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绝对满意。”
靳月也说起了反话,她很无奈,这世子也太能搞事了。
“您准备什么时候去?这个时辰那边应该已经开始准备了。”
“从早晨就开始准备了。”
吴管家开口道:“邓丘的府邸也在这正府街上,阵势是相当大,而且他们也把话放了出去,说邀请世子您前去。”
“很明显就是让您难堪。”
“没事。”
关宁淡淡道:“好戏还在后面……”
而在此刻,跟王府同在一条街的另一边一座府邸,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这就是当朝兵部左侍郎邓丘的府邸,今日他在府中设宴,庆贺升迁之喜。
吏、礼、户、兵、刑、工六部,各设尚书一名,为正二品,若有加衔或内阁则再增品级,除主政官外,各设佐官两名,为侍郎。
大康王朝以左为尊,兵部左侍郎,可是真正的二把手,关键在于,此次升迁明显内意深重,邓丘得圣上赏识,享受隆恩。
在如今的背景下,这场庆贺宴席,更多了些其他味道。
到了现在,谁都看出,圣上的真正意图,他要打压镇北王府了,或者说已经有了取缔之心!
如今,作为唯一继承人的关宁,便首当其冲。
而邓丘则是圣上所用的一把刀!
兵部跟镇北王府向来不对付,镇北王府坐镇北疆,独立掌军,不受节制,兵部早已想收回权柄,却没有机会……
邓丘任为兵部左侍郎,就要开始了。
风向开始转变,这个时候聪明人都知道该怎么做,此时不结交还待何时?
结交邓丘,就是表态支持圣上削藩!
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朝廷各地藩王都要难了。
所以这场庆宴可不单纯只是庆宴……
从早晨开始,就有很多人开始登门,官职低的就早早过来,混个熟脸帮个忙什么的,也是捧个场子。
相比较起来,镇北王却格外冷清,这不正是邓丘愿意看到的吗?
很多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此,议论纷纷。
“听说邓大人还邀请了关世子?”
“是啊,今早就放出话了,说是关世子已经答应会来的。”
“真是蠢货,来干什么?找羞辱吗?”
“谁说不是呢?”
“镇北王府本来就艰难,又摊了这么个继承人?还怎么立起来?”
“其实圣上考虑的没错,若把镇北王府给了这样的世子,北方不就完了吗?”
有好事者围观而来,邓府之人也并不驱赶,反而还给些喜钱,他们乐意见得如此。
临近午时,前来的宾也越来越多,邓丘也亲自出来迎接。
“恭喜邓大人升迁,在下以后可要仰仗照顾了。”
“同喜同喜。”
邓丘年纪四旬有余,肤色略黑,身材中等偏瘦。
以这个年纪坐至如此高位,相当难得,事实上,邓丘确乃人才,他是军戎出身,转文职入兵部,官运亨通,扶摇直上,是凭真才到这一步。
如今得圣上看重,前途一片大好,日后问鼎尚书之位,是铁定的,加衔内阁也无不可……
“胡大人到!”
“李大人到!”
“魏公子到!”
到了这时,前来人者,皆为品级官员,还有诸多大族中人。
邓丘平素不善喜笑,再配上他略黑的肤色,私下人称邓黑脸,但此刻却笑得像朵菊花。
而在他身边则是有一年轻人,面容俊郎,穿着得体长衫,风度翩翩,也随邓丘迎。
他就是邓丘的嫡出长子,邓明志。
此子在上京城颇有盛名,虽为官宦子弟,却有真才实学。
“徐大人,到!”
就在这时,有一道声音明显抬高的报传响起。
听到此声,门口之人皆转向迎去。
就连邓丘也不敢怠慢。
“快去迎徐大人。”
邓明志正色,还整理了下衣衫。
一座轿子停立门前,这轿子外看普通,并不特别,却让众人都极为重视。
“想不到徐大人都来了。”
“意料之中。”
有人窃窃私语。
轿子下落,随从立即去撩帘,随即有一人走出。
他穿着普通灰布长衫,身材略微宽厚,年有五旬之多,肤色略白,有种威严之感。
这是长久居于上位养成,哪怕穿着普通,也不能掩饰。
来人名为徐正英,是当朝兵部尚书,正二品官员。
邓丘快步迎上,开口道:“徐大人能来,在下当真受宠若惊。”
这位可是他的顶头上官,岂敢怠慢。
官场之中,一级相差也能压死人,更何况主官与副职。
“明志,前来见过徐大人。”
邓丘拉着旁边的儿子。
“明志见过徐大人。”
邓明志得体拜见。
“上京城才子不多,明志绝对是其中之一,邓丘你有福啊,有几个好儿子。”
此言一语双关,是在暗示被流放的邓明远,若非此机,邓丘不一定能升迁。
邓丘自然也明白,今日之后他儿子邓明远就要离京,流放吠州,虽说他已打点好了,去了也不会做苦力,但毕竟吠州环境恶劣,免不了吃些苦头。
念及至此,他就对关宁多了恨意。
当众扇了自己儿子一巴掌,这是在打他的脸。
“都是为圣上分忧。”
邓丘开口道。
“说的好,我等都是为圣上分忧。”
徐正英开口道:“尤其是你的担子,很重啊。”
“明白,明白。”
二人对话,隐喻极多。
“我等见过徐大人。”
门口诸人也齐齐行礼。
“今日是恭贺邓丘,我也是身穿便衣,不必拘泥礼节。”
“徐大人高节。”
一片马屁声响起。
官场就是如此。
“哈哈,看来我是来晚了啊。”
这时有一道笑声响起,略显突兀,此人肤色很白,身材发福,背着手走了过来,但看到这人,众人立即一怔。
“比我更高节的人来了,未乘轿未乘车。”
徐正英笑迎过去。
“吴大人。”
“见过吴大人。”
邓丘也是忙着迎过去。
原来这来人正是都察院右都御史吴清昆。
都察院可是大康王朝两大言官系统之一,主掌纠察百司,辨明冤枉,督察地方,是名副其实的纪律检查部门。
相比于兵部尚书徐正英,这位才是众人最怕的。
吴清昆可是都察院两大主官之一。
今天这阵势可是有些大,有两位正二品官员亲至,人们暗自心惊,这就是风向转变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