妒夫模样,只会显得可怜可笑。

    郑宸慢慢研墨,重新铺纸,又写了一封书信。这一回,口吻就温和多了,就如老友问候。

    隔日,于崇领着修整了几日的南阳军启程回南阳。

    离开的时候,有许多百姓夹道来相送。

    这些百姓,都领了南阳郡的新粮,有了活下去的底气和希望。一张张枯瘦蜡黄的脸孔上浮现笑意,眼里闪着光芒。

    于崇看在眼里,也觉欣慰。

    郑宸亲自送于崇出了燕郡城门,然后将一封书信给了于崇:“这是我给郡主的信,请于将军代为转交。”

    于崇有刘郡守的亲笔信,也不在乎多带一封,笑着接了信,塞进怀中。拱手道别后,策马飞驰离去。

    郑宸目送南阳军离去,在原地驻足许久。

    ……

    这一段时日,姜韶华巡查了亲卫营南阳军营,紧接着巡查西鄂县宛县鲁阳县等等。在西鄂县里,姜韶华重重惩治了贪墨粮食的赵主簿。

    此事如风一般传便南阳郡,一时间人人心中凛然,当差做事都谨慎多了。

    之后的巡查,姜韶华又揪出了几个当差不利或贪墨或疏忽职守的官吏,罢职去官毫不留情。

    如此雷霆手段,陈长史看在眼底也有些心惊,私下进言道:“郡主之前手段还算温和,为何忽然这般强硬厉害?”

    姜韶华淡淡道:“一味施恩怀柔,心中缺了敬畏,就敢私下做小动作。本郡主这是要警告他们,大梁官场那一套,在南阳郡里行不通。要做本郡主的臣子,就得遵守本郡主的规矩。”

    畏威而怀德,简而言之就是欺软怕硬。郡主这是要一露锋芒,震慑人心。以免日后闹出更大的乱子来。

    陈卓想了想道:“以后这等事,郡主交给臣来办。臣这个左长史,总该为郡主分忧。”

    姜韶华笑了一笑:“不用陈长史为我背黑锅。我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的厉害。”(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