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h3gt
gt
lt/h3gt
ltulgt
lt/ulgt
第2449章
三个大国都已提出了各自的和解条件,最后才轮到朝鲜的金尚宪发言。朝鲜的国力虽然最弱,但从某种角度来看其实也有其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在这四国对头最少。
国力最强的大明是朝鲜的前宗主国,如今虽然因为改投到海汉门下而得罪了大明,但有海汉提供的武力庇护,大明对朝鲜也是无计可施。真正会威胁到朝鲜安全的对头,其实也就只有满清一家而已。
先前尚可喜对朝鲜提出的和解要求可谓是狮子大开口,金尚宪当然不会应允,非但如此,他还得拿出比较强硬的态度,不能让另外三国就此看低了朝鲜。
“我要求清国赔偿入侵我国所造成的战争损失二百万两白银,另外需将战争掳走的本国国民全部释放,让他们尽快返回朝鲜。”金尚宪寒着脸对尚可喜道:“如果贵国能满足这两个条件,那我国就考虑停战议和。”
金尚宪的开出的条件显然是跟尚可喜针锋相对,寸步不让。但明眼人不难作出判断,不管是满清还是朝鲜,显然都不太可能满足对方所提的条件。尚可喜只是连连冷笑,但也没有破坏陶东来立下的规矩去立刻反驳金尚宪。
四家的条件都已提完,综合下来其实也只有海汉所提的和解条件比较实际,只要求满清将防线后退百里,留出不可驻扎军队的缓冲区。至于其他的交换战俘、开通商贸等条件,那都只是小事情了。但海汉还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四国一起签署和平协议,这才是真正的难点所在。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其他各家提出的条件都存在十分巨大的分歧,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达成一致意见了。而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在金尚宪的发言结束之后,各方又再一次陷入到了没完没了的争执当,直到下午的会议时间结束,各方也依然未能就和解条件达成共识。
“时候不早了,我看今天的讨论就到此为止吧。各位先回营好好休息,我们明天再继续。”陶东来眼见今天已经不会有结果出炉,便果断停止了会议。
另外三方的代表在这里吵了一天,也早已口干舌燥,头昏脑胀,只是会议没结束,他们也只能强打着精神继续吵,这个时候陶东来宣布休息,倒是正好让他们松了一口气,自是无人反对,各方也终于在这天结束的时候第一次达成了意见一致。
“这谈判还真是不容易啊!听他们吵了一天,就没吵出个胜负结果来。”钱天敦对第一天的谈判进程不甚满意,到目前为止各方都只是坚持己见,也没有办法说服对家接受自己所提的条件。
陶东来道:“我的看法跟你有点不一样。”
“哦?怎么说?”
陶东来解释道:“各国的利益诉求本来就不一样,对和谈条件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他们现在愿意坐下来谈就是好事。争吵得越凶,就越是说明他们对这事上心。谈判嘛,本来就是一个寻求妥协的过程,我们不用急。”
王汤姆道:“我们有金州这块地方,进可攻退可守,的确不用着急。朝鲜虽然弱小,但在我们庇护之下,满清应该也不会再轻易对其动手。如果最终谈不拢,真正危险的其实只有大明,他们根本就没有应付满清攻势的有效手段,又不肯放下脸面请求我们支援,硬撑不了几年。”
陶东来道:“我认为杨嗣昌最后可能会作出让步。他在大明朝堂上本来就是主张议和的一派,肯定对这次会晤有很高的预期目标。这次来金州之前,很有可能已经给崇祯立下了军令状,会借助这次机会为大明赢得和平。如果谈不出个像样的结果,我觉得他回去之后应该会很难交差。”
钱天敦道:“这么说来也有些道理,但大明其实没什么讨价还价的资本,杨嗣昌这让步的分寸怕是不太好掌握。”
大明在过去几年一直都是满清的手下败将,这的确会让杨嗣昌在谈判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哪怕他有心议和,但如果条件太离谱,恐怕还是会难以操作。毕竟大明也不是他杨嗣昌的一言堂,如今朝廷内外主战的意见依然占据着上风,他要是作出的让步太多,日后也不免会遭到清算。
三人一起吃过晚饭,回到办公的地方,正待继续研究一下会谈策略,有手下来报,说是金尚宪请求会见陶东来。
“看样子是来请示下一步的策略了。”陶东来打趣道:“请他进来吧。”
陶东来的预料果然不差,金尚宪落座之后便主动向三人禀明来意,他希望海汉能够明示接下来的谈判方向。
“陶大人,钱将军,王将军,无论贵国的决议是什么,敝国接下来也都会全力配合。”金尚宪向他们十分清楚地表明了朝鲜的态度。
“我们两国一向共同进退,接下来的策略也理应一同商议制定。金大人对今天的谈判有什么想法,不妨直说,大家一起探讨探讨。”陶东来对金尚宪倒是非常气,并没有因为对方谦卑就随意打发。
金尚宪道:“在下以为,满清与我们两国的和谈其实不难,贵国所提的条件极为优厚,尚可喜甚至都没有反对的意思,显然是已经认可了这些条件。虽然他要求我国割地赔款,但在下认为这其实是做给大明看的,并非一定要达成的条件。只要在下不松口,相信满清也奈何不了敝国。真正麻烦的其实是大明,只要谈不拢,满清就会发兵攻打,而大明又无力抵挡,只能眼睁睁看着满清掠夺属于大明的人口和财富……此消彼长,大明还能撑多久就不好说了,如果这次谈不拢,下次再谈的时候,满清提出的条件只会更苛刻。”
