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怒海覆清1852 > 第九八三章 后方的担忧
    沙俄人已经在南线和北线吃了两场败仗。

    似乎在与华族开战之后,他们还没有赚过便宜。

    回顾过往的几年,华族在历次战争中哪一次不是获胜的一方呢?

    这是为什么,不是说董良和他的将领指挥能力有多强,也不是护卫军的战士多么有经验。

    而是因为他们的实力一直领先于敌人。这种实力是综合性的,有时候是因为武器上的优势,有时候是因为兵力上的优势。

    集中优势力量歼灭敌人的理念已经深入每一名华族将领的心中。

    一场大仗下来,骑兵军团的蒙古战士已经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自信心。

    在原本的草原上,几十个沙俄哥萨克就能够驱赶数百草原骑兵。

    那些哥萨克一个个凶悍异常,仿佛是刀枪不入一般。

    他们手中的火枪完全碾压草原人的骑弓。

    但是现在他们拥有了更加厉害的骑步枪,只要自己控制好马速就能吊着沙俄人打。

    老班都的年纪大了,上面没有同意他参加战斗。

    他将自己的海东青放到天上,替部队监视周围的情况。

    看到马车上的机枪无情地收割着后方的骑兵。

    只要被机枪指到的沙俄骑兵,立即成片地倒下。

    老班都不禁在心中感慨,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从此以后,草原民族唯一的道路便是融入到中原汉人之中。

    他们这些马背上的民族再也没有了争霸的资本。

    这是一个发自老牧民内心深处的感慨。

    李开芳带着主力来了之后,双方便在黄羊岭上展开决战。

    一开始双方还用骑兵对决。

    但是护卫军每一次都作弊,将自己的重机枪、轻机枪夹杂在骑兵队伍中,只要对方一靠近便展开射击。

    于是骑兵之间的对决变成了阵地战。沙俄人依托一些山丘布置炮兵。

    然后用炮兵配合骑兵作战。

    护卫军自然不会傻傻地挨揍。

    双方针对这些山丘展开争夺。

    护卫军的炮兵更胜一筹,这一次还是利用武器上的优势。

    那些山炮将沙俄人的炮兵阵地轰得很惨。

    对几个高地的争夺,让双方的兵力损失都不少。

    这场战斗持续了三天时间。

    但是第四天晚上,护卫军的四个师几乎在一夜时间全部撤走,只留下一个师殿后迷惑敌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始作俑者原来是图伦城的守备司令伊斯卡诺维奇。

    这位将领原本是外贝加尔司令,但是他丢光了自己的地盘和军队。

    不过他并没有被撤职,因为伊斯卡诺维奇来自一个古老的沙俄家族。

    这个家族当年参与了在西伯利亚的开拓。可以说整个贝加尔湖都是他们家族打下来的。

    因此这个家伙依然保留了自己的职务。

    赫连斯基将他安置在图伦城担任守备司令。

    他的手下便是那个陆军师。

    伊斯卡诺维奇见到李开芳将骑兵带着向西之后。

    便动了收复伊尔库茨克的心思。

    一开始他还担心护卫军有诈。

    直到黄羊岭的决战打响了之后。

    伊斯卡诺维奇忍不住派人到伊尔库茨克(即华族海西城)去查看。

    发现这里确实只有一些守备步兵。

    于是伊斯卡诺维奇将整个步兵师都调动起来急行军向伊尔库茨克杀去。

    海西城确实只有一支守备部队,不过是一个守备师。

    按照华族的守备部队的编制,这个守备师只有三个步兵团,以及一个要塞炮兵营,总数不过四千人。

    伊斯卡诺维奇倾巢而出,不过万余人,想要短时间拿下海西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猛烈的攻城战打了两天两夜。

    便在这个时候,李开芳带领手下的骑兵突然出现。

    这支沙俄步兵师几乎全军覆灭。在这种地方,没人能够在数万骑兵的包围下逃走。

    而且李开芳还顺手将图伦城给拿下来了。

    原本这场战争并不是围城打援,或者说这场战争原本就没有唯一的目的。

    战争目标的设定完全按照敌人的反应来做出。

    假如伊斯卡诺维奇没有主动出击海西城,那么李开芳就吃掉对方的骑兵,然后再过来继续围困图伦城。

    到时候赫连斯基是不是要继续增派援兵呢?

