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演结束后,各种报导也出来了,四九城日报,头版头条,巨幅的照片印在第一版,虽有些失真,但还是能认出谁是谁的。
许富贵买了十几份报纸,给单位的每个人发了一份,并指出了哪个是他儿子,哪个是他孙子,把电影院众人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作为新晋的一大妈许冯氏,拿着报纸在院里给自己的儿子孙子也宣传了一波,许冯氏表示,养了二十多年的儿子,第一次觉得光荣,沾了儿子的光了,最重要的是给她生了一个好孙子。
娄晓娥还买了一个相框,把这版报纸给镶好,挂在了墙上。
最夸张的是厂里,厂报还给许大茂做了一个专访,提了先进,工资涨一级,现在已经48块了,还有各种奖励,比如搪瓷缸,暖壶,毛巾,笔和笔记本。
就连街道都过来慰问了,王主任亲自来的,开了久违的全院大会,号召广大居民像许大茂学习,为国家的文化传播事业做贡献,子承父业,教育下一代。
那慷慨激昂的演讲,许晓听了都脸红,这真是他爸?不是别人?
可看看院里众人羡慕的眼神,好吧,这个时代的东西许晓理解不了,但尊重。
许晓作为最小的一个演员,也被四九城日报采访了,当问起他的创作灵感,许晓是这么说的:
“我家人都是从事文化传播的,我爷爷是放映员,我爸也是放映员,电影主题曲伴随着我的成长,那些旋律就像印在脑子里一样。
它既是音符也是文字,我能创作歌曲离不开家里人的教育,爸爸教我唱歌,妈妈教我弹琴,这样的家庭氛围,让我喜欢上了音乐,想让我的歌给大家带去欢乐。”
最后还在记者的见证下,写了一首《歌声与微笑》,有写作的照片为证,这首歌被刊登在了报道的后面。
(《歌声与微笑》是由王健作词,谷建芬作曲,上海小荧星儿童合唱团演唱的一首歌曲,发行于1986年)
许大茂父子俩在整个工业部都出名了,虽然可能不认识他们,但肯定听过他们的歌,在收音机里经常会听到。
同时挖墙脚的也多了起来,外部的文工团挖人也就算了,各个厂里的文工团也来挖人,孙书记给宣传科下了死命令,必须把人看住了,不能被挖墙脚。
这天,许大茂下班后,来到许富贵家,主要是赵科长找他谈话了,想给他提个小组长,相当于轧钢厂文工团副团长,并让他带两个徒弟,教一下放映技术,以后就不用下乡了,许大茂迷茫了,不知道怎么选。
许大茂这方面跟傻柱和易中海有些像,讲究的是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所以整个轧钢厂只有许大茂一个放映员。
包括他爷爷也是这样的想法,许晓不知道这是时代的产物,还是思想的问题,尤其是电影事业,死守着这个有用吗?早晚都要淘汰的。
许晓看了他爷爷他爸一眼,说道:“爸爸,我不喜欢你下乡,危险不说还累,再说了,当个小组长也挺好的,那不也是干部吗?教两个徒弟还能让领导欠你个人情呢,能来跟你学放映的,肯定是领导家的亲戚。
负责文工团的工作也挺好的,你不是也喜欢唱歌吗?再说了,马上就是年底了,慰问演出肯定会多,到时候你忙起来就没有时间下乡放电影了啊,何必死守着不放呢,吃相太难看的话,领导也不会喜欢的。”
那爷俩看着许晓,想着他说的话,最后还是许富贵拍板,“大茂,你答应赵科长就是了,学徒就让领导定,你把文工团的工作做好,确实比下乡要轻松。
你现在可是各个厂都有名号的,将来接触的肯定都是领导,这比你放电影强多了。”
其实许大茂也不是不心动,下乡要带着那么重的设备,无论刮风下雨都得跑,哪有每天待在舒服啊。
于是一个星期后,许大茂当师父了,两个学徒都是厂里安排的,高中毕业生,一个是李怀德安排的,一个是赵科长的外甥。
许晓知道许大茂收徒的时候,还特意提醒了他:“爸爸,既然收徒了,就用心教,这点跟二大爷学学,能当领导的都不是傻子,你的一举一动人家都知道,别干受累不讨好活儿。”
许大茂揉了揉许晓的小脑袋瓜,说道:“我又不傻,这还能不知道吗?让你个小孩牙子教?”
许大茂当了师父以后就忙起来了,上午教徒弟,下午就去文工团那边的排练场地,没错,现在文工团有自己的地盘了,其实就是一个仓库,腾出来给文工团排练用的,但演员们都挺高兴的,这说明他们已经越来越正规化了。
马上秋收过后,就是文工团下乡演出的时间了,他们现在要排练新节目,还要写新的话剧本,不能总是老一套。
许晓作为文工团的一员,又开始跟着许大茂来轧钢厂了,当了小领导的许大茂,好像更受欢迎了,于是许晓就看紧了许大茂,他爸可是有前科的。
许晓看着文工团的几个人负责人讨论节目,许大茂是负责歌唱组的,还有舞蹈组和话剧组,歌唱组的节目简单,许晓肯定是唱儿歌,他现在可以独唱,也可以给别人伴奏。
许大茂也可以独唱的,主要是救场的时候用,跳舞大部分是舞蹈剧,最难的是话剧组,因为这个需要剧本。
许晓看着他们写的剧本,说实话,有些无趣,太严肃了,没有后世的小品什么的有意思。
比如现在正在排练的家暴问题,寡妇再嫁问题,婆媳矛盾问题,可这就是赚眼泪的,笑不出来啊!
这样的剧看多了,容易疲劳,尤其是有共情的人,那真是看一场哭一场啊,哭多了心情都抑郁了。
许晓想着是不是能把小品搬上舞台,当然了现在还没有小品这个词,这个词是后世由佩斯大爷提出来的,现在只能叫短剧。
可后世的很多小品是不能在这个时代演的,容易踩雷,只能找那种既有教育意义又有笑点的段子,还要跟现在的宣传政策相符合才行。
许晓想了几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前世的看过的小品,于是试着给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