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1627崛起南海 > 2258.第2258章
    第2258章

    对于朝鲜相较其他国家所存在的国力差距有了比较明确的认知,也是李凒在三亚留学期间的收获之一。他在出国之前虽然对此有一些模糊的认识,但那时候他只是认为差距主要存在于军队的战斗力上,却没有意识到政治结构、社会制度、经济基础这些深层原因才是造成战斗力差异的根本所在。

    换言之,朝鲜在抵御外敌入侵的战事中屡战屡败,并不只是军队的问题,而是因为综合国力与其他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体现在军事上就是自身无力抵抗入侵,只能依靠盟国出兵救援。

    这样的差距能靠培训一批高级指挥官就迅速消弥吗?如今的李凒明白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即便安道石等人能以优异水平完成在三亚的培训深造,等这批军官回到朝鲜之后,他们所能指挥的新军大概也就只有几百人的编制而已。

    原因很简单,朝鲜要对一支编制规模更大的新式军队完成装备和训练,就得从海汉购买大量枪炮制式武器,而这笔开销在朝鲜的财政预算中并没有优先实施的待遇。鉴于这样的现状,李凒很难融入当下所讨论的话题,也只能怀着羡慕嫉妒恨的复杂情绪去看待旁人的炫耀了。

    郑柞与罗克恩之间的争辩只是两国关系的常态,倒也不会因为互相阴阳怪气几句就激化了矛盾,毕竟如今都是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海汉的盟国,除了矛盾也有不少共同利益。如果真闹得难看了,海汉也会介入调停,但到了那个程度,他们可能就得为此而付出某种代价了。

    因此他们各自放了几下嘴炮之后,便也没有再在军购的问题上继续争论下去。倒是李凒在这个问题上所表现出来掩饰不住的窘迫,让他们对遥远的朝鲜国有了更多的认识。

    这种以提供外交机会为主要目的宴会并不会持续太久,很快便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尾声。宾们陆续向在场的海汉高官们告辞离开,有的人在这里一无所获,带着不甘离开。但也有人已经收获满满,在心中暗自感叹这一趟三亚没有白来。

    宴会结束之后,出席宴会的几名海汉高官终于可以坐下来,填一填饥肠辘辘的肚子,润一润干渴的喉咙。在宴会期间,他们都在忙于交际应酬,根本就没空享受桌上的食物和美酒。

    “怎么样?我看你旁边一直都围着不少人,忙得够呛吧?”

    陶东来向旁边的白克思问道。

    白克思放下手里的杯子,待口中的饮料咽下喉咙之后,这才开口应道:“全都是来找我打探口风的,想提前知道我们下一年的军售安排。”

    陶东来点点头道:“看来田独的兵工厂扩产计划得加紧实施才行了,否则明年我们又会被迫丢掉很多订单。”

    “订单……还是先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吧,不然有再多的订单也完成不了。”白克思略带疲惫地应道。

    包括军工制造在内的工业生产项目,一直是由白克思担任主管,而对外界来说,白克思负责所有军火订单的谈判工作,要打听海汉对军火贸易的安排,那当然是找白克思这个消息源头最为可靠。

    陶东来在宴会期间宣布了有关军售的意向安排之后,白克思很快便被涌上来打听消息的人给包围了。

    有人想争取最优惠的价格,有人想尝试购买那些可能并不在外销清单上的装备,还有人希望白克思能够缩短交货期。所有人都希望能够在白克思这里拿到第一手的信息,为自己争取到最好的交易条件。而白克思也不得不打起精神,应付这些难缠的户。

    军火贸易是海汉出口商品中利润最高的项目之一,每年的外销军火装备带给海汉国库的收益也极为可观。不夸张地说,军火贸易的利润撑起了海汉军大部分的军费开支,每年接到军火订单的数量,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下一年的军费预算。

    为了安全起见,一直以来海汉都是将武器装备的生产场地固定在田独内陆的工业区,以避免关键技术的外泄。虽然产能保持着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仍不能完全满足海汉军自身需求和外销订单。

    为此工业部制定了一个扩大军工产能的方案,进一步增加外销型武器装备的产量。除了田独工业区的一系列扩建工程之外,计划中还包括了在三亚附近的牙笼半岛新建另一处造船厂,专门用于建造外销的各种船只,以缓解胜利港造船厂船台船坞严重不足的压力。

    对海汉来说,问题并不在于这些扩建工程的造价花销,国库目前的收支状况完全可以负担工程开支,真正让执委会感到为难的部分,是海汉目前培训产业工人,特别是培训高级技工的速度,依然难以满足扩大产能的需求。

    这个时期的人普遍缺乏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平民能在幼时读几年私塾认识几百个字就已经算是有文化了,能有资格进科举考场博个功名出身的,一个县也未必能有百十来人。然而就算是这样的文化程度,其知识量也还远远不足以胜任海汉所需的专业技工。

    海汉现有的产业工人大多都是贫苦出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很多人都是在海汉的工厂中入职之后才开始慢慢接受扫盲教育。想要把这样一群人培养成为为能够看懂机械加工图纸的产业工人,显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即便海汉花大量资源对他们进行培训,大概也只有极少数天资聪颖的人能够获得进阶。

    而目前能够在各个生产单位担任工头职务的,大多以前便是掌握了某门手艺的工匠,经过长时间手把手的培训之后转职而来。但这样的培训方式显然跟不上海汉发展的需求,所以海汉的武器装备生产能力在经过了初期的高速发展之后,已经开始逐步放缓了增长速度。

