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夫,原来你一直在打这个算盘啊,还以为你被他们给吓坏了呢!”
“我怎么会怕他们,只不过是怕小不忍而乱大谋而已。”刘若甫看着林风说道:“如今宋县的一切障碍扫除,我们那个引流入海的事也该实施了,趁着还不是太冷,能干多少是多少。”
“现在库房里还有多少钱?”
刘若甫冷哼一声,“都让王鲁败坏得差不多了,仅剩下不到五千两银子”
张远无语,“五千两银子哪够啊?!”
刘若甫说道:“我已经写信给梁中书大人了,把引流入海的方案告诉了他,希望他能帮忙。”
张远哂道:“姐夫,你上次跟他要钱到现在也没回信呢,你还指望他呢!”
林风说道:“指望谁也不如指望自己,刚来宋县的时候我不是说了吗?县衙应该想办法自己挣钱,现在已经祛除了刘家这个毒瘤,有些事情可以放手去干了。”
“可我实在想不出来钱的路子啊!”刘若甫笑道:“不行,兄弟再给我当几天师爷帮帮我?”
林风一摆手,“师爷就算了吧。”
“莫非兄弟准备去楚都?”
林风摇摇头,“回楚都还不是时候,我还有事要办。”
“不耽误你干别的,就是给我筹谋划策而已。现在你已经是举人,你的功绩可以记录在朝廷吏部了,以后对兄弟有好处的。”
林风心想不缺这点功绩,他的功绩黑衣卫早就都报给朝廷了。
“因为我准备出海,我以前跟你们说过,我要去端掉倭寇的海上据点。”
刘若甫倏然站起身来,来回走了几步,“我不同意!倭寇可不是那些守卫铁矿的刘府府卫,也不是货船上的水手船夫,实在是太危险了。”
“你们知道宁城海边的倭寇和海防营的人是怎么消失的吗?”
刘若甫惊讶地看着他,“是你干的?”
“没错,以前可能师出无名,现在我是库监司的人,是可以打着库监司去海上寻找资源的旗号去的。”
刘若甫点点头,“我那时刚刚认识你的时候,我就知道你绝非池中之物,我还劝过你考取功名或者进入军队中,现在看来已经不用我说了,大楚有你这样的人真是何其幸哉!”
“大哥,我也想跟着你去!”张远说道。
“你要在宋县帮助刘哥,我会写一个下一步宋县发展的计划,如果按照我的计划实施,以后会用到很多人,刘哥身边没个自己人可不行。”
刘若甫好奇问道:“兄弟,能否说一下你的计划吗?”
“其实就是利用宋县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上引流入海的实施,一定会形成一个旱涝保收的三角洲地带,届时无论对农业还是水产养殖都会非常有利,而且会带动以它为中心的其他地区。”
“兄弟那个蔬菜水果基地就在这个计划中。”
林风点点头,“是的,到时候整个三角洲全是这样的蔬菜水果和养殖种植基地。”
“可现在问题是引流入海也没钱啊!”张远说道。
“我这计划书中也有下一步县衙的赚钱方案,你们看看就知道了。”
刘若甫朝着林风做了个大揖,“兄弟,我替朝廷和宋县百姓谢谢你。”
秘密营地的海滩上。
林风看着眼前一张张坚毅的脸,高声道:“经过了四轮两个月的训练,你们表现得都不错,一共有一百二十名队员通过了最终考核,其间也进行了两次战斗,虽然有死伤,但都取得了胜利!”
林风指着海滩上高高竖立的苍鹰大旗说道:“以后你们将成为苍鹰海军陆战队的第一批队员!”
一百二十名队员激动地高声叫了起来。
林风看向另外一边面露失望之色的其他队员说道:“被淘汰的队员你们不要灰心丧气,因为下一步我还要成立第二支特别军队,你们完全有机会进入!”
所有人露出惊喜之色。
“所以,请继续努力吧。”
林风再次看向一百二十名队员,“正式考验你们的时刻来了,因为我们明日就要出海消灭倭寇的一个海上据点,我们的百姓饱受倭寇的侵扰,今天是我们主动找他们算账的时候了,此战只许胜不许败!听清楚了吗?!”
“听清楚了!”
“好,下面请雪影队长给大家分配任务!”
雪影走向前来高声道:“明日将要出动两艘战船,每艘战船有六十个队员……”
林风转身叫着石宽先一步回到了行营。
“石宽,这段日子你的任务是驻守大营。”
“什么?老大你不让我去?!”
“驻守军营也很重要,尤其是研究基地大营,一定要全天把守,还有,别忘了这两天你还要随时收集各地过来的消息。”
“好吧……”
“这一百二十人里面可有一半是黑衣卫,正好我让雪影把他们分成了一队,这样黑衣卫也有功劳。”
“我知道老大,不过不能跟着你浴血奋战不免有些遗憾。”
林风笑道:“跟着我,以后有的是机会。”
石宽心想那也得老大成为北镇抚使才行啊!
这时雪影他们十个影卫走进了行营。
“少爷,都安排好了。”
林风说道:“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我之所以主动进攻两个据点的主要目的是让张员和飞影也去夷州国,那里只有水影一个人也不行,尤其是不能很快的传递消息,所以明日我们攻打平野岛时,要让张员护着那首领坐船逃走,他们肯定会去第二据点。
我们修整两天后就进攻第二据点,依然要留下活口,让张员他们成功突围逃回夷州国。所以,你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误杀了他们的首领。”
雪影点点头,“少爷放心吧。”
“第二个据点名叫寇儿岛,正好在夷州国和大楚的中间,是个倭人专门设立的补给站,因此这个寇儿岛若是攻打下来,倭寇一时半会儿是无法缓过神来,到时候我们需要派人驻守在那里,跟夷州国的内线形成呼应,随时知道倭人的一举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