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知蕙取了一串五铢钱,将盒子重新收好,随后又来到妆台前,从妆匣里拿出一块玉佩,这是赵凌曾经戴在腰间的那块,在两年前赏给了她。
宋知蕙原也是名门出身,一眼就能识出玉的质地好坏,这一块玉佩抵她十盒银钱也不在话下。
午后日头正好的时候,宋知蕙带着岁喜从春宝阁的后门而出,两人皆以面纱遮面,身后不远处还跟着两位面露凶光的壮汉。寻常人一看便能猜出这几人身份来。
饴香斋离春宝阁不远,只有两条街的距离。
这一片向来热闹,尤其今日天气好,外出的人更多,饴香斋门口依旧排着长龙,估摸得排半个时辰。
宋知蕙拿了钱给岁喜,嘱咐她买一盒松饼,三盒红枣糕。
松饼是她要现吃的,三盒红枣糕是要带回去分的,她与岁喜还有刘妈妈各一盒,“剩下的钱你看着买吧,若出了什么新鲜东西,买些尝尝也成。”
这便是由着岁喜做主了,岁喜脸上的欣喜没有藏住,高兴地连连点头,让宋知蕙放心去休息,待她买了就去茶楼寻她。
宋知蕙每次出来买松饼都是如此,岁喜负责排队,她则在对面的茶楼等,就在那二楼最边上的包厢里喝茶听书。
两个护卫也会分开,一个跟着岁喜,一个跟着宋知蕙。
宋知蕙也不会让人干站着,她会自掏腰包,让小二在包厢外拿把椅子,再添壶茶水给那护卫。
人若是太舒坦了,就容易分心。
那护卫便是如此,此刻他端着温热的茶盏,靠在座椅上,听着堂内说书先生那些扣人心弦的故事,根本没留意与他只隔一扇门的包厢里,又多了一个身影。
那人翻窗而入,身姿敏捷,眨眼功夫稳稳落地,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宋知蕙低低地唤了一声,“兄长。”
王良朝她点头,压声问道:“你怎知我今日回来?”
宋知蕙道:“今日听刘妈妈说,战事已停,便想着出来碰碰运气。”
她很聪明,知道两人已经一年未见,待他回来以后一定会来等她,所以一得消息就来这茶楼。
“兄长等了许久吗?”看到他额上冒汗,宋知蕙有些歉疚。
“不久,也就刚到。”王良没有说实话,他已经连续半月,几乎每日都会等在外面,“别说我了,说说你吧,最近一年可还好?”
一年未见,小姑娘似乎又长高了,模样似也有了变化,王良说不清哪里变了,但若是三年前他们未曾相认,怕是看到现在的宋知蕙,王良会认不出来。
要知道他当年拜在杨歙门下时,这小姑娘还不到十岁。
王良师承杨歙七年,后被杨歙举荐入洛阳为官。
当年在杨歙被关入狱,扣上结党营私之罪,公然为他求情的人足有上千,王良便是其中之一。
龙颜震怒下,王良被革职并贬至幽州充军,恰好就入了广阳侯帐下。
能让杨歙举荐至洛阳的人,岂是无能之辈?尤其这王良,原本出自武将世家,为人品行端正,且能文能武。仅仅两年时间,便得到广阳侯的赏识,被提为参军。
两年前赵凌拿着《吴子》的批注给广阳侯时,王良就在现场,那独特的布阵法,立刻就引起了王良的注意。
他还在杨府读书时,老师曾拿出过与此法极为相似的批注,只那时的批注要比赵凌拿来的还要复杂与精妙。
王良猜测,许是赵凌得了某位谋士,而那谋士也曾师从过杨歙。
王良好奇那人到底是谁,可曾与他同窗过。
带着好奇,王良暗中跟了赵凌一段时间,却没想最后寻到的人竟是宋知蕙。
在杨府时,王良见过她,那时府中之人说,那孩子是是娘家的亲戚,与师娘有缘,便一直养在膝下。
她是恩师族中唯一还在世间的人,却不知经历了多少苦难才沦落至此。
堂堂七尺男儿,在与宋知蕙重逢那刻,眼泪控制不住地向外涌出。
他想替她赎身,但那时她已是赵凌的人,贸然插手进去只会将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他心痛不已,又暗恨自己无用,当初未能救回恩师,如今也未能替师娘护住这孩子。
宋知蕙也是没曾想到,那个总被师父夸赞的少年,会再一次出现在她面前。
她哪里对王良会有怨言,她只有满心感念,感念他当初肯冒死替杨家求情,也感念如今的他还肯来帮她。
“兄长放心,我一切安好。”宋知蕙轻轻弯唇,倒了盏茶递给王良。
王良未接,他向来谨慎,宁可渴着,也不愿留下任何端倪。
他一面盯着门,一面从袖中拿出两块金饼。
这是上次见面时,宋知蕙给他的那对红玉髓耳坠换来的。
宋知蕙原本是想通过王良帮忙变卖物件,攒钱寻个机会为自己赎身,但今日听刘妈妈那意思,她如今的身价已经高到整个幽州,恐怕只有赵凌才出得起的地步,那她辛苦攒下来的银钱,便成了笑话。
宋知蕙没急着去拿,而是关切询问,“兄长此番战事可有伤到?”
两月前辽东军营被袭一事,整个幽州人尽皆知,宋知蕙当时也被惊了一身冷汗。
王良回道:“我无妨,被袭时我与侯爷皆在城中,倒是世子……”
他略微一顿,朝宋知蕙看去,“那晚侯爷亲自率兵出城支援,我并未一同前去,据说世子虽然受伤,但伤势不重,只是……”
宋知蕙头一次见王良这般吞吞吐吐,不免有些疑惑,“是有何事不便我知道吗?”
