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一千七十六章:山西贡生许伟升
    “都是朕对不住他们了。老师,你得让河南衙门那边对迁出的百姓好点。对了,最近不是来了好些昆仑奴吗?如果可以也迁过去,算是个安置,也能减少河南一地的背井离乡。”

    “多谢提点,河南的百姓哪怕到了西域也会明白皇上的良苦用心的。”看到隆庆哪怕做出决策还如此不放心,高拱也被感染到了,主动代表河南将来的迁移百姓向皇帝表示感谢。

    “对了,人有了,他们过去怎么过活呢?西域那边种粮怕是困难?少不得要外地运输。”

    隆庆在高拱说话的时候,还在思考这事,突然想到了这一点。由不得他这个皇帝不用心,河南那地方要是真乱起来,可就真的是心腹大患了。

    再怎么至少得看起来有粮食把人骗过去过后,到了西域边关,就算乱起来也不怕了。那时粮食在朝廷手里,谁乱断谁粮,还不是一掐一个准。

    “皇上圣明,这粮食却是只能外地运输,听说西域之地多适合种棉花,养牛羊。过去了可以用棉花棉布,羊肉羊毛与关内换粮食。”

    说完,高拱一拍脑袋,

    “老臣还差点忘记了,辽东经过这一年多的开发已经初具规模,那里已经有十数万亩的良田可以种植小麦,还有外围几十万亩中下田地可以种植先帝收集的黑麦。老臣这就给辽东那边下内阁令,问题倒也不大。让辽东与西域互换就好了。”

    高拱这一份被逼急了的急智,终于让隆庆安心不少。

    都说不惜一切代价,但不至于毫无筹划就把百姓当代价。那也太不当人了。

    隆庆与高拱聊了很久,几乎是聊到酉时了,滕详也觉得这太不尊重其他阁臣了,才悄悄走到隆庆跟前提醒一句。

    隆庆才恍然大悟地看了看窗外。瞬间尿意袭来,到屏风后解决放水问题,才转出来,让滕详在书架上把高翰文新出的《管理学丛书》送了高拱一份。

    “高老师,里面的矩阵制组织结构很不错,你那边安排人事,或许有用。”

    皇帝都说或许有用了,那肯定是有用了。

    只是这书,前面张居正才借了一份给自己,没想到还是皇帝大气,直接送一份。

    高拱谢恩后,就出去了。隆庆瘫坐在椅子上休息。一下午讨论军国大事,还是非常消耗精力的。

    最关键的是,隆庆现在已经完全跟不上新学的进度了,很多内容都只能咬着牙看懂前两章,后面就再怎么也看不下去了。不得已干脆把内容直接扔给高拱等自己看好的能臣,希望他们一个个看懂了,总不能都瞒着自己吧。

    高拱在出大殿之后,本来是要直接回内阁值房的,却被皇帝吩咐陪着出来送行的滕详拉住了衣角。

    “阁老且慢,有个小事还得劳烦询问一下阁老。”

    滕详看皇帝对高拱都这么恭敬,自己当然更恭敬了。先前两人没啥交情,所以这才过来主动买卖人情。

    “什么事?”今天折腾滕详来回跑了好几趟,高拱也不是个不近人情的,站着询问。

    “小事,前门大街那里,有个山西的贡生许伟升,来京城游学。前天一时义愤跟一个叫萧平安的等待科考的士子起了冲突。”

    看着高拱那一副,这屁事问我干什么的样子。滕详才发现搁这高拱压根就不认识许伟升啊,于是乎又补充了一句。

    “阁老,此事本不该厂卫过问。只是那许伟升以阁老的追随者自居,说宁愿放弃科考也不让天下人误会阁老您。年前多在山西京城一带宣传辽东开发与河南正教新政政绩。而那萧平安是云建明的弟子,算上来该是归乡的张阁老的徒孙。”

    滕详这一解释,倒是让高拱明白过来。

    原本高拱脸上还有笑意,滕详试探性地问道:“终究是读书人的意气之争,阁老您”

    原本的阁老您看还没说完,看高拱一脸由笑转怒,滕详赶紧改口到:“意气之争,也不能当街伤人啊,那萧平安”

    “多谢滕公公提醒了。”

    “那”看着高拱的预期,滕详觉得自己又猜错了,正想说重惩那投机的许伟升,还没来得及说。

    “滕公公,不用为难了。就这样吧,那萧平安现在出去怕是也不安全,就在昭狱待一阵子吧,你们不得苛待人家。就让他在昭狱安心准备科考把,科考前再放出去就行。至于那许伟升,朝廷马上又要开发西域了,正缺他这样的人才,你让他在京城多宣传宣传西域,争取三个月后与第一波移民一起上路。天下不缺这些聪明过头的读书人,这就给他们的聪明找个真正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