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1章
俞成礼久居平户,自然比外界更为清楚平户藩与幕府之间的利益冲突。长久以来幕府试图想要控制日本的对外贸易,让这些商业活动的税收直接纳入幕府的银库中。但怎奈日本的航海业并不发达,所以跨国贸易基本都集中在日本列岛最西端比较靠近东亚大陆的地区,如平户藩、对马藩、萨摩藩等地,幕府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力有限,只能一点一点地慢慢进行调整。
长崎便是在这种背景下由幕府推出的贸易港,除了要设法将日本的跨国贸易逐步收拢到长崎,也要顺便借此手段将幕府一直不欢迎的外国传教士挡在国门之外。
而海汉在此之前一直没有往日本方向派驻情报人员,所以对长崎的了解也不多,只能通过一些碎片化的信息来拼凑出长崎的状况。像俞成礼这种曾经去过当地的商人,那肯定能比之前派到当地执行秘密侦查任务的天草四郎提供更多的情报。而且商人看待当地社会的角度肯定跟军方有所不同,给出的意见对杨运来说可能更具参考价值。
杨运要了解长崎的情报,那军方从平户带回来的这批外国商人无疑是最好的询问对象。不过这些商人也不是人人都去过长崎,所以他还得花时间对谈话对象进行筛选,而这个时候俞成礼主动登门拜访,杨运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一问还真就问对人了。
在杨运的仔细询问之下,俞成礼也慢慢放下心防,向杨运告知了自己所掌握的一些情况。
他也想得很明白,自己再次返回日本经营生意的可能性已经不大,所以海汉接下来是不是要攻打长崎,也不会对自己今后的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了。当下跟海汉官方好好合作,或许还能在杨大人面前留个好印象,这对今后自己在海汉治下地区做生意肯定是有益的。
杨运问得仔细,俞成礼答得详细,这可就苦了排在俞成礼后面的几人,从晌午吃过饭之后便坐在二楼会议室里等待杨运接见,全都等得昏昏欲睡。
俞成礼不想错过这种能在杨运面前刷好感的难得机会,一个多时辰下来说得口干舌燥,几乎把脑子里跟长崎有关的信息都掏空了。不过随着杨运的发问逐渐深入,他也渐渐明白过来,如果海汉真要发兵攻打长崎,那找自己了解情况的官员应该就不会是杨运了。所以这番谈话的目的,可能并不是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而是海汉人在考虑打通长崎贸易航线的可能性。
俞成礼其实不太明白,为什么前脚刚打完平户,后脚又要跟日本人开始做生意,难道海汉就真不考虑对方的面子挂不挂得住?
杨运当然也不会给他详细解释海汉发兵攻打平户的真正原因,除了高层下达的保密命令之外,这中间的利益考量实在太复杂,甚至就连杨运也不是完全清楚执委会作出开战决定的全部理由。
贸易!杨运很清楚自己需要关注的方向是什么,只要能把舟山殖民区的贸易活动经营好,那么自己的前途就是一片光明。日本为什么会挨打,完事之后为什么上司又要设法与日本建立贸易关系,那些都不重要,杨运知道自己必须要完成这个任务,以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
俞成礼所提供的这些信息毫无疑问很有参考价值,至少是让杨运能够站在一个外国商人的角度去审视长崎港的经营状况。从俞成礼的描述来看,杨运可以基本认定长崎港的贸易规模跟定海港相比还有着比较大的差距,甚至比平户港都还稍微逊色一筹。
在此次海汉发兵攻打平户之前,外国商人在日本的首选贸易港仍是贸易环境比较成熟的平户,但随着1635年幕府修改了贸易规定,葡萄牙和荷兰的商人开始被要求只能前往长崎交易。后来葡萄牙人甚至被禁止进入日本贸易,只能偷偷摸摸地去监管不严的平户落脚。
俞成礼认为,平户港的毁灭,不但会让日本的外贸规模在短期内大幅缩减,而且会导致已经被幕府禁止入境的葡萄牙海商直接退出日本市场。当然了,关于这方面的损失,海汉已经提前向葡萄牙提供了朝鲜这个新兴市场作为交换,所以葡萄牙人到目前为止暂时还没有太多的怨言。
