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开始大张旗鼓的开始建设东北的时候,满清却视而不见。
那位光绪帝正在焦头烂额。
甚至连维新派都没想到,只是用来杀鸡儆猴的罢免礼部六堂官竟然会造成现在的局面。
光绪新提拔的四位军机章京却指挥不了清国的任一支军队。
别看孙毓汶和荣禄等人告病在家,但是没有他们的传话,整个清国的军队谁都不敢听从所谓的军机章京命令。
三日前,光绪帝例行前往颐和园向老佛爷请安,同时提出要开懋勤殿议事的想法。
结果那位慈禧老佛爷勃然大怒,狠狠地申斥了光绪一顿。
懋勤殿是什么?当年雍正继位时候,为了应对大清的弊端:土地兼并以及军队战力下降,想要变革却遭到那些保守派暗中阻拦之时。
以假借读书之名义,实则创立一个新的秘书处,用来取代当时军机处的权力。
结果自然不言而喻,那位雍正帝成功了。
要说雍正第一次干那是急智,光绪这么做就是明眼的告诉慈禧,我不满意现在的军机处。
军机处可都是慈禧的人,重开懋勤殿那就相当于给了那些维新派军机章京的合法性。
“诸位,目前皇爸爸对于变法一事颇有怨言,各位可有应对之法。”
御书房里,光绪再次召集维新派议事。
此时不仅杨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军机四卿,还有康有为、梁启超、徐继文这样的维新派政治领袖。
可以说整个维新派都全部到齐。
这还是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之后第一次会见全部的维新党。
“皇上,目前变法已经到了最重要的时候,万万不可半途而废啊。”
“纵观西洋变法,无不遇到各种阻碍,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我相信太后她也是希望大清强盛。”
康有为的话并没有让光绪放下心来。
“广厦,你糊涂。”旁边的谭嗣同站了出来说道。
“现在军机处俱是太后的心腹,导致我们各种变法措施根本无法施行下去。”
“无法出京的改革又有何用。”
谭嗣同作为军机四卿,也是坚决的强硬派,他认为必须通过强硬手段确保各省按照圣旨开始变法。
而不是光颁布诏书而已。
“复生,你可知,现在变法之名已传遍全国,各地爱国人士纷纷附和。”
康有为反驳道,作为最初公车上书以及维新变法的领袖之一,他渴望权利。
可光绪帝却认为他善于宣传,特意将《时务报》改为官报,任命他为总编,宣传维新思想。
而任命杨锐、谭嗣同等人为军机四卿,要知道,这可是取代军机处的要职。
军机处是什么?那可是中枢权力机关,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看看现在的军机大臣有哪些人,翁同龢、世铎、刚毅、孙毓汶、王文韶、荣禄。
其中帝师翁同龢就不用说了,他是支持变法的,世铎是皇室中人,只是挂个名分而已。
刚毅,满州镶蓝旗人,和荣禄、孙毓汶是一丘之貉,王文韶作为取代李鸿章的北洋大臣一直保持中立。
现在的军机处除了军机大臣,往下就是军机章京,在几位军机大臣告病在家,军机章京自然成为清朝此时的真正中枢。
而自己声名在外竟然是个闲职。
“各位身在中枢,当辅佐皇上推行变法之策,我们这些外人,已经让维新思想成为民众口中大道。”
谭嗣同皱了皱眉,叹了口气并没有说什么。
徐继文看在眼里,心里感慨不已,就这样的维新派,能让国家强盛才有鬼呢?
这位光绪和少爷一比,真是没有任何可比性,少爷要是坐在这样的位置,哪有俄国那些列强啥事。
想到这里,他又想起少爷交给自己的任务。
“各位,眼下变法推行之问题,太后不支持是其一,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地方督抚对于变法阳奉阴违。”
徐继文的话让众人都点点头。
他们当然知道其中的问题,但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之前,他们只是读书的士子,根本没有真正涉及官场,也没有任何的官场人脉。
对于那些地方督抚根本没有任何的约束力,甚至离开了这座紫禁城,他们连这些人的面都见不到。
可以说,这些大权在握的督抚对于这位维新变法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新鲜。
历史上维新派最大的成就不是说服光绪帝下发几百道圣旨。
而是遍布全国的各种报纸,他们将维新变法的思想传播到了全国。
为后面的共和打下了思想基础。
看着众人为难的眼光,徐继文继续说道:“他们为什么无视朝廷的圣旨,无非就是变法会让大清强盛起来。”
“而这些地方督抚大部分都是汉人。”
徐继文说完,光绪瞬间站了起来,是啊,他怎么没想到。
这已经不是顺治康熙爷在位的时候,八旗武力强盛,中枢满族官员比比皆是。
现在却恰恰相反。
“皇上,我们无法改变现在的事实,但是我们可以让那些地方督抚最起码配合变法。”
“各位,我们手上必须要有力量。”
力量,徐继文的话让几人都眼前一亮。
“当初皇上早就有了决断,一直恩旨加封那位袁项城,各位,别忘了,他手上可是有六万的新兵。”
“天津和紫禁城的距离并不远。”徐继文对着众人说道。
这下不仅光绪,就连谭嗣同中枢派和康有为的思想派都若有所思。
而徐继文此时已经低调的退回众人之后。
“皇上,臣认为继文所说之事可以试试。”
其实徐继文没有告诉众人,他们几人劝说光绪的开懋勤殿议事就是将这位皇帝推向火坑。
变法刚刚开始,那位老佛爷也没有彻底的反对变法,反而自己这群人就这样急不可耐的夺权。
谭嗣同等人空有一番抱负,却没有能力平衡各方,一条条政令写成圣旨之后,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徐继文一直在观察这些人,少爷也说了,维新派出身的出发点并不坏,只是一群书生读书读傻了,想当然而已。
康有为一心想要博名声,他想通过巨大的声望直接进入中枢,让谭嗣同等人冲锋在前,他在后面摇旗呐喊。
最终的目的无非就是让满清变成大嘤这样的立宪制,而他则是想成为首相。
可惜,他们都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