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量上,虽然挂上了一线城市的标准,但城市发展对基建,房地产以及福土康这一类外来公司依赖过大。

    这一类公司,本身就是逐利而来,看重的是省里给出的各种土地,财税优惠,人事资源的优惠政策。

    这就相当于在饮鸩止渴,越是依赖这些东西,就越是陷得深,甩不掉。

    一旦停止对这些项目的扶持,他们就又会跑到其他地方。

    到时候好不容易推起来的邹康市,就会成为一个全国的一个笑话。

    上头让郑先功来做这个书记,除了平息严世宽和钟爱民争斗之外。

    严峻的发展形势,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一环。

    而这个时候徐东升的中药之都理念,恰逢其会,让郑先功看到了另外一条路。

    滨州是个农业大省,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和农民。

    如果能调动这些人的创收积极性,成功拉动全省的经济,当下制约滨州省发展的桎梏就有了破解之法。

    同时他们也明白。

    在粮食安全和耕地红线两个高压线之下,做成中药之都何其艰辛。

    郑先功和卫明成说这些的时候,一度产生过换将的想法。

    他想着,在全省范围内,抽调出一些精明能干,经验丰富的干部,来替徐东升做这个事。

    但是被卫明成给否了,在他看来,想要做成这种事,不能靠官场老油子。

    就得是徐东升这种有冲劲,有想法的‘新人’。

    只有这种人,才不会被长久以来形成的体制枷锁禁锢。

    甚至为了这个目的,他们有意的促成了徐东升这一段时间的经历。

    这些经历,被卫明成说成了‘磨刀’。

    为的就是将徐东升这柄破局之刃,磨得锋利些,再锋利些。

    如今看,效果不错。

    就算所有人都反对,所有人都抵制,徐东升依旧能在这种压力下,办成了他想办的事。

    而经历了这些,徐东升再去开干部大会也好,去市井中寻找同道中人也罢。

    找到的也都会是他的同道中人。

    有了徐东升在茂林的成功实践之后,郑先功就会总结其经验,然后推广到全省。

    徐东升在茂林摸着石头过河,而滨州省,摸着徐东升过河!

    为了确保徐东升在这个过程中过早夭折。

    收紧全省的人事调动,就是其中一项措施。

    人员稳固,就代表着徐东升的敌人会减少,为他避免了很多不确定性。

    可以说,为了改变滨州,他们这些人,都没闲着。

    想到这些,本着不过多干预徐东升的原则,卫明成并没有就他说的干部大会发表意见。

    徐东升吃完饭,准备离开。

    卫明成罕见的起身,跟他一起在小院外面走了一段。

    期间笑呵呵道,“东升啊,这段时间有空就常来坐坐,文君还有一段时间才回米国,正好你们趁这个时间好好联络联络感情。”

    徐东升有些惊讶,“卫爷爷,相亲那个事,你是认真的啊?”

    卫明成瞪眼,“那还有假?老头子一把年纪了,会拿这种事开玩笑?”

    徐东升苦笑,“那好吧,不过文君要是看不上我,你可不要打我板子。”

    卫明成随意摆手,“我只管撮合,成不成看你们缘分,我打你板子做什么。”

    说完,老爷子像是想起了什么,停住脚步,盯着徐东升。

    “小子,万一你们真成了,你身边那些莺莺燕燕可就要断了联系了,只要我活着,就不能让我乖孙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