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怒海覆清1852 > 第二二七章 治番
    东番岛的东部和西部完全就是两种不同的景象。

    西部海岸平原宽广,地形舒缓,气候温和。

    而中央山脉似乎并不眷顾东海岸,不仅仅将海岸平原积压成了狭窄的通道,距离海岸没多远就是崇山峻岭。

    而且大山也无法帮助东边的百姓遮挡台风,这里还是地震的多发地带。

    同样的,在民风上,西部已经被汉人开发拓垦几百年,当地的番人也早就跟汉人融合。

    其中的大部分已经与汉人无异,甚至他们都用汉人的姓氏,学习汉人的文化。

    但是东面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真正入编的也就只有一个噶玛兰厅。

    其他地方,按照满清的惯例是属于番界,并未纳入官府的管制,自然也就无人对其进行教化。

    董良却让阿福向南边的番界探索,他知道向南是可以到达台南,从而绕到台西的。

    也就是说沿着整座岛应该有一条环线。

    这条环线是之地理上的道路,而不是实际的道路。

    阿福出发了,他的队伍有三百多人,携带了大量的物资,还有噶玛兰当地的番人做向导。

    还没有到苏奥番社,海岸线就几乎要跟大山重合。

    他们经过苏奥一路向南,尽量贴着海岸线前进,不过道路还是越加的险峻。

    一山之隔的东边,董良已经搬进了府城之中。

    他的手中拿着一首诗,嘴中反复地吟诵着:“遍履兰中地,番庄卅六多。依山茅盖屋,近水竹为窝。

    众怪疑魑近,心顽奈石何。往来皆佩剑,出入总操戈。

    酒醉欣摇舞,情欢乐笑歌。尊卑还可爱,男女实难讹。

    八节无时序,三冬亦暖和。未能传五教,咸晓四维摩。”

    “我们华夏也从来不缺少开拓精神。”

    董良感叹道。

    他手中的这首诗,是前人萧竹所作的《兰中番俗》,描述了民番之间的动态交互和番社的生活场景。这首诗虽然不长,但是却像一篇游记般,包含了大量的信息。

    “元首,其实这噶玛兰厅的设立,当初并非是朝廷的意思,而是民间的推动。朝廷在东番岛番界的治理上一直都比较保守,主要是担心治理番界会引起番人的不满,从而影响到已开发汉界的安全。到时候朝廷还大费周章,劳师远征。”

    王资雨在一旁介绍道。他暂时还没有具体的差事,只能留在董良的身边参政议政。

    董良这两天让他收集噶玛兰厅和番界治理的一些资料。

    这些东西在府城文书存档中能够找到很多。

    董良看向王资雨,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先说这噶玛兰的设厅吧,从乾隆三十三年的林汉生到乾隆末年淡水人柯有成、何绘、赵隆盛、赖柯登资助漳州人吴沙,前后历经三十余年,噶玛兰的私垦始渐入佳境。”

    “这个漳州人吴沙久居三貂,与噶玛兰番社素有贸易交换。知道此处平原水源丰沛,利于耕种。嘉庆二年,吴沙唯恐私垦获罪赴淡水请给札招垦,淡水同知何茹莲予之,垦单之上仅有编号,而未注地名与土地四至。”

    “嘉庆四年,吴沙后人吴光裔等又以“苏长发”之名到福建布政使刘拭处请垦,淡水同知李明心以“蛤仔难远在淡水、三貂以外,距淡城五百里,深林密箐,叠嶂重峦,鸟道纡回,人迹罕至,三十六社生番性同枭獍,勿许便”相拒。吴沙之子吴光裔等虽数次请垦未果,但官方亦未驱逐申禁,仍由民间开垦如常。”

    “元首,其实吴沙垦殖噶玛兰与当地番社也做不到和平相处,从萧竹的诗中就能够看出,往来皆佩剑,出入总操戈。”

