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超带着足利义满来到了大明王朝,看着王朝地势宽广,人杰地灵,闹市街道好不富裕,让足利义满身心羡慕。
“在下依附大明,乃明治之举,想不到大明如此繁华,与我东瀛而言,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若有大明一分一毫,我此生无憾。”
足利义满看着街道,又来到了皇宫,嘴巴就没有闭过,两只眼睛瞪的滚圆,将眼前的一切尽收眼底。
“这倒不急,若是东瀛为我大明效力,鞠躬尽瘁,从此好处不断,定会封赏一二,或多或少,就看你的诚意了。”
朱超嘴角微勾露出得意的笑容,内心猜测足利义满对大明的欣赏和嫉妒,定会埋下。铺满的种子,自然要对他抛去甜枣,方能拴住不轨之心。
“定远王放心,若是需要我东瀛做的必将所向披靡,毫无怨言。”
足利义满对着朱超卑躬屈膝的说道,让朱超十分满意。
皇帝在奉天殿迎接了他们身边,还有他的六部九卿大臣,都看着眼前的东瀛大将军,竟然这么快就被弄回来了,瞬间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看着他。
“启禀父王,这位便是足利义满,东瀛大将军,前来归降我大明,与我大明签订合约,从此东瀛成为我大明殖民地,世代为我大明效力,绝不敢违抗。”
朱超一边说着,一边将他和足利义满写下的合约书送上,太监总管快速来到了定远王的面前,激动的双手不住的颤抖。
他拿过了文书,便是回到了皇帝面前,朱元璋看着签订的合约,满意的点了点头。
“你就是足利义满。”
朱元璋目光带着威严,让人不敢侵犯,扫了一眼足利义满,足利义满连忙双膝跪地对朱元璋磕头作揖。
谨小慎微的样子,唯恐他怕自己性命不保,卑躬屈膝犹如一个下人,哪里是一个大将军。
看到这,文武百官毫不瞠目结舌,定定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心里无比的敬佩,更是赞叹朱超之举。
只有让东瀛的头领身心屈服,手下的人自然不敢做小动作。
足利义满卑躬屈膝的样子,让朱元璋十分满意,这才与了缕胡须,哈哈大笑了一声。
“既然你愿意归降大明,朕不但不会杀你,反倒还会册封于你,至于封赏,众爱卿认为谁的功劳最大。”
朱元璋若有所思看向满朝文武,此时的大臣早已没了先前的排斥,早已转了风向,连忙跪地请求封赏马三保和朱超。
“今日可谓喜事连连,马三保能够披荆斩棘拿下东瀛,让东瀛大将军为我朝附属,此乃首功一件,必定要封赏马三保。”
将军走了出来,对朱元璋行了一礼,将马三保夸的快要跑到天上去了,马三保内心无不欢喜,站在原地,内心激动,面色却没有表露出来喜怒哀乐。
“我等认为定远王也要嘉奖,若不是定远王,有超凡的眼界,识人辩才,怎会识得马三保这匹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侧锋马三保是必然的,可若没有定远王这个伯乐,我等有谁又有这样的见识。”
“因此,伯乐也应当赏,不如让定远王一同封赏才是。”
丞相走了出来对朱元璋行了一礼,一一分析,让众臣连连附和。
“启禀陛下,定远王犹如恩师再造,若没有他的赏识,我今生必定是庸庸无才之辈,不能被赏识,也没有今日成就。”
“臣斩杀贼人乃奉命之事,定远王才是有功之人。”
马三保走上前,对朱元璋行了一礼,众人说的不错,若没有伯乐,千里马就算日行千里又如何,依旧在磨房拉磨罢了。
“爱卿不必谦虚,你的才能,朕心里明白。”