而并不知道这些内情的俞成礼认为,葡萄牙人退出日本市场之后,他们所腾出来的这部分市场份额就将会由汉人海商和荷兰人瓜分了。不过俞成礼心里还有一个没有说出来的想法,如果海汉要在这个时候介入日本的外贸市场,那不管是汉人还是荷兰人,估计都很难跟实力强劲的海汉同场竞技。
不过俞成礼所未曾想到的是,海汉虽然有心要开辟长崎的贸易航线,但却并不打算在现阶段就亲自下场操作,而是想找靠得住的代理商来负责实施,以尽可能规避攻打平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杨运的考察对象名单里一开始并没有将俞成礼列入其中,因为俞成礼在平户的经营规模并不算大,与他所拟定的门槛还尚有差距。当然最关键的是,杨运了解到由俞成礼在平户的主要贸易对象就是新旧两任藩主的家族,虽然未必跟十八芝余党有瓜葛,但终究是个隐患。
不过在今天这番谈话之后,杨运对俞成礼的看法已经有所改观,他发展这个商人不但知情识趣,而且做事也很有想法,的确是个聪明人,也难怪能在平户经营高端路线。
但这也顶多就是让杨运将俞成礼暂时列入考察对象名单,并不会立刻就把俞成礼作为实施计划的候选人。既然俞成礼声称近期还不打算离开舟山,杨运便打算再考察他一段时间,再决定要不要送给他这场大富贵。
杨运结束谈话之后,起身将杨运送到办公室门口,并且告诉他如果后续有什么需要,可以再到商务处来找自己,当下也是让俞成礼颇感受宠若惊,千恩万谢才离开了。
俞成礼经过会议室的时候,发现排在自己后面的几位老兄全都在打瞌睡了,当下也是有点庆幸自己的好运气,如果不是大着胆子来求见杨运,那也就不可能得到跟杨运单独会谈这么久的机会了。
只是这次谈话能够对自己今后的事业发展起到多大的作用,俞成礼暂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他并不了解海汉的代理商制度,否则应该就能从这次的会谈中品出一些味道了。
但不管怎样,他至少已经达成了来时的目的,得到了杨运亲笔签发的许可证明。有了这玩意儿,舟山殖民区内绝大部分岛屿都可放心去了。
尹长兴就坐在商务处小楼外的墙根下,看到俞成礼终于出现,连忙拍拍屁股起身迎上来。
“走吧,事情办妥了,晚上加菜!”俞成礼不无自得地炫耀道。
尹长兴恭喜两句,忙去旁边叫了一顶软轿过来,接了俞成礼上轿,然后打道回府。
晚间俞成礼召集了自己的手下,向他们说明了自己近期的打算。
如果留在舟山经营以前的老行当,就得直面与本地实力强劲的商人们进行竞争,而这对他来说劣势十分明显。考虑到开设商铺的费用,俞成礼觉得短期内很难在舟山打开局面,所以他希望先尝试找到稳定的销售渠道,再考虑在舟山购地置产的安排。而接下来前往舟山各岛考察,便是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
俞成礼手下这些人除了尹长兴之外,都是跟随他多年的老人,就连平户战乱都是跟着他一路撤到西归浦再到舟山,自然是唯他马首是瞻,不会质疑他所作出的决定。
而尹长兴则是一直心存报恩的想法,如今俞成礼明示困难,他要是在这个节骨眼走了,那就太不讲义气了。何况他在此之前就已经跟秀念打了招呼,还会追随俞成礼一段时间,当然得说到做到才行。
俞成礼见属下没有人表示异议,当下也很欣慰。在生意场上打滚这么多年,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之后树倒猢狲散的事例,他以前可是见得不少。在被迫从平户撤到舟山后,自己的生意正处于十分艰难的时期,这个时候还能够不离不弃,仍然完全相信自己的属下,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定下了大致方略,俞成礼便让众人收拾行装,准备离开舟山之后的活动。俞成礼点了一名老成持重的手下,让他留在舟山处理代销商家的订单。虽然未必能有什么订单,但现在对俞成礼来说虾米也是肉,能卖一点算一点,尽早把资金回笼才是硬道理。
第二天一早,俞成礼便亲自去了定海港,要租条合适的船离开舟山,在港口居然碰到了多日不见的葡萄牙商人冈萨雷斯。
两人到了舟山之后,便各自忙自己的事情了,俞成礼最近太忙,也没来得及去联系冈萨雷斯,不曾想居然在港口碰面了。
俞成礼拱手道:“好久不见,冈老板近况如何?”
