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3章

    一开始的时候,听闻百姓支持东征,李世民是无比的高兴,东征有多难多苦都不可怕,最怕的就是民心不稳。

    自古以来百姓最怕不过的就是打仗,狼烟一起那就代表着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哪有不怕战火蹂躏的老百姓?

    别说东征的战火在高句丽燃烧,老百姓可不知道大唐和高句丽的军事实力谁强谁弱,打仗就是有输赢,谁能保证战火一定不会从辽东烧到长安?

    渭水之盟才过去十几年,突厥人能打到长安城外四十里,高句丽一定不能吗?

    更何况绝大多数的百姓都分不清什么是突厥人,什么是高句丽人,反正除了汉人以外的一律都叫胡人。

    胡风彪悍,一提起胡人都觉得他们文明上落后,但是战力上极强。

    李世民想要东征,不差兵、不差将、不差钱粮,最让他悬心吊胆的事就是怕民心厌战。

    为此他几次下诏向百姓们说明此次东征必胜,三令五申地讲此次东征不会强行征兵,也不会强行纳粮,做了许多的安抚工作。

    万没想到大唐的百姓一听说要东征,都高兴得手舞足蹈,有钱的捐钱、有粮的捐粮、有器械的捐器械。

    就连独生子也要入伍,甚至当年为了躲避前隋征役而自断手足的人,都积极的请战。

    见百姓们如此地热情高涨,不由得心下大定,然而高兴之余,一丝忧虑又漫上心头。

    李世民掂量着手里的长刀,看似随意的问道:“青雀,你看这么多百姓纷至沓来,是好事还是坏事?”

    李世民亲自挂帅出征,为的就是把战之罪揽到自己的身上,给李泰留下一个更好的局面。

    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的太子,他最放心不下的当然也是他的太子。

    他总怕李泰眼光不够长远、见解不够独到,因此稍得空隙,他便要考问李泰,逮住每一个机会教导于他。

    “百姓们有护国请战之心自然是好事。”李泰心想阿爷不会满意这么简单的答案,他缓了口气说道:“不过他们这样的做法并不合适。”

    李世民笑呵呵地点了点头:“有什么不合适,你说说看。”

    “百姓们或远或近的赶过来,殷勤地献上家中所藏,结果想从军的不能入伍,可怜一腔热忱只落了个竹篮打水,献上来的器械又有七八成不可用,枉自徒劳浪费。”

    “嗯,确实如此。”李世民看着堆得山一样的军械,他亲自过手来挑捡,自然知道这是多大的浪费:“那你说该如何阻止百姓们前来捐献呢?”

    光是能看到问题没有用,你得能解决问题才行,李世民扭头看向李泰,想看看他有什么好主意。

    百姓们是来捐钱捐物的,不是来劫掠抢夺的,你总不能拿着棒子赶人家吧?

    “百姓们听说国家有所需才慷慨解囊,这份报国拥军之心怎可阻止?”

    李泰一边挑捡着器械,一边缓缓地说道:“百姓们要是知道国家并不需要他们这么做,他们自然就不来了。”

    “诏书下了多次,也不见有效。”李世民早就下过诏书了,一点也没挡住百姓们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