    李开芳就可以再次围城打援。

    反正我这边全都是骑兵,跑来跑去的,速度快。

    图伦城被华族控制之后,赫连斯基果然增派了兵力。

    没办法,南边和北边打得都不好,他想要在中路取得一场胜利。

    这个时候,王猛的小分队将托木斯克的情报给传递回来了。

    李开芳觉得光是自己手中的人便可以对付赫连斯基的援军。

    无事可做的陈玉成军团正好可以直插敌人的后方。

    他们的目标便是巴尔纳廓。

    这座城市已经成为了沙俄在东方的后勤中转中心。

    华族军队终于要将触手伸到西西伯利亚。

    这场战争开始从内线防御向主动进攻转化。

    从目前来说,这场战争华族占在上风。

    不过连续三场战役下来,华族的压力也很大。

    在周藤虎找到自己诉苦之后,董良不得不将内阁和总司召集到一起来开会。

    会议在元首府小会议室举行。

    董良首先肯定了军方在第一阶段战役中取得的胜利成果。

    他让总司要切实制定方案,巩固当前的胜利成果。

    同时要通报全军,让大家务必要戒骄戒躁,继续发扬稳扎稳打的作风,绝对不能贪功冒进。

    然后徐金池介绍了这段时间的物资消耗。

    听到那巨大的数字,众人不禁感到震惊。

    周藤虎当即指出西北铁路的建设已经全面铺开。

    各个路段都即将要铺设铁轨,这才是最花钱的阶段。

    但是他们现在什么都缺,就连枕木的数量都不够。

    由于西北地区的林地破坏严重,华族官府在很多地方都下了禁伐令。

    尤其是在黄河沿岸地区,不仅不能砍伐树木,当地官府每年还要组织移民,同时在移民空出的土地上退耕还林。所以这枕木只能从关外和南洋运来。

    为了节约运输的成本,铁路公司直接将订单和规格下到木材产地。

    然后枕木在当地生产好之后再运送过来。

    铁轨的要求就高了,要用专门的钢材。

    能够生产这种钢材的钢铁厂,华族不到五家。

    商部不得不组织进口大量的铁轨。

    董良看向众人说道:“我们当前的财政资金还是比较充裕的。问题主要出在物资上。不过问题都是暂时性的,随着我们一批新建的工程投产,这种问题势必会得到解决。”

    “元首,正如您所说,问题是暂时性的,现在是不是优先修建西北铁路?如果是的话,我建议前线的进攻节奏暂时放缓。按照这样的节奏下去,属下以为财政难以维持。”

    华族在北线只是维持了雪城。但是中线一下子推进到了图伦,而且李开芳还有更大的野心。

    南线的左季高倒是没有什么继续动作,估计也在憋着什么大招呢。

    周藤虎为了华族财政着想希望通过董良的嘴来警告一下这些前线将领。

    “你们都悠着点啊,打胜仗一时爽,然而后方撑不住啊。”

    “一座图伦城就要增加一个守备师,这个师的人员、装备全都要从后方凑出来,成本太高。西北之战还无法以战养战,所占领的地方大都是蛮荒之地,一时无法取得回报。”

    周藤虎说的这些话有没有道理?

    自然是句句在理,但是打仗不就是要吃苦吗?前线的将士不仅仅要吃苦,还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呢。

    后方的百姓就跟着吃点苦又能怎么样?

    有人问道,问话的自然是总司的人。

    周藤虎可以理解他们的心情。

    他继续解释道:“不是后方的官府怕吃苦,也不是百姓怕吃苦。实在是华族的恢复重建到了关键的时候,现在华族内部统一市场正在筹划当中。一旦因为战事投入过多让后方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很可能让百姓对经济的恢复失去信心。那么我们这种积极上升的经济发展势头就将戛然而止。这种破坏可能会让华族经济复苏向后延迟十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

    周藤虎作为内阁总理,没有军事领导权。他的任务始终是将华族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恢复放在第一位上。

    这一点没有问题,也是董良和周藤虎之间的约定。

    华族当前的主要任务应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虽然外部的战争还没有结束。

    但是应该尽量降低战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今年夏收,北方有四个省份的粮食产量还无法做到自给自足,如果不转移赈济的话,依然有可能会有百姓饿死。”

    周藤虎见到军方的人不服气,于是便将血淋淋的事实摆到了众人的面前。

    董良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们华族不能做二世而亡的暴秦便是因为接连不断的军事胜利,导致所有的国民都迷信军事,在统一天下之后,不仅仅没有让六国的百姓生活得更好,而是让他们更加地困苦。如果我们华族无法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那么百姓还会将我们推翻。”

    董良的话说的很重。

    这次会议的精神最终形成了一份决议,同时传到了前线每一个将领的手中。

    时间已经进入八月份。盛夏的酷暑渐渐远去。

    在北方,更北的北海周边和北境,严冬即将来临。

    这里的夏季本来就是短暂而绚烂的。

    也许突然有一天,一颗白桦树上的叶子枯萎了,冬天便极速降临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