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我栖春山 > 第二百四十九章 灯笼
    陆温与宋兰亭离了酒肆,根据酒所提供的位置,来了咸福巷,往深处一直去,果然瞧见了淮南侯府。

    侯府门庭阔达,大门左右两侧,都立着个极威武的石狮子。

    她往边上瞧了瞧,还有一座破破烂烂的宅院,墙面枯焦黑黄,是被火焰大肆镣烤过的痕迹。

    她凑近了些,眸光朝头顶上那歪歪斜斜的匾额中挪去,隐约识出一个“楚”字。

    陆温拉了拉宋兰亭的袖子,小声问他:

    “楚家受东宫牵连,是什么罪名,以致于被诛了全族?”

    楚府残垣断壁,败落至此,凋敝至此,那酒又说,楚府满门绝迹,只有几个老仆还坚守在此,想来,是滔天大罪了。

    宋兰亭正要答话,那枯焦漆木后头,忽然有个老叟的声音传来。

    “你们是何人?”

    二人朝里头探去,见那人是个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叟,正惊疑的望着他们。

    手里,还拿了根焦枯的木头,作势要驱赶他们。

    哪怕楚氏满门伏诛,老叟依旧固守老宅,实忠仆也。

    陆温生出敬重之意,立即上前,从怀中掏出一锭银两递给老叟,言辞温和,笑容亲昵:

    “这位老伯,我是来送信的,您知道楚家小公子楚灵时的妻,是哪户人家么?”

    他人信件,陆温自然不好私拆,书衣又受水汽侵蚀,字迹模糊难辨。

    若非楚灵时这个守备,在军中尚有些名气,姜流恰巧认得他,打听来了地址,真当是一筹莫展。

    那老叟却是面色一变,将那木头在虚空中挥了挥:

    “又是个送信的,快滚!快滚!”

    反而是那老叟身后,又钻出个十来岁的少年,拉着那老叟劝道:

    “爷爷,他们只是过路的人,您又犯病了,快回去罢。”

    “又?”陆温眉头一挑,问道,“先前,也有人来送过信?”

    少年将老叟安置好,眸光死死盯着陆温手里的银锭:

    “先前,也有人来送信,不过是送给隔壁苏家的。”

    陆温神情缓和了些,将银锭塞给少年,又问:“小孩儿,你认得楚灵时么?”

    “我不认得。”少年接过陆温的银锭,在手里掂了掂,指着老叟,“但我爷爷,是六公子院儿里的花匠,他认得。”

    楚灵时家中行六,虽是庶子,外人也要尊称一句六公子。

    陆温又问:“他可娶了妻?”

    “没娶!”

    那少年顿了顿,左思右想,忖了又忖,又道:

    “又……又娶了吧。”

