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章不得不防
按照与郑艾的事前约定,不论此次行动得手与否,郑艾都会尽力向登州传回消息。为此郑艾还特地携带了数发军中用于传信示警的烟花,以备在确定行动结果之后向远处传出讯号,由潜伏在远处的人员将消息带出海汉占领区,再经等在古现镇的信使快马传回登州城。这样就算行动失败,登州城也还来得及采取一些备战措施。
但整整一天,都没有烟花出现在马家庄的上空,而郑艾等人如果没有动手,最迟当天入夜之前就应该踏上返程了。这两件事都没有发生,那就只能指向一个结果——郑艾等人采取了行动,但迅速被海汉给镇压了,甚至连报信的烟花都没有找到机会施放出来。
这个结果虽然没有太出乎廖杰的预料,但失望总是难免的,而且他也的确没想到郑艾等人竟然会连发出警讯的机会都没能争取到,这样看来必然是双方的战力相差过于悬殊了。但廖杰更加想不到的是,海汉对此事的关注已经持续月余,早已经提前摸清了郑艾的路数,并且在马家庄设下了圈套等着他自投罗网。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如果还能让郑艾等人放出烟花报信,那也显得海汉军太无能了。
廖杰一脸阴沉地打发了信使,然后向亲随下令,将侦骑部署到古现镇一线,对福山县方向的海汉人动向进行严密监视。尽管他还是坚持认为海汉人不会对登州城实施攻击手段来作为报复,但必要的预警措施还是要做到位才行。
至于郑艾等人的生死,如果要让廖杰来选一个结局,那他大概更希望这队人已经死得干干净净一个不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守住他们的身份秘密,避免海汉借此将战火烧向登州城。不过廖杰对此没有抱有太大的侥幸心理,既然行动已经失败,那接下来的形势走向就得往最坏的方面去考虑了。
廖杰在登州城里紧张不已的时候,芝罘岛指挥部也在召开会议,商量接下来的应对措施。包括陈一鑫在内的一众穿越者都在事发第二天回到了芝罘岛,听取陈一鑫汇报这起事件的来龙去脉。
正如登州城里的官员们所想的那样,海汉高官们的确不打算借此撕破脸大闹一场,在这个节骨眼上开战,对于海汉并没有太大的实际好处。而且在今年入冬之前,军方希望能够联合皮岛明军,对辽东半岛沿海地区的后金武装再进行一次清剿行动,尽可能为来年开春之后进军辽东扫清障碍。
“目前陆海两军都已开始在浙江舟山群岛集结,入冬之后北方舰队还是会和去年一样南下。我与石迪文将军已经商量好,今年冬天将在舟山群岛搞几次两栖作战的演习,为来年的春季攻势预热。”王汤姆向众人介绍道:“所以入冬之前对辽东半岛的这一轮清剿攻势非常重要,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才行。在这个时候,我们可能没有办法腾出手脚去对这起事件的主使者实施报复。”
王汤姆说后半截的时候,眼光一直看着陈一鑫,很显然他是考虑到陈一鑫的个人感受,才会对此作出特别的解释。事实上王汤姆在此之前也有过带舰队去登州城附近展示武力的想法,不过钱天敦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也就没有再坚持了。而且从大局来看,在这个时候为了这起事件改动原本的任务安排的确是有些不妥。
陈一鑫自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跟王汤姆唱反调,事实上他回到芝罘岛之前就已经得到了钱天敦的授意,让他在会议中与军方高层保持意见一致,以便进行后续的任务安排。至于要不要立刻对登州明军展开报复,陈一鑫倒也不着急,反正现在有刺活口在手,什么时候想跟登州城那边翻脸都能拿得出真凭实据。