    董良点头道:“炎黄之时,华族仅仅在黄河一隅之地生活,然而我们现在的华夏版图富源万里,自然不是用脚丈量出来的。披荆斩棘,用的是斧钺刀剑,所斩的又何止是荆棘啊。”

    任何文明的扩张都不可能单一使用平和的方式,一定是文化输出、血统融合加上战争的综合推进。

    “元首明见。姚莹曾言吴沙等纠众入山之初“与番日斗,彼此杀伤甚重”,故而雇请粤人为乡勇、筑土围以为守护便在情理之中,头围是汉人在噶玛兰建立的第一个开垦据点,也称“头城”。”

    “吴沙甚至假称是奉官令堵截海贼,特来“护番垦田足众粮而已,非有他也”。社番多顺其自然之性,“酒醉欣摇舞,情欢乐笑歌”,有尊卑,无时序观,亦不为“五教”“四维”所束缚。”

    “吴沙最终得以进垦,一是“番性愚,不事耕凿,间有耕者,用力苦而成功少,故视地步甚惜”二是为吴沙所言携有官令蒙蔽,“疑信者半”“斗又屡败,以为汉人有神助”,后来“番社患痘,沙出方施药,全活甚众”。”

    这样就没错,恩威并施,才是治番之道啊。

    “王先生,如果,我以你为治番大使,授予全权,多久能够将全岛番社纳入治中。”董良突然开口问道,他也是刚刚想到怎么安置这个王资雨。

    岛上汉地的行政工作,董良已经想好了。

    将琉球诸岛合并建立琉球行政总署,其下从北到南,依次设立大隅行政公署,管理大隅群岛;冲绳行政公署,管理奄美群岛和冲绳群岛;八重山行政公署管理宫古列岛和八重山列岛。

    那里依然由向邦担任总长,董良将从东番岛上派遣一部分汉官前去协助他治理地方。

    东番岛的文教事业虽然不如内地,但是也不算落后。

    台湾府有府学,各县都有县学,各县生员加在一起不下数百人,普通的学子更多。

    另外还有海东书院、崇文书院、南湖书院、玉峰书院、白沙书院、明志书院共六家书院,皆有百年以上历史。

    董良已经着手将投靠华族之官员,另外再从普通读书人中挑选一批组建一个培训班,然后将其充到各地行政公署中。

    整个东番岛,他同样准备组建一个行政总署,名为东番行政总署,下设鸡笼、淡水、安平、凤山、嘉义、高雄、彰化等十六个行政公署。

    改府城附郭为安平行政公署,为总署治所。

    由刘峰良担任东番行政总署的总长,其下各公署由目前的工作组加上原本县衙的官吏一同临时负责行政工作。

    华族的各部也将搬迁到这里。

    其实淡水更加适合做岛上的行政中心,但是董良接下来要进攻漳州、泉州,将总部放在安平县在地理上更有优势。

    王资雨显然没有想到董良会突然间授予他官职。

    他这样的降官,一般都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任用。

    董良竟然直接授予了他治理番民这样实权的职务。

    这个治番大使不可能是个光杆司令,手下必然有一定数量的从员。

    要处理一些应急的情况,他还有能够调动一些军队。

    另外治番的话,钱粮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

    “元首,如若元首能够放权属下,属下半年可以平番,让我商贾自由进出番地,三年可完全治番,收回所有土地,按照我华族模式,在番地推广生产大队模式。”

    王资雨知道自己这个时候在董良的面前绝对不能谦虚。

    不过董良摇了摇头:“我只给你一年时间,就要在番地推广均田制。子玉,你要知道番地百姓实际上跟我们汉地百姓一样,他们都向往更好的生活,番社的土目同样压迫番民,你只要利用好这个矛盾,争取到普通番民的支持,瓦解掉他们原本的统治秩序,将番地纳入我们华族统治之下,其实不难。”

    王资雨刚才想到的方式,还是垦殖加教化的老路子,并没有什么新意,他说的三年其实还是比较快的了。

    但是董良这么一说,他的眼前似乎打开了一扇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