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8章隆重迎接
作为本地规模最大的基建项目之一,贯穿整个三亚城区的火车线路一向是被执委会视作了海汉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成果。虽然这条铁路的全长还远不及昌化港到石碌铁矿的那条货运线路,但前者因为座落在人口稠密的三亚地区,乘坐人数却是远远超过了后者。往返于田独工业区、港区和城区之间的民众,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乘坐火车来完成通勤,因此这条火车线路的知名度和日常使用率也要高得多。
而访问三亚的外国重要人物,也几乎都会被安排参观这个来自工业时代的超前基建项目。迄今为止无人能在第一次见到这种工业奇迹的时候还保持完全的镇定,而执委会对此带给参观者的冲击效果也非常满意。毕竟即便是在纯粹的外行人眼中,这样超乎想象的大工程也绝对可以算是国力的象征了。
李希来三亚之后自然也少不了被安排了这个行程,对于海汉人能建造出火车这种钢铁巨兽,李希是非常佩服的,他一度也很想弄明白这玩意儿的运营原理,还跑去图书馆看过不少资料,但最终还是因为其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太过艰深晦涩,他不得不放弃了成为朝鲜国第一个火车专家的打算。
李溰对火车的好奇,仿佛就是李希自己初到三亚的样子,他甚至能想象出日后李溰看到火车本体时的惊讶反应。不过等在三亚待的时间长一点,见识过各种不可思议的东西之后,就会知道类似火车这样的东西也只是海汉人的正常操作。
在官方对景观大道实施了专门的交通管制之后,车队从港区到胜利广场的行程畅通无阻,很快便到达了目的地。而这里也与港区一样,已经由军方接管,四面八方都有军人值守,暂时禁止民众入内。
当然了,这种清场措施只是禁止民众入内,但并不阻止民众在胜利广场四周围观看热闹。消息灵通人士早就打听到今天官方封锁部分港口,对景观大道和胜利广场实施军事管制,原因便是朝鲜国的世子到访。
“世子?那不就是王爷家的儿子吗?怎么王爷的儿子也这么大的排场!”
“朝鲜国只能称王,不能称帝,所以世子就是国王的儿子,王位继承人,明白吧?”
“未来的朝鲜国王啊……那就难怪了……”
“未来国王也没什么稀奇的啊,经常来三亚那位安南国小王爷,听说不也是王位继承人吗?”
“那位小爷来得太频繁了,可没法三天两头给他弄这么大的欢迎仪式!”
关于今天这位贵宾的来历,围观群众早就开始了讨论。如今的海汉已经是南海地区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又是海汉国这个后起之秀的都城,每年来访的外国政要人物还真是不少。常年居住在三亚的民众自然见多识广,对于这些外国大人物的来访已是习以为常,甚至还能拿这种话题谈笑风生。
关于朝鲜国的存在,三亚的民众可一点都不陌生了。从去年朝鲜大使抵达三亚之后修建使馆开始,这个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国家便开始进入到三亚民众的视野当中。而之后海汉答应了朝鲜国的求助,出兵援助其抵御清军入侵,战事更是牵动了海汉全国上下的关注。
海汉出兵期间,包括官方在内的各家报馆都设法对这场战事做了持续报道,让大量民众一直保持着对朝鲜战场的关注。虽说朝鲜在其中是扮演了一个被联军保护的弱者角色,但在舆论的有意引导之下,民众大多将朝鲜视作了如同安南国一样的“自己人”。
既然是自己人,那么出兵庇护朝鲜自然也是海汉作为带头大哥的责任,何况敌人正是海汉在辽东地区的老对手,如今换了个身份的清军。报纸上说了,帮朝鲜打清军就是帮海汉自己消灭该地区的对手;军方将领表态,与清军势不两立;执委会发布多项命令,调动各种资源保障远征军的作战所需。可以说不仅仅只是三亚,海汉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因为这场战争而被调动起来。
在今年夏天,海汉国民的日常话题中基本都少不了朝鲜这个遥远的国家,官方每半月通过报纸发布一次的朝鲜战报和牺牲人员讣告,都会牵动广大民众的情感。虽说海汉军直接参与的战事几乎都是捷报,但期间不可避免还是会有死伤,好在战事持续时间不长,从开始到结束也就四个月出头,海汉军的伤亡尚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而战事结束之后不久,就传出了朝鲜国将会选派精英到海汉国留学的消息,这对海汉民众而言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新闻,毕竟接受外国留学人员已经是海汉的一项传统。三亚有一种说法,本地的外国人就分为四类——官员、商人、水手和留学生,由此可见三亚的外国留学人员之多。
不过就外来留学人员而言,倒是的确极少会得到这么高档次的隆重接待。别说执委会的高官集体出动,就算是交通管制这样的措施也极少会在接待留学人员时动用。当然了,这次的朝鲜留学团队的确比较特殊,是因为世子李溰也在其中,而海汉高层动用一系列高规格的接待措施,自然也是想对这位朝鲜王位继承人多施加一些影响,让今后朝鲜能朝着有利于海汉的方向去发展。
这当然并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即便强如海汉,如果想用软手段去影响另一国的立场乃至是发展方向,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不过海汉有一点很幸运,那就是在朝鲜之前已经有了类似的成功案例,而且不止一个。当初海汉出兵帮助安南清都王郑梉对付南方阮氏,扶持福建许心素对抗海盗团伙十八芝,其实都与此次为朝鲜助战的性质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安南与福建两处地方正是在战争过程中建立了对海汉的依赖和信任,在战后为海汉提供了大量的生产资源、劳动力,以及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并且在政治立场上坚定地站在海汉一边。
与这两方的合作让海汉在这个领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与朝鲜打交道的过程中,便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用高规格的待遇来抬高对方的身份,执委会认为这是争取到朝鲜世子好感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虽然这么做需要让有关部门提前作出诸多安排,但对于执委会来说这就是几道命令的事,只要能达成预想的效果,那么有一些花销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海汉方面在胜利广场为李溰的到来安排了一个小小的阅兵式,规模自然无法与每年国庆期间的大阅兵相提并论,但按照海汉的外交标准,这基本就是接待外国国家元首的礼节了。虽然李溰在此之前就已经得到了相关的通知,但事到临头看到广场一侧站得整整齐齐的海汉陆海两军,心里还是不免有些激动——这是他第一次代表朝鲜出访外国,能得到这样的接待的确远超他的预料,看来海汉官方一直宣称的将朝鲜视为兄弟之邦的说法也并非虚言。
“世子,请吧!”
