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靖,“奶奶说这个不好吃。”
“……”秦乐阳。
有些讪讪的说道,“你们奶奶可能是舍不得,以后想吃什么,告诉爸爸,爸爸给你们买。”
又说道,“老人家就是节约,什么都舍不得。”
夏晴芳也理解,父母那一辈,是那些年代过来的,真的穷过,吃不饱穿不暖。
他们又去了供销社,现在虽然个体户多了,但供销社依旧是品类最齐全的地方。
两孩子手里拿着糖画,舔着吃,很满足,眼睛到处乱看。
没有想到在供销社还遇到了张玉红,“你们也来逛街啊?”
夏晴芳,“我今天去我娘家,来供销社看看。”
“巧了,我也回我娘家,来点酒。”
张玉红说着说着小声的和她嘀咕,“昨天晚上你说你家要盖房子,我都没有反应过来。”
“看来你们两口子这半年混得不错啊,都能盖房子了?”
夏晴芳,“哎,不错什么啊,你也看到了我们家的情况,就两间房子,怎么住?不盖不行啊,我们回来的时候去找秦乐阳战友借了不少钱。”
“不光是广东的战友,其他地方的战友都借了,玉红,都说到这里了,你也借我一点吧,明天下半年,我就还你,算利息。”
张玉红神情一变,“哎哟,你怎么还找我借钱了?”
有点后悔昨天和夏晴芳说自己存了几千块的事情了,
“你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还在闹分家,我哪里敢借你钱,要是被我婆婆知道,还不把我吃了,我娘家远,先走了。”
说完,转身拉着陈大山就走了。
夏晴芳一时心情有些复杂,她觉得自己是不是不该这样试探的。
张玉红和她说了那么多悄悄话,也是因为信任她,结果她马上就借钱,有点过分了。
微微叹气。
秦乐阳也听到她们说的话,“叹气做什么,我下午还要去村里挨家挨户的借钱呢,要是你这样的心里,那我不更难受了?”
好像是这个道理,秦乐阳要面对得可是他亲大伯亲小叔,更难开口。
“要不要和你爸爸提一下,或者是串通一下,说我们盖房子找他们开口了,不然别人问起来不好说。”
夏晴芳知道他的意思,“嗯,我找个时间和他们说。”
毕竟两家离得也不远,双方认识的人也不少。
他们逛到十一点左右,街上的行人在慢慢变少,就去夏父摊位这边了。
这边的人确实少了很多。
夏父也终于能够好好的和他们说说话。
“我已经在店里订了位置,等会儿我们就一起去吃饭。”
然后看了看自己另外的四个孩子,“你们谁看摊?”
“我!”
“我,我!”
四个孩子都争相恐后的要看摊。
他们觉得看摊很新鲜,而且卖出去衣服收钱的时候很有成就感。
“致远和致言看摊,晴娇和晴萱跟我们一起去吃饭,让他们男孩子忙。”夏父马上就做了决定。
两姐妹走到夏晴芳跟前,“大姐。”
看着两个妹妹,夏晴娇人比花娇,是真的长得好看。
夏晴萱十一二岁,古灵精怪的一个丫头,当然也好看。
“你们辛苦了吧,快进去坐一会儿。”
“晴娇是越来越好看了?”这话说得夏晴娇脸色一红,有些不好意思。
夏晴萱,“是啊,我卖衣服的时候,好多婶子来问二姐有对象没有?”
这话马上被夏母接了过去。
“我都叫晴娇回去,她非不回去,说大家都在看摊,就她一个在家里闲着不得劲。”
“晴芳,你快劝劝她,她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不要抛头露面,名声不好。”
夏晴娇,“妈,都什么社会了,还名声?”
“少跟我来这一套,下一场你不准来了,让你哥和你弟跟着,你和晴萱都不要来了,晴萱也是大姑娘了。”
夏晴萱不当一回事,“不来就不来,反正钱最后也不到我口袋里。”
这话逗笑了大家。
夏晴芳,“让他们男孩子忙去,都是些体力活,咱们女孩子那么辛苦做什么?”
大弟夏致远十七八岁,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不去帮忙,就是浪费了这份体力。
夏晴娇听大姐这样说,也没有非要跟着摆摊了,那些大婶的眼光还好,一些男人的眼光让她觉得很讨厌。
而且有人还在她不注意的时候摸她,她不敢说。
“好吧,我不去了,我在家喂鸡。”
夏父,“喂鸡又不是重要的事情,你在家好好看书,做作业,要快高考了,也不知道着急。”
夏晴娇,“爸,我的成绩估计考不上,你不要抱太大希望了,小弟和小妹成绩好,你把希望放在他们身上吧。”
夏晴芳想了想,上辈子夏致远和夏晴娇的成绩都不怎么好,也都没有上大学。
夏父,“你们几个都好好读,现在家里能供你们读书,别担心其他。”
夏晴娇不说话了,以前是家里没钱,现在家里不缺钱了,可她的成绩就那样。
“还是要感谢你们姐姐姐夫,要不然,哪里有现在的好日子。”
秦乐阳,“爸,你说这话就气了,咱们都是一家人,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乐阳,现在越来越稳重了,你们现在在外面怎么样?你们给我写信说明年上半年不出去了?是以后都不打算出去了?”
夏晴芳,“爸,不是那个意思,是上半年毛织行业淡季,我们就趁着淡季打算把家里的房子盖了,你们也知道我们家就两间房子,孩子大了,都没有地方住。”
秦家比夏家房间还少,夏家怎么说也还有几间房子。
夏母,“那我们明年上半年也不摆摊了?”
女儿女婿不出去,就没有人给他们货了。
夏晴芳,“妈,上半年,你们地里的活都不少,你们不忙地里吗,实在是不用那么累,毛衣上半年是不怎么卖得出去的。”
“你们就算是摆摊,要是不怎么卖得出去,还不是浪费时间。”
好像也是这个理。
只是他们尝到做生意的甜头,就舍不得不摆摊。
他们写信的时候也说了这个情况,以为他们知道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