    原来,淮南侯府的三姑娘,虽是个庶出,与楚家六公子定了亲,也算是下嫁。

    只因多年邻里,两个人是青梅竹马长大的。

    淮南侯又觉自家三姑娘嫁了过去,好歹夫君从军,也算在军中多了一份助力,这才口头允了亲事。

    只是还没过门,楚家六公子就因天爻谷一案,失了消息。

    楚灵时战死的消息传回汝阳,已经是裕丰二十年暮春了。

    苏三姑娘是个忠贞不渝的,竟是不顾侯府的脸面,着了一身素衣,抱着楚灵时的牌位进了楚门。

    她如此行事,简直将淮南侯气的倒仰,放话要与她断绝关系。

    如此鹣鲽情深,本来嘛,也算是桩美谈。

    只是一年前,楚家因汝阳、淮溪两郡粮草风波,被圣上贬的贬,杀的杀。

    半年前,又因为东宫一案,本就门庭寥落的楚府,受安王从重惩处。

    衙门领了人,泼了桐油,将之盘踞汝阳百年之久的楚氏大族。

    一把火,付之一炬。

    原本呢,儿女的婚事,只是两家的口头之约。

    无媒无聘,名不准言不顺,连张官府的婚贴都没有。

    安王手段酷烈,冷血无情,为防牵连到了自己,淮南侯强行将嫁入楚家的三姑娘,带回了府中,又为她另寻了一门亲事。

    苏三姑娘抱着灵位,扶着未婚夫婿的灵柩入了土,当街与楚六公子的棺椁拜了天地,引起百姓轰动。

    可谓忠贞不渝,美名远扬。

    苏家又是世袭的侯爵,虽无什么实权,倒也算得上清贵世家,闻名求娶者众多。

    淮南侯挑了又挑,挑了汝阳郡同知林家的庶子,婚事,算来算去,也就这几日了。

    陆温又问:“婚期定的何日?”

    “四月初六!”

    陆温眉头一蹙:“岂不就是明日了?”

    “是呀。”那少年咬了一口梨子,水润多汁,舔了舔唇,又道。

    “反正,我爷爷说,咱们守在府里,就是为了等六夫人回来,六夫人肯定会回来的。”

    陆温愣了愣:“府里已经住不得人了,你们守在这儿,是为了等她?”

    “是啊,六公子说,六奶奶怕黑,从前,一下了学堂,看不清路,就容易摔了,叫我爷爷守在门口,等天一黑,就将灯笼挂上去。”

    少年顿了顿,补充道:“每天都要挂一盏灯笼,给六夫人指路。”

    他说罢,拍了拍大腿,像是想起什么似得:

    “哎呀,跟你说话,我都忘了挂灯笼了。”

    陆温偏了偏头,果然天色已经逐渐暗沉,小小少年提着一盏破旧不堪的灯笼过来,燃了灯,爬上竹梯,将灯笼挂在了檐下。

    最后下了梯子,左看又看,捏了捏袖管儿里的银锭子,喃喃自语道:

    “灯笼破了,明日我要上街去买个新的。”

    陆温扶着竹梯,望着那盏灯笼微弱的烛火,有些怔然,问:

    “苏三姑娘,叫什么名字?”

    “六公子说,好像叫……苏……苏岫玉!”

    “多谢。”

    二人正欲离去,却见宋兰亭,手里拿了个什么,抛给那少年:

    “接着。”

    少年摸了摸头,看着怀中的东西,是一个以竹篾编织为壳,四面八方都糊着白纸的灯笼。

    纸皮上还画了两个小人,一男一女,携手对视,温柔缱绻,很是灵巧。

    他刚要道谢,却见二人已经出了府,往苏府去了。

    陆温出了楚府,转了头,预备再敲苏府的门,却被宋兰亭拦住。

    “狸儿。”

    陆温回头:“殿下,怎么了?”

    宋兰亭道:“她定了夫家,婚期已至,便同新生,这封信,递,还是不递,可能会影响她的后半生。”

    前程已过,往事难追,她得了新生,来日之路明光灿烂,又何必再将往事……强加于她呢,束之一生呢。

    陆温何尝不知,其中道理。

    “只是……”陆温咬了咬唇,眸色一暗,心中略觉悲凄,“这是楚将军的遗愿……逝者之志,我又怎能视而不见……”

    何况,往日一切美好,又岂是那么容易,便能遗忘的。

    苏岫玉既肯当街为夫婿扶棺,必定待他至诚至真。

    而楚灵时逝前,一心挂念妻子,这份心意,因受困未能及时传递。

    她能做的,只有全了二人的遗憾。

    至于婚后,苏岫玉是郁郁寡欢,怀念先夫,还是勇敢的踏出这一步,接受新的爱人。

    这个决定,她想交给苏岫玉,自己去做。

    宋兰亭深深忘了陆温一眼,点了点头,不再反对。

    她回头,敲响淮南侯府大门。

    一个老妪过来给二人开了门,瞧是两个生面孔,目色疑惑:

    “二位找谁?”

    陆温答:“来寻苏家三姑娘。”

    那仆妇打量了陆温一眼,见她衣着锦绣,气度不凡,身后还跟了个翩翩佳公子,一时不敢小觑,神色十分和蔼:

    “不知姑娘,找她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