陶东来倒是没想到这金尚宪对时局的理解竟然如此透彻,微微点头道:“金大人所言极是,但大明如果让步太快,恐怕也会被满清看穿,我觉得那位杨大人虽然有议和之意,但应该还会再坚持几天。反正这个局里边,着急的不会是我们两家,所以我们只要保持耐心,静观其变就行。”
金尚宪应道:“陶大人的意思,在下明白了,那接下来这几天,在下也能睡个好觉了。”
金尚宪在海汉这边吃到了定心丸,自然是能睡个好觉了,但尚可喜和杨嗣昌就未必能睡得安稳了。对他们来说,想要在这样的谈判占据主动并不容易,也很难说服对家接受自己开出的条件,双方都不愿意在谈判的第一天就妥协,所以势必会在谈判桌上表现出比较强硬的态度。
杨嗣昌一开始是打定主意,不急于表明态度,但尚可喜却丝毫不留余地,对他步步紧逼,并声称如果和谈不成,那么战火必然会在年内重启,大明北方又将是烽火遍地,到时候大明想要再与满清议和,可定就不会再是当下所提的这些条件了。
杨嗣昌身为现任兵部尚书,自然很清楚两国的军事实力差距。若是与满清有一战之力,他也不用担心这些问题,但大明的北方边防除了山海关方向还算比较稳固之外,其他地方似乎都是一捅就破,清军轻而易举便可突入大明京畿腹地,直接威胁到京城。如果不能说服满清停战,那大概每年都会被清军狠狠洗劫一番,再多得几年,北方十室九空,这大明的统治根基可就松动了。
杨嗣昌的想法是先停战议和,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待内乱平定,时机成熟,再出兵收拾满清。不过满清目前开出来的停战条件,在杨嗣昌看来实在离谱,那两百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还是其次,如果连山海卫都割让给满清,那对大明来说可真就相当于北方边境门户大开了,到时候清军随时都能经由山海关大举南下威胁京城,他若是答应这种和谈条件就等于是让大明彻底放弃边防了。
其实杨嗣昌也不是没有办法争取到更有利的局面,只要他放下架子与海汉合作,效仿朝鲜让海汉军驻防大明边关,三国一起抱团应对,那满清迫于军事压力,势必也还是会作出一定程度的妥协。但崇祯皇帝和朝廷对于跟海汉的军事合作一直抱有很大的疑虑,如果需要让海汉军正式进驻大明来换取满清的让步,那这样的交换条件也未必能得到国内的认同。
第二天的谈判,各国间的争执慢慢集到明、清、朝三国,而海汉则是在当天会谈结束时就迅速与满清就金州方向的和解条件达成了初步共识。
尚可喜承诺清军将在协议达成之后的两个月之内后撤至金州地峡以北百里处,只在军事缓冲区内保持小股巡逻队的间歇活动。而目前在押的海汉战俘,也将会通过人员交换的方式全部释放,让其安全返回金州。
陶东来则代表海汉方面承诺在协议正式签署后,海汉军将停止在辽东地区所有针对满清的军事行动,并且也将释放在押的清军俘虏。不过如果清军在此之后对朝鲜和大明展开军事行动,则会被视作主动撕毁协议,届时海汉也将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不排除出兵攻击满清的可能。
当然双方目前所达成的共识还并非正式协议,只是一个意向而已,但陶东来还是主动建议尚可喜一起草签了备忘录,这样如果后期四国和平协议达成,那么这份备忘录的内容也会出现在正式协议当,就不用再浪费时间重新进行商议了。
这样的谈判速度,说是一拍即合也不为过。这主要还是海汉方面相较最初开出的条件作出了巨大让步,甚至远远超过了尚可喜在谈判开始之前的预期,可以说是占到了大便宜,他几乎是以一种唯恐海汉反悔的心态签署了备忘录。但尚可喜也明白,这并不代表这些协议会得到很好的履行,如果他不能搞定朝鲜和大明两国,那目前与海汉所达成的协议也都将立刻作废。
如果是由军方将领来负责这次的谈判,势必不会作出如此之大的让步。但陶东来认为海汉在辽东的投入和产出已经不成正比,而且执委会短期内也没有再在北方加大投入的打算,那么跟满清达成和解就是现阶段对海汉最为有利的选择。
金尚宪在此之前就已经了解了海汉的态度,所以对于双方能如此之快地达成一致意见并不吃惊。既然海汉已经做了示范,那么接下来朝鲜也会跟上,尽快与满清和解。
杨嗣昌的感受却有些复杂,海汉在辽东地区对满清开展的军事行动的确是为大明分担了不少压力,但如果从今往后海汉选择立,甚至与满清建交,那么压力就将全部重新回到大明这边。可如果海汉不与满清和解,那么大明与满清的和谈也几乎无望。大明想要作壁上观,让海汉与满清鹬蚌相争,终究是难以办到。
大明办不到的事,海汉却已实现,就目前的谈判进展来说,海汉已经可以安心作壁上观,看这三家的热闹了。
谈判又持续了两天之后,朝鲜与满清也达成了初步协议,两国仍以鸭绿江作为国境线,停止所有敌对性质的军事行动。双方都放弃了向对方索取战争赔款的要求,朝鲜无需割让义州给满清,相应的满清也不用遣返从朝鲜带走的人口。朝鲜方面也有一个附加条件,一旦满清与海汉开战,也将会被视作主动撕毁协议,以此来保证立场与海汉同步。
尚可喜当然不会怕朝鲜构成军事威胁,如果不是海汉插手,满清随便分出几万兵就足以将朝鲜灭国了。但这个和平协议必须要与朝鲜和解,海汉才会承认其有效性,他也不得不做出妥协。不过反正近期也不会再去啃朝鲜这根没剩多少肉的骨头,暂时的和解倒也不会损害到满清的利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