朱元璋赞同的点了点头,看了一眼总管太监,让他念着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定远王识人有功,赏赐黄金百两,绫罗绸缎各十匹,册封马三保为三品将军,为奉节将军。”
太监总管在大殿之上高声喊着,众位大臣.与朱超一同跪地,叩谢隆恩。
“儿臣叩谢父王,能为父皇分忧,乃而臣本分,为国效力,乃儿臣之责。”
朱超双膝跪地,双手抱拳对朱元璋行了一礼。
“臣叩谢陛下赏赐,定为大明效忠,为一大明惩奸除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马三保跪地叩头,行了一个大礼,他内心无比激动,两眼冒着金光,曾几何时,他不过是一介如蝼蚁一般的太监。
若没有朱超举荐,自己依旧是内侍太监罢了,想不到去一趟东瀛,将那贼人斩杀,带来足利义满归降,摇身一变成为将军。
今非昔比,乃一夜之间。
众位大臣纷纷祝贺朱超与马三保不停的道喜。
“恭喜定远王,恭喜马三保!此等功劳,非二人莫属,想不到马三保年轻有为,此等年纪便有如此才能,以后封侯拜相,指日可待。”
文臣纷纷过来道贺,朱超微微一笑和对方互相附和几句。
“曾经马三保在战场杀敌,我等内心忐忑,没想到将军如此骁勇善战,与我朝大将军不相上下,真是英才出少年,青出于蓝胜于蓝啊。”
武将们也过来恭喜马三保,马三保面带微笑与对方攀谈。
“既然朱超与马三保皆侧封,现在,朕便册封足利义满为大明臣子,从此让他继续在东瀛为大明效力。”
朱元璋哈哈大笑一声,让太监总管诵读下一份诏书,太监总管手捧诏书,高声喊道,众位大臣站回原位,静候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足利义满为东瀛大王,从此统帅千军,为大明效力,钦此。”
太监总管说完,足利义满便走上前来,双手抱拳跪在地上,对朱元璋行了一个大礼。
“臣东瀛大王谢陛下,隆恩浩荡,从此我东瀛依附于大明,孝忠于大明。”
足利义满站起身,内心自然是高兴,位置保住了,将军头衔也有了,还有军队为自己所用,谁当主子那到对他而言并无差别。
朱超回京之后,发现近日朱标愁眉不展,无不唉声叹气,坐在府里又闭门不出,这才登门拜访,上前询问原委。
“我见大哥近日来都是愁眉不展,又不怎的上朝,莫非有什么烦心事,不如跟我说说,虽是不能为你分忧,纯当撒气也好。”
朱超来到朱标的身边,拍了拍他的后背,嘻嘻地笑了起来,朱标见他这番模样,又不好扫他的兴,只好将事情说了一遍。
“超弟有所不知,近日来不知是谁,向父王打了小报告,说我因父皇对于严厉,暗中做了小人诅咒父皇。”
“此乃大不敬,更是天下之大不为!我又怎会去做?”
说到这,朱标不由得叹息了一声,回想那时清醒心不由被刺痛一般,得知此事,朱元璋颇为恼怒。
虽然后来朱元璋并没有叫人去搜,可将朱标拉去臭骂了一顿,这让他愤愤不平,内心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自己没做的事却被人冤枉实在是不好受,却不知背后到底何人所为,查探究竟又毫无因果,着实让人气愤。
朱超眉头紧皱,扫了一眼他的住处,这可是飞来横祸,若是朱元璋真叫人来搜,还搜出了小人,那不只是臭骂一顿这么简单了。
“此等并非小事,若是搜出个小人诅咒皇帝,必将废除皇籍变为庶人,轻则逐出皇城,重则处死。”
他拉着朱标走到了拐角处,小声的说着,想不到现在就有人居心叵测,暗中做了手脚。
朱标又何尝不知道这事的重要性,却又不知该如何是好,近日来,自己在屋里搜了半天没有搜到小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却又担心不知何时又会有人对自己下手,心里不由烦闷。
