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袍军卫,保民护地,接民善民,庇护一方,驱奴铲辱,所以披红袍,战时肃敌,闲时威武,伤时擦血,死时裹尸,这便是红袍军卫!”
在校场,红袍军卫列阵训武后,魏昶君例行训话,他披着红色斗篷,本就身材高大,衬托的斗篷巍峨昂起,腰间跨的长刀葳蕤惊猩,给兵卒一种无上威严感。
“列阵!”
伴随着魏昶君一声怒吼,地面微微晃动,五百红袍军卫,其中两百刚招收的新兵,三百老兵开始拍着胸膛大喊:“不坠红袍!”
“不坠红袍!”
砰砰砰——魏昶君再次踱步走到火绳枪军前,这一百人肃然无声,在之前他们每天训练就是手持老旧鸟铳,一次次按照标准军姿反复射击,分五排,一排二十人,一排射击后,一排前进,反复推进,做到火力覆盖碾压饱和打击。
所以才有眼前铁一般寂静威严推进的军阵之姿。
“红袍火绳枪军,尔等军容当肃,杀伐要狠,震慑敌人,保卫同胞,哪怕敌人近身于前,刀斧加身,亦不可退,而是持枪瞄准,继续轰击。”
“这便是红袍火绳军。”
魏昶君扫视火绳枪兵卒每一个人,郑重开口。
这一支军队一旦战起将冲在最前方。
所以必须对心理抗压进行反复训练,直至有老兵心理,无畏敌骑冲锋。
“岳豹,每人每天贰佰发射击弹丸瞄准,同时阵容必须严格训练,其中十人卫,五十人卫必须选出最服众之人。”
魏昶君看着岳豹,昔日他是左营乡被地主欺负的农户小子,选择对抗地主被提拔成左营乡守田隶,而后守田隶解散开始训练红袍军卫,现在岳豹正式有了实职——红袍火绳枪军总长。
“若一人退,吾愿一死矣!”岳豹抱拳,神情凛冽。
魏昶君离开前,身后两军训练喊杀声滔滔震天,甚是雄伟。
玉皇庙镇昔日是白莲万佛匪患扎堆之地,如今成为了真正肃杀校场之地,而在玉皇庙外则是养猪坊,那些猪倌兴奋展示猪仔。
猪倌总长叫曲开恩,一口陕西口音,为流民,擅兽学,所以成为猪倌之长:“里长且看,如今猪总共有八百七十头,预估若无大疫,明年夏时,猪可突破千余头,介是一县之地家家户户皆可吃肉。”
魏昶君眼神亮起:“汝责任重大。”
经济建设极其重要。
尤其是在明末的经济体系发展。
如今除了南直隶江苏等一带有着繁荣经济,其余地区毫无经济可言,只有经济发展起来,此地才会真正充满可持续战力。
那群流寇却不懂,但也不能怪他们,陕西实在太乱。
如今张献忠李自成要被逼到山西了。
从崇祯元年到二年,最初治理陕西流民是山西三边总督军务杨鹤,他还是兵部侍郎兼职,面对流寇杨鹤主张推行相机招安,也就是不使武力说服流民归家。最初流民配合招安,杨鹤对朝廷申请经费,但有时不允,于是流民愤怒无粮,再次叛变。
朱由检虽不追往年赋税,但面对招安之地,他再次催加今年赋税,导致流寇愈发痛恨招安,于是总督陕西三边杨鹤多次上书请求改换他人,但崇祯坚持让他收拾烂摊子。
但陕西无法收拾了,小冰河世纪,灾寒贫瘠,朝廷催税,匪患愈多,这导致最终杨鹤崇祯三年被贬小州,洪承畴担任兵部侍郎都察院御史陕西总督,他和杨鹤针对山西流寇态度浑然不同,他倾向于杀。
面对穷黄凋敝,匪患次灭彼起之姿,洪承畴开始对流寇张献忠李自成之流在崇祯二年末进行围剿追杀,看似杀了不少,但最终将流寇驱赶到了河南,山西,山东,于是流寇大军在崇祯三年开始东南西北互相驰骋。
流寇从地方性问题变成全国流寇肆虐,这便是——流寇主义。
崇祯三年才是天下大乱的征兆。
想到此处时,魏昶君叹然,此局对大明朝来说,实属无解。
皇帝缺钱,无法赈灾。
百姓缺粮,只能造反。
权贵缙绅勾结趁机兼并,鞑子趁机窥探,宛如毒蛇找机会出击。
大明藩王,冷眼旁观。
相当于所有人都在看戏,唯独百姓在苦苦挣扎。
可谓是绝路。
魏昶君思索时便骑马来到陈良镇堡前,陈铁唳在此训练巡山轻骑,如今每一名轻骑兵卒都披上了红色披风,骑马冲锋起来,宛如红色劲火,其声猎猎,甚是浩荡。
“里长!”一百巡山轻骑兵卒纷纷抱拳行礼。
“里长。”启蒙部,楚意,南道嬴,保庵录率领几十新生行礼。
“启蒙部如今训练启蒙师约莫百人,大约于明年三月即可开始分配各军,思想启蒙,教导兵卒。”保庵录递交训练成果和名单。
训练都按照魏昶君指导,这些人将真正是明朝版的参谋,深入基层,配合基层官员以参谋身份指导帮助,让红袍军卫成为第一支脱离古代封建形式的军队。
魏昶君点头:“善。”
他思索,在解决完鞑子危机之后,就该和现代正式讨论关于政体建设。
现在自己军队文臣部等很分散,没有官衔,等级,名号。
崇祯三年初旬,政体必须建立。
随后魏昶君和众人登上堡墩阙门,左右阙门架设两门洛水从青州艰难购置而来的红夷大炮。
洛水拍打红夷大炮,感叹:“里长请看,此夫西洋炮者,乃香山澳西夷之所造也。其制巧妙,且铜铁极其煆炼,大小相称,厚薄得宜,鐀眼有方,无一不善,其制火药之法更极其工,而放炮之人皆惯习之士。”
“正可炮分三号——壹号者长一丈,炮口稍昂,能至十六里。贰号者长八尺,炮口稍昂,能至十二里。叁号者长六尺,炮口稍昂,能至八里。此号可用之行阵,皆能一毙多命,贼闻无不胆寒,亘古以来未尝有此最上之器,有志疆场者宜熟筹之。”
洛水感叹,这还是两门三千五百磅,29口径的最小红夷大炮,但哪怕如此也散发着热武器时代轰鸣之气。
“此乃炮弹之法,分硝六斛,磺十二两,炭一斛四两。又方硝一斛,磺夏月二两冬月二两二钱,炭三两七钱。俱照后方制法制捣万余槌者为妙。”洛水讲炮弹要领。
魏昶君抚摸炮身,两门小口径红夷大炮,一百红袍火绳枪军,一百巡山轻骑,五百红袍军卫,一座陈良乡堡墩,还有沂山铁军,夜不收等未曾调动。
就等待鞑子前来,野战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