陶东来的邀请让李溰从兴奋状态中回过神来,勉强在脸上挤出一个笑容作为回应,然后与陶东来一同迈步前行,检阅广场上的海汉部队。
受阅部队的士兵们双手擎枪,枪口斜着向上置于胸前,下巴高高扬起,眼神都是死死盯住自己的前方,虽然只是检阅但却隐隐透出金戈铁马的气息。每个小的矩阵都是以排为单位列队,从广场南端一直排到北端的胜利堡大门口,虽然受阅兵力不算太多,但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却丝毫不亚于千军万马。
李溰能感受到这些士兵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肃杀之气,显然这些人马并非只是用来装点门面的仪仗部队,而是真正上过战场的职业军人。
果然陶东来在行进中主动向他介绍道:“世子所看到的都是参加了今年年初马尼拉战役的主力作战部队,近期才轮换调回本土驻扎。”
李溰注意到这些军人似乎并不全是汉人,其中有一些人的相貌外形与汉人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这大概便是海汉人口由多国移民构成的体现之一吧。不过之前他在大同江基地参观的时候,似乎就较少在当地驻军中发现类似的状况。
李溰有所不知的是,他在大同江基地所见到的海汉军是以钱天敦的特战团和海军的陆战队为主,而这两支海汉军中精锐,近年来都是优先招收汉人士兵。特战团早期成立的时候虽然招募了大量安南裔和海南岛黎苗两族的青壮年,但后来因为常年在大明沿海地区活动,经过数次扩军之后,也只有高级军官中还保持着一定的安南裔比例,普通士兵的人种结构早就已经被有意识地逐步改换为汉裔为主了。
而海汉因为常年从外国大量征召移民,并且一直执行着通过入伍获得国籍的优待措施,所以普通部队中的非汉裔军人比例依然非常可观。像驻扎在星岛的南海独立营中,就不乏有大量来自非洲、中东、印度半岛和南亚的士兵。
当然能够有资格在胜利广场得到执委会高官检阅的部队,也都已经由军方对人员进行过筛选,确保这些士兵都是入伍时间超过两年,并且身世清白,不存在什么隐患的可靠人员。
而李溰随陶东来检阅部队的同时,在广场四周围观的数千民众也都在观察这位盛装出席的朝鲜世子。
相较于那位经常出现在胜利港城区,动不动就会在某间酒楼包下一整层来宴的安南小王爷郑柞,这位朝鲜小王爷看上去要拘谨得多,亦步亦趋跟在陶东来身边的样子,倒是很像学生或者贴身秘书。不过远来是,三亚民众对于到访的朝鲜世子还是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用鼓掌和欢呼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民众的反应让李溰更是兴奋了,稍稍又将胸膛挺起了几分,好让自己在身材健硕的陶东来身边看起来不会太卑微。他刚才便已经注意到海汉执委会的这帮高官普遍身材高大,就连几名文官看着也都挺结实,比自己高了约莫有半头。好在李溰头上还戴着纱帽,视觉上倒是保证了身高不吃亏。
简单的阅兵仪式结束之后,陶东来便邀请李溰进入胜利堡,享用专门为他准备的接风晚宴。
根据李希的介绍,李溰大致明白胜利堡在三亚便如同景福宫在汉城一样,是海汉高官们日常起居和处理公务的地方。这地方虽然面积不大,但对外界却仍是十分神秘,李希进过数次胜利堡,但也只能去到有限的几处地方而已。
胜利堡从外面看就是一座小型要塞,有宽达丈余的护城壕沟,有错落有致的城墙,火力强大的城防工事,而进入其中则会发现里面的规划更像是一个综合衙门,许多政务都会在这里分送至各个机构进行处理。不过堡中到处都有值守的士兵,有许多地方别说是外国人,就算是海汉本国的归化籍官员都不见得有资格能进去。
三亚绝大部分地方都会对外国贵宾开放参观,但这其中并不包括胜利堡在内,李溰也不会例外。陶东来领着他径直就去到了胜利堡中的宴会厅,这边早已经准备停当,就等正主的到来了。
今天这个接风宴会的出席人员基本都是以海汉各个官方机构的公职人员为主,特别是朝鲜留学人员的对口接待单位,都各自派出了要员出席,以便能在第一时间与朝鲜留学人员做好沟通。
比如军方便是由国防部长颜楚杰亲自出席,而专司军事培训的古卫也被特地叫过来,以便在需要时能向朝鲜人说明相关的培训内容。当然了,有关于朝鲜这批军官学员的情况,他们也早就收到了钱王二人从前方发回的情报,对此已经有所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