“超弟,你认为我该如何是好,眼下有人伸手来我太子府内,而我却毫无察觉,若是再来祸端,我定不能阻拦。”
他一阵头疼的,手扶着额头,朱超思绪万千,脑海里忽然想到了后世的历史,相传朱棣篡位之后,将明朝的实录进行篡改。
又有人说,朱元璋因为对朱标过为严厉,让他有了报复之心,虽不能言语,但暗中做了小人实施诅咒之术。
从此朱标便走上了不归路,这也是朱元璋后面的心结。
想到这里,朱超两眼放光,一手拉着朱标,小心的在那里说着。
“眼下你与四哥年龄相差不大,能力四哥最为显著,若是你被拉下马,受益之人只有四哥一人,由此看来,定是四哥所为。”
朱超话一出,朱标丝毫不信,将手一甩,怒瞪一眼,对着他劈头盖脸便是教训一番。
“四哥自幼文武双全,虽对我等并不亲近,但也不是如此小人,你这般说辞岂不挑拨我们兄弟之情。”
朱标一甩一袖别过身去,背对着朱超,无声的叹息一声。
此时若将事情深究,朱标必然不肯,朱超只觉交浅言深,若是再说下去,定然会让朱标不满。
自己与他的交情,更是淡了几分,思来想去只有让他自己去查看,才能够知晓朱棣内心的阴暗。
朱棣能力胜过朱标,却因朱标为嫡长子封为太子,让朱棣心怀不满,这一点朱超是知道的。
可是又不能跟朱标多说些什么,于是拉拉拉他的衣角在那里示弱。
“好了大哥,我不是帮你分析分析,眼下又不知到底是何人,挑拨你与父皇的父子之情,不如找人暗里查询一番。”
朱超在那里好言相劝,朱标并不是不好说话之人,看他这副求饶的样子,只能微微点了点头。
“其实太子府中的人,大半皆为我的心腹,可有人能暗中捣鬼,想来忠心之人并不多,或是威逼利诱,或是身不由己。”
朱标抬头望着天边,思来想去,这些人也有他们的苦衷。
朱超微微一笑,来到朱标跟前,跟他讲述着自己在东瀛那边得来的一些俘虏。
“明着不行,咱们就来个暗度陈仓,暗中找一些忠心耿耿的人,为你挡着明枪暗箭,指要效仿锦衣卫那一般,养一些死士便可。”
他拉着朱标来到屋内,关上房门小声的说了几句。
“如此甚好,可是我又如何能够从中选取此事,再将其培养,我要有那能力,如何能被人栽赃了去。”
朱标思来想去,依旧是摇了摇头,论王韬武,略识人之才,他不如朱超,论谋略,带兵打仗,他不及四弟。
“这自然好找,我去往东瀛一处搜寻了不少俘虏,而这些俘虏乃东瀛的忍者,将他们收到自己门下,经过训练,可以搜集情报为你所用。”
“这样方能作出应对措施,总好过被人拿捏,随意驱使,随意栽赃。”
朱超在那里细细道来,朱标听了之后也是不住的点头,有了现成的死士为自己效力,也省得自己出去寻找。
“如此甚好,超弟不愧是机人才,有你为我出谋划策,便少了那些明枪暗箭,不如这些就交给超弟来办。”
“不过不要做得太过明显,否则引起父皇的注意,那就惨了。”
朱标一脸激动,握着朱超的手,将自己的安危全都交托付于他,朱超看着他这般信赖自己,便可知他是如何信赖他的兄弟。
却不知他的这番信任,却被他那些居心叵测的兄弟们暗算。
“大哥尽管放心,我会为你披荆斩棘,绝对不能让那些小人伤害了你,只希望你相信我我,我便毫不犹豫的为你开出一条光明大道,绝不让你有半分凶险。”
朱超握着朱标的手,两人四目相对,将这件事便落了下来,决定将这个组织起名为粘竿处。
从此为太子东宫驱赶那些烦人的知了,而实际上却是太子私人的锦衣卫。
“粘杆处,此名甚好,既不张扬,又可掩盖他们身份,既为自己所用,此组织乃一举多得,甚好甚好!”
朱标和朱超商议之后,将这个名字落了下来,至于人手,便由朱超来安排。
两人相谈许久,这才各自回去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