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宴气氛平和,无国朝大事商议。

    几人又饮茶闲聊片刻,皇后与太子妃便带着岐王子嗣离开了。

    三个年纪大些的孩子知道此宴是为了以诚待爷爷旧臣与父亲新友,五个年龄小的尚不明其意。

    临走时还吵闹着说,既有来,为何还要回文华殿学习。

    太子妃笑言,那是陛下与你们父亲之,待有一日你们的人来时可自主宾宴,也就不用忙于学业了。

    众小童闻之则喜,皆言定要多交好友邀来玩耍,好摆脱繁重学业。

    此时他们还不知,幼时之愿难以实现,等他们可自主宾宴时便留不得宫中了。

    当真是懵懵懂懂幼童去、野心少年故沉稳,诸子皆知皇权贵、未知家业非国业。

    他们是皇家子却非国朝臣,待他们离开后殿中之人才开始商谈国事。

    “周将军,听闻你受清源道脉看重,得盖原分院掌门之位。

    此非国朝所赐、乃你自身之福,无论掌门之权有何贵,我亦不会以君令侵占。”

    “我说此言非是安抚,乃是实意。

    四海八荒之地浩瀚无边,我大魏不同于他国,从不视国人之私为国朝所有。

    太祖曾训言,若有国难魏人皆有守土之责,若魏人界外自行立业,其业属人之能、非国之赐。”

    “为此,大魏行事必不劣于秘境,他们视你为真传弟子厚待于你。

    我亦视你为国朝英才、守正贤臣,自不会蛮横贪婪行威逼之事。”

    大魏皇帝说的是实话,他从不苛责臣下,更不会狂妄认为天下秘境之物皆是大魏之财。

    否则早晚会将天资卓越者逼的离心离德,魏国贤才也会心生芥蒂失去探索界外秘境的斗志。

    因此周元若隐而不报非罪,如实相告非功是德,合作共赢兴盛国朝则有功有德。

    “陛下宽大为怀,实乃大魏百姓之福。”

    “此乃常理、非我仁德,君者当疏远心中喜恶、事事秉理而行。

    只有我分得清因果是非,国朝才能有法可依、有理可循。”

    魏皇既然将周元视为储君重臣,自然愿意与他道明大魏法度。

    好让他知晓大魏内治有度、外御有威,是一个值得守护的国家。

    周元见过楚、梁、虞三国之貌,相比之下大魏无楚之分裂、梁之杂乱、虞之老态,多有兴盛之相。

    这也是他为何愿意寻魏国合作的原因,与其自建自筹烦劳琐事,不如相互合作各得其利。

    至于拒绝联姻的原因倒也不复杂,他势力已成于四国水族皆有尊位,不必委屈自己接受他人安排。

    若真想得相知伴侣,也当自己去寻去见,如此才会如谭越故事般互敬求道、不忘不弃。

    “周将军得清源道赐福而归京,当是有何事教我。

    还请将军直言,掌门之位有何贵,可能兴清源道以助大魏国运。”

    “当有几分助力,我得掌门之位有监院、传教、传法之权。

    其中监院可任命下属、清理弟子,传教可招募道人,得清灵道心之妙、道蕴显法之利、玄门回返之便。

    传法可授门人清源两法四术,待其修为圆满可推入妙道清源观晋修丹法。”

    “这···,天下竟有此等尊位,将军真乃福德昌盛之士。”

    魏皇不明掌门之权时想了很多种可能,却不曾想掌门之位竟能如此全面。

    如此一来,周元便相当于承接了清源道脉,可布道天下、兴盛清源道。

    相比于魏皇与岐王的震惊,李思则是满心苦涩。

    周元未有传道之实却得其位,他操劳偃山清源观多年不得垂怜,当真是遗憾难舒。

    “我今日始知疯魔院痴道人之哀,非他们荒谬不堪,实乃求之不得真亦为假。

    道兄可留几个名额于他们,好教他们知晓蹉跎岁月虽不见道途,但清源道确实存在。

    想来他们心中疯癫之念可以此化解,释怀此生求道之得失。”

    “掌教宽心,他们既为清源门人,我自然会渡上一渡。”

    魏皇闻言拍了拍李思的肩膀,并借痴道人之事宽慰道。

    “天下之人各不同,皆有自身缘法。

    痴道人苦心成癫不见道途,非他们心意不诚,乃是道无可观,不明何时可见道门。

    李公之事亦然,非你德行不足,而是不明承道要求,为此方有周将军承位之事。”

    “多谢陛下劝解,我因放下此事而成就真丹,心中虽有艳羡,却不会过分思虑纠缠。

    况且掌门之位成全的是我清源道,而非金坛乾元、霞光净乐等道脉,我岂能再痴心不满。”

    万事万物一经对比便会发生变化,李思回想起三山法会的其他道脉顿感心中舒畅。

    清源道在他的带领下终究胜过了其他道脉,再过些年月或可执首道之尊名、得道门之正统。

    只是不知分院掌门有几分权限,总不会真的能肆意传法。

    “道兄,不知盖原分院可授弟子几何?”

    “一百之数为满,但限制可破,悟性不俗学有所成者可推入清源观,难成道法者可中途清退。

    如此百人之限亦能成就不小声势。”

    “此法可行,有退有进方能绵绵不绝,不过清退弟子会发生何种变化也是一个问题。

    若是不遗道法,或许能靠清退之权快速传法。”

    “我亦不知,想来是有不小变化的,否则清退之权便没了意义。”

    李思提了一个好问题,先收入道门传法再清退会如何。

    皇宫中最不缺的就是各类形形色色的人,一位负责看管国史文书的宗室掌故令很快被内侍引入殿中。

    “周将军请放心一试,此乃我族兄为人谨慎守忠甚为可信,加之喜好文法未修灵武,当能顺利入道。”

    魏皇唤老者落座后,先对其言明入道与清退之事,那老者十分欣喜,言尽管一试损伤无碍。

    周元见此利用传教之权将他收为分院门人,再以传法之权授予其清源心经。

    “掌故令,有何感觉?”

    “禀将军,心中自生奇术谓曰清灵、道蕴、玄门,又有一法名为清源心经。”

    “好,我且清退你再看效果。”

    随着周元清退掌故令,他立刻感知到新的变化。

    “将军,清源心经亦留心中,清灵、道蕴、玄门三术已无迹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