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五路齐出的战略部署很快就出现在了维森斯坦城堡地下指挥室内的桌案上。

    “法国人是疯了吗?”

    阿尔布雷希特有些震惊地问道。

    “这是十分鲁莽的战争策略,但也十分大胆不是吗?”

    卡尔大公开口说道,他觉得自己的长子想得太多,有时候显得不够纯粹。

    “是,父亲。”

    “阿尔布雷希特,我们是军人。我需要知道的只是敌人兵力、部署、战略,然后作出最合理的决策。”

    “嗯..”

    阿尔布雷希特已经三十一岁了,并且多次独领一军,甚至指挥过数万人参与的大规模会战。

    此时面对父亲的说教,他多少还是有些不情愿的。

    不过五路齐出,这着实有些惊到弗兰茨了。

    因为在他看来此时的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已经风雨飘摇,所以他们应该尽量求稳,最多是在比利时境内给德意志邦联和奥地利一些压力。

    双方的战斗将会局限于比利时境内,让英国人和奥斯曼人去血拼,这样才是最符合法国利益的做法。

    哪怕是要孤注一掷也该将兵力聚集在一处向着一点进攻,要么是比利时,要么就是阿尔萨斯-洛林。

    比利时是此时的导火索,尤其是在路易·菲利普将比利时的保护权移交给德意志邦联之后法国属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但损失了比利时这个欧洲大陆上的殖民地,还成了侵略者一方。

    不过此时的侵略者还不会受到太多谴责,只要在战场上能打赢依然会是受到赞美的胜利者。

    然而弗兰茨是不会让盎格鲁-撒克逊人占领宣传阵地的,奥地利的报纸也齐齐发力,大力鼓吹比利时地区德意志人的解放事业,甚至将其和希腊独立作对比。

    相比英国媒体的凭空捏造和法国人的断章取义,奥地利媒体的报道更加详实全面。

    最重要的是有图,有真相!

    摄影业的发展让奥地利帝国宣传机器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与其他竞争对手根本不在一个次元。

    任对手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没有一张真实的照片更加有冲击力,更加杀人诛心的是奥地利的艺术家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特长。

    一张张版画、明信片,以及各种衍生出来的诗歌、乐曲、剧目在短时间内集中创作出来。

    搞舆论战的历史可能比不过英国人,但是论艺术创作和想象力,伦敦的那些媒体人拍马也赶不上维也纳这个艺术之都。

    事实上艺术家从不缺乏想象力,所以对于原本作品的二创层出不穷。

    起初在弗兰茨的组织下这些人还是有底线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那些民间高手也参与其中。

    他们的底线可比弗兰茨低得多,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编。

    当然他们说的往往是底层人民更加愿意相信的,更接地气,所以影响力一点也不比官媒差。

    不过两者的定位不同,一个是给国家看的,一个是给民众看的。

    总之在舆论战这方面,英国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惨败,甚至连英国这个国家的形象在德意志地区都受到了影响。

    这一时期英国人在欧洲大陆上的影响力还是很强大的,进步、民主、平等、自由、富有、伟大、和平、安全等一切美好的字眼都与其紧密联系在一起。

    不过但凡多走过一些地方的人就会说英国工人的生活比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奴还不如,然而并没有人会相信这种无稽之谈,毕竟英国是那么富有、强大且文明...

    很快那些照片、明信片、版画,以及各种小册子和“故事集”就传到了英国。

    不过有些事情是弗兰茨始料未及的,那就是英国人的反应速度远超他的想象。

    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电话,甚至连电报都没普及,但是英国警方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行动起来了。

    他们没收了相当一批宣传道具,同时逮捕了大量相关人员,并且迅速开始了相关调查。

    然而英国人并没能阻止奥地利的宣传攻势,因为这不过是弗兰茨抛出的烟雾弹而已,他们反而会将英国人诱导向更加错误的方向——俄国。

    回到维森斯坦城堡地下指挥室内,卡尔大公和阿尔布雷希特大公这对父子几乎要打起来了。

    两人在应对法国五路大军的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父子二人都认可弗兰茨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理论。

    但是卡尔大公预设的主战场是在德意志邦联境内,而阿尔布雷希特的想法是直接集中主力部队在敌方反应之前拿下巴黎。

    首先阿尔布雷希特的战术肯定是过于激进了,直接进攻巴黎,这让弗兰茨嗅到了一股浓浓的普鲁士风。

    不过阿尔布雷希特也是有理由的,在他看来此时奥地利帝国的军事科技完全碾压法国,过去那些传统的防御手段对于此时的奥地利陆军来说根本构不成威胁。

    再坚固的堡垒,再高的城墙都挡不住来自天空之上的威胁。

    血肉之躯更是无法阻挡钢铁,哪怕训练再刻苦,意志再坚强,面对根本不对等的火力差距,崩溃也只是早晚的问题。

    而且就之前几次与法军遭遇的经验来看,邦国军队口中如同魔神一般的法军,在奥地利的军队面前也不过是土鸡瓦狗而已。

    更何况当时的奥地利军队还没有拿出压箱底的宝贝,双方依然处于一个相对平等的位置。

    然而此时奥地利帝国的主力部队已经列装了新式步枪和新式火炮,各种新式武器更是层出不穷。

    其他诸如士兵的训练、身体素质、补给也不输给法国人,论士气阿尔布雷希特更是从没见过战意如此高涨的军队。

    弗兰茨手下的媒体、教会、民族主义者、好战分子、奥地利的忠诚派,多方联合宣传、鼓动,再加上足额的军饷和相对公平的晋升、奖惩机制,此时奥地利的士兵都充满了战意。

    尤其是那些辗转多地的士兵,他们很清楚自己的生活有多么来之不易,奥地利帝国政府真的做了很多。

    如果这个国家崩溃了,那些贵族老爷们还有余粮,商人们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别国的良民。

    但是他们呢?他们这些普通人,还有他们的家人只会像那些一路上所见的流民一样,被人撞倒之后再踏上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