冈萨雷斯应道:“这地方不好混啊!竞争可太激烈了,看了大半个月,还是没定要做哪一行才好。俞老板怎么样?”
“彼此彼此!”俞成礼叹口气道:“舟山的确繁华,但像我们这种不上不下的商人要在这里做买卖,的确是有点困难。”
在舟山开门坐店的商家大多实力不俗,很多都是以批发生意为主,有些本身就是生产商,其相对较低的经营成本是俞成礼、冈萨雷斯这些外来户完全无法做到的。
他们以前在平户的经营规模虽然也不算小,但放到舟山的环境下跟其他商家一比,差距立刻就出来了。俞成礼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去开辟乡镇市场,虽然这个市场的空间要比定海港的贸易市场小得多,但好歹是他可以去争取一下的目标了。
而冈萨雷斯没有条件选择俞成礼这样的做法,他作为一个葡萄牙人,很难深入海汉乡镇去做这种面向普通人的生意。哪怕他会说汉语,但也还是不免会被乡民视为异类,很难像俞成礼一样快速融入本地的社会。
“我打算离开舟山,去朝鲜看看。”冈萨雷斯说道:“听说我国已经跟朝鲜国谈妥了通商条件,可以前往朝鲜国的京城做买卖了。”
俞成礼对朝鲜没有多少了解,所以也无法评价冈萨雷斯的这个选择是好是坏,但他还是有点怀疑这个目的地是否适合像他们这一档的商人。
“朝鲜国跟海汉十分亲近,连西归浦都能借给海汉当临时军营用,那朝鲜国的京城,恐怕早就有海汉商人蜂拥而至了吧?”
对于俞成礼提出的合理质疑,冈萨雷斯也只能报以苦笑:“到底是什么状况,也得先去看过才知道。也许说不定当地会有什么值钱的特产,跑一趟赚的钱就能管大半年那种。”
俞成礼不太认同冈萨雷斯的乐观,但也没有开口反驳对方。在西归浦逗留的时候,俞成礼便已经仔细问过尹长兴,朝鲜国是否有什么特别值钱的物产,但或许是尹长兴见识有限,或许是朝鲜真没什么特别的物产,总之他并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当然了,西归浦毕竟是朝鲜国的偏远地区,肯定比不了京城,或许冈萨雷斯会在那里找到某些适合倒卖回葡萄牙的好东西。
不过冈萨雷斯的船在平户战争期间也已经被平户藩军征用,没有能再拿回来,所以他现在连自己的船都没有,只能在定海港找前往汉城的船搭乘。
两人现在都只能搭船离开舟山,也算是难兄难弟了。只是定海港一别,下次就不知道会在何时何地再碰面了。
“希望下次再会的时候,我们都已经发了大财,能安安心心坐下来好好喝一次酒!”
“会有那一天的,我相信不会太久。”
两人在码头惜别,各自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