    海汉兵工的主要产能依然还在用于生产一些对技术要求不高的武器装备,比如铸铁炮,老式燧发枪,甚至是更为原始的火绳枪,以及外军订购的刀枪盔甲等等。而那些由海汉兵工自研的新式装备,往往因为所需的制造工艺太复杂,工时太长,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最关键的是田独没有足够多的高级技工,这些新式武器无法量产成为制式装备,就只能停留在样品阶段,而没办法列装到作战部队。即便有类似七连发步枪这样形成量产能力的高级武器,也还是因为产能不足而导致只能让极少数精锐部队进行装备。

    海汉掌握着远超这个时代的兵工技术,也有远超这个时代的教育手段,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办法在短短数年内就培训出足够多的产业工人。想要完全依靠技术优势来拉大与同时代其他国家武装力量之间的差距,至少在现阶段已经遇到了瓶颈。

    “我们需要采取的措施不只是多盖几间厂房,更重要的是加大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只有等我们拥有了足够多的产业工人之后,才有可能提升现有的工业化水平。”宁崎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民众放下锄头和渔网走进车间,并不代表他们就变成了产业工人。”

    “宁崎说的有道理。老白,田独现在有多大的用人缺口?”陶东来问道。

    白克思道:“如果你指的是兵工扩产的计划,那起码我们还需要一千到一千五百名熟练工,以及至少五十名能够看懂图纸和工艺流程的工头。”

    “那我们的职教机构培训这批人需要多久?”陶东来又转向宁崎发问道。

    宁崎摊手道:“一年?或许两年?但能达到工头标准的,我可以告诉你,那只能从拥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熟练工里选拔出来。”

    “那你有什么建议可以让我们改变这种处境?”陶东来问道。

    宁崎沉默了一阵,才开口应道:“我们想改变也不是没有办法,但怎么权衡利弊,还得大家一起讨论。我们可以让民间教育机构参与到培训当中,比如儋州那家琼西书院,过去几年就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初级人才。但我们要放开这个口子,就得向这些民间教育机构提供相关的技术,这极有可能会造成重要技术的流失,不管流向哪个国家,对我们而言都不是好事。”

    宁崎所说的又触及了海汉目前所面临的另一处瓶颈。海汉对于高级技术人才的培训,目前仍集中于官办教育机构。这一方面是因为师资力量有限,很多课程仍需穿越者亲自讲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尽可能地保证这些先进的技术不会轻易泄漏出去。

    “老何,你怎么看?”既然事情涉及到保密问题,陶东来肯定得征求一下何夕的意见。

    何夕应道:“工业技术上的事情,我不是太懂,但我认为其他国家目前还没有应用这些技术的充分条件。当然宁部长说的也是事实,如果我们将一些高级技术培训项目外放给民间教育机构,那的确是有泄漏技术的可能。”

    陶东来道:“所以你的意思是,我们有可能会因此泄漏一些技术,但还不至于因此而在外部形成威胁?”

    何夕道:“安南已经获得了一些我们转让的武器制造技术,但据我所知,安南制造出来的武器在性能方面一直没法达到应有的水平,这应该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就算我们用心去教了,他学的人也用心去做了,效果也还是不够理想。而且这是全套技术转让的结果,我们在培训技工的过程中也不会涉及到这些内容,所以我觉得风险应该还好。如果再多找几家书院,分别开设不同的学科,分散一下风险就更好了。”

    白克思道:“我个人比较赞同老何的看法,我们传授给工人们的技术并不是单一的东西,而是整个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环。单项技术的外泄,并不足以在海汉之外打造出另一个工业化的社会环境。刚才老何以安南为例,实际上安南那边引进技术之后建起来的并不算是兵工厂,按我们的标准来看,那只是一个作坊而已。他们没有相应的工业体系,能造出的东西,也就只能停留在作坊的技术水平上。”

    一直没开口的颜楚杰这时候接过了话头:“前些天郑柞来胜利堡的时候还专门找我谈过这个事,向我讨教改进生产质量的办法,我只能建议他减缓生产速度,提高每个加工环节的工艺要求。”

    “你说的办法也有用,但效果有限,作坊就是作坊,再怎么努力也不会变成工厂。”白克思点点头道:“不过我们也没必要给安南人解释得太详细,等他们慢慢琢磨。或许过个十年八年,他们就明白这并不是我们传授的技术有什么问题,而是他们那里没有实现这些技术的充分条件。”

    其实白克思所谈及的情况,也正是海汉敢于向外国转让部分旧式武器装备制造技术的主要原因。由于没有相应的工业体系,类似安南这样的国家就只能用传统的手工工艺去制造他们眼中的厉害武器,这样造出来的东西,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与加工工艺更为先进的海汉相提并论。

    “那这样看来,我们的确可以考虑扩大职业培训的机构范围,让民间机构也参与进来。这个事我先记下来,尽快上会讨论一下,然后付诸实施。”陶东来听取众人意见之后,便决定将宁崎先前提出的解决办法列入执委会的讨论事项。

    宁崎点点头道:“既然大家都认为可行,那我这边就先做一些准备工作吧。正好这次活动把儋州最大两家书院的院长都请过来了,回头我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看看他们对此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看法。琼西书院倒是已经就增加培训科目的事提交过很多次申请了,这应该算是遂了他们的愿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