王良忙摆手道:“不是这些,是……是自那日之后,世子便被侯爷禁足,据说是因他要纳妾一事,传入了侯爷耳中……”
广阳侯觉得向来谨慎的儿子,能疏忽大意被敌军偷袭,正是因为心思不静,所以当场震怒,将赵凌禁足,哪怕如今战事已停,人还在府中拘着,不允外出。
王良知道她所求,就是个安稳,侯府那深似海一样的地方,于她而言不是一个好去处。
看到宋知蕙神情里没有半分哀愁,王良松了口气,又问:“你可有何打算?”
宋知蕙从袖中拿出那块玉佩,递到王良面前,“兄长可能帮我寻到路引和户籍?”
渔阳郡与鲜卑相近,向来在此事上查得严苛。
宋知蕙知道这个提议实属为难,但眼下她已不可能为自己赎身,唯一能想到的法子便是跑。
王良垂眸看到那块玉佩,神情又是一滞,显然也是认出了这玉佩的主人是谁。
见他还未应下,宋知蕙又从发髻中取出那根金簪递上,“这是给兄长的,与路引无关,不管事成与否,这根簪子是我的心意,这些年来……是我连累兄长了。”
宋知蕙手中的金簪,虽比不得那块玉佩,可上面镶嵌的那颗红宝石,一样价值连城,这可是她所有的发饰里,最名贵的一个。
这便是宋知蕙比起真金白银,更喜欢物件的原因,银钱虽好,但很难带出。
比如此刻,她需要求王良办事,若直接拿银钱外出,实在太过惹眼,而现在,只是一块玉佩,一根金簪,从价值的角度来说,足够了。
剩下的,便看王良愿不愿意承担那份风险。
“好,此事我来办。”王良犹豫不是因为不想帮她,而是路引和户籍这样的东西,要想办成,只能寻找黑市,而那帮人一开口,便是漫天要价。
他只是一个参军,又曾被贬,手中的确不裕。
他长出一口气,抬手接过那玉佩,却没碰金簪,“这个足矣。”
“阿兄收了我才踏实。”宋知蕙将金簪又往前推。
王良抬眼看了她许久,最后移开目光,从她手中接过金簪。
她还是在与他气,就像当初帮她变卖物件时那样,非要五五分账。
见他收下,宋知蕙呼了口气,道:“我没有催促之意,只是想知道大概需要多久,我好安排下次外出。”
王良道:“最快三月,最慢半载。”
“好,三月后我寻机会出来,若等不到兄长,半载后我再来。”宋知蕙弯唇道。
岁喜提着松饼过来之前,王良早已翻窗离开。
一进包厢,岁喜兴高采烈地介绍起这几日新出的酥点,“奴婢买了半盒绿豆梨酥,那掌柜的说,吃这个降火……咦?”
岁喜抬起眼道:“姑娘头发怎么乱了。”
宋知蕙打了个哈欠,朝她柔柔一笑,“方才困乏,趴了一会儿。”
岁喜不疑有他,低头将红枣糕推至她面前,“那姑娘多吃两块,补补气血。”
宋知蕙脸上笑意还在,只是看岁喜的眸光里多了一丝不易觉察的探究,待许久后,她才缓缓收回目光。
回到春宝阁,刘妈妈看到那盒红枣糕,眉开眼笑地将宋知蕙又夸赞一番,倒不是说一盒枣糕买不起,而是难得她有这份孝心。
然而两个月后,再看到宋知蕙时,刘妈妈笑不出来了。
“世子爷那次离开前,可曾与你说过什么?”刘妈妈神色不愉,语气倒还算气。
宋知蕙眉心微蹙,故作回忆道:“世子说这番离开,许久后才会回来……”
说罢,她又露出不解模样,“可是出了什么事吗?”
常在前院接的姑娘们,因为见得人多,消息自然也就灵通,宋知蕙不必接,又有这座小院,很少能探听到什么消息,岁喜又是个老实的,平日里就只是在宋知蕙身边埋头干活,自也是瞪着一双眼睛,什么都不知道。
“那纳妾的事呢?”刘妈妈着急道。
宋知蕙又是一番细想,“只说让我耐心等……别的我也不敢多话,我一直记得妈妈的教诲,不该多嘴的时候不要多嘴……”
“哎呦!这样要紧的事,你多问两句无妨啊!”刘妈妈有些压不住气了,但看宋知蕙屋中这些摆设,还有那一柜子书,又强让自己平复心绪,“不是妈妈心急,你看自去年世子爷离开到现在,眼瞧着就要一年了,怎么不见人影呢?”
按道理说,赵凌正是贪吃的年纪,一年不碰荤腥,哪里受得了,除非他腻了,厌了,另寻新欢了?
刘妈妈只要一想这些,就心里发堵,恨不能寻到侯府好生问问,可侯府重地,岂是她能去的。
怪只怪她太过贪心,被那一箱一箱银钱迷了眼,真以为这世间还有男人的嘴是能说出实话的。
“罢了。”刘妈妈长出一口气,拉住宋知蕙的手,语重心长道,“甭管世子爷说的话算不算数,你都是个有福气的好姑娘,想来便是没有世子,也还会有贵争着宠你的。”
说着,她在那白皙的手背上轻拍了两下,“妈妈就与你老实说了,若这个月银饼还未送到,你便回前院吧。”
这是要她重新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