“我没有意见,服从指挥部安排。”陈一鑫面色平静地表明了态度。事实上登州派来的这队刺根本就没有伤到他的机会,反而是让他在指挥此次行动的过程中又出了小小的风头。所谓的报复措施,其实更多的是要看海汉是否有从中获利的可能,至于陈一鑫个人倒是没有什么被对方触犯到的地方。
“稍后放出一点消息,让登州方面知道我们这边在进行备战,就足够让他们紧张一阵了。”钱天敦的意见显然要老成得多,一句话就解决了当下的问题。
既然是登州明军策划了这次刺杀行动,那必然会对失败后的结果有所防备,海汉只要稍稍作出要开战的姿态,心虚的明军肯定会有更大的反应。借此溜一溜登州明军,让他们紧张个十天半个月,也算是一种比较稳妥的报复方式了。
“光是放消息恐怕还不够,让我来添一把柴吧!”接话的人是骑兵营的指挥官哈鲁恭。
由于即将入冬,考虑到安全和补给问题,他的骑兵部队就不会随北方舰队去辽东半岛出征了,肯定是要留守福山县。不过既然登州明军主动送了一件差事上门,他也不吝利用这个机会做做文章,顺便也就当作对手下骑兵部队的训练了。虽然骑兵营的编制不大,但要折腾出一番热闹,骑兵显然要比步兵更容易达到目的。
哈鲁恭的主动请战很快便得到了一致通过,如果目的是要吓唬吓唬明军,而非与其接战,那骑兵的确是最适合执行这种任务的部队。只要不离开海汉控制区太远,骑兵的补给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事实上骑兵营对此早有演练,解决办法就是让骑兵营沿海岸线推进,而运送粮草补给的船只在海上同步跟随,这样便可以让骑兵营的活动范围增加不少了,必要时甚至可以将骑兵通过海路撤走。
在登州明军缺乏海上武装的情况下,这样的战术也无需过于担心被对方从海上抄了后路,所以风险也比较低。从福山县到登州城路程不过百余里,只需出动数百骑兵,便足以让登州城陷入到风声鹤唳的状态中了。
两天之后,两百余骑海汉武装骑兵从芝罘岛搭船到古现镇附近海岸登陆,然后直接入镇查抄了建材商人郑艾的商铺。古现镇上没有驻军,只有少量民团武装,不过这些人大多都是为镇上的地主士绅看家护院,并不会组织起来跟海汉人作战,何况这海汉骑兵来得突然,也根本没有给他们留出反应的时间。镇上民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关门闭户,绝不会尝试在这种时候去强出头。
不过作为福山县以西,距离海汉占领区最近的一个市镇,镇上也有不少与海汉打过交道,保持贸易往来的商户,见海汉人并没有在镇上大肆劫掠,便大着胆子慢慢走了出来,向海汉骑兵打听他们是为何而来。
很快镇上各处张贴出了戳有“海汉驻山东办事处”印鉴的告示,上面写明了海汉查抄郑艾商铺的原因——勾结乱党,行刺海汉官员。至于郑艾勾结的到底是哪门子的乱党,为何这事不交由福山县衙出面处理,告示上却是只字未提。告示上称此次出动海汉骑兵,只是抓捕相关涉案人员,对于无辜民众不会有任何侵犯,也算是起到一个安定人心的作用。
郑艾的铺子里当然也查抄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但哈鲁恭没有急于离开此地,而是在商铺门口等着,等自己的手下将这间商铺拆得七零八落,尘烟四溢。他就是要让古现镇的民众,以及那些在暗中偷窥的明军探子知道,海汉对于此事的态度并不会轻易姑息。至于告示上的写法,也只是有意留出了余地,免得跟登州官府直接翻脸。
这番抄家足足持续了半天时间,古现镇上从最初的人人自危,到后来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聚拢到商铺附近来看热闹。不过本地民众基本上没人知道郑艾的真实身份,只能感慨于海汉人的决绝,以及郑老板的不识时务——跟海汉人做生意这么好赚钱的营生,为何还要铤而走险去做不理智的事情。
哈鲁恭确信这番动作已经达成预计的效果之后,才下令收队。骑兵们扔下已经变成一片瓦砾的商铺,结队离开了古现镇。至于海汉骑兵从商铺中是否查抄到了钱财或是别的什么东西,旁观者也一概不知。
海汉骑兵离开古现镇不远,便在一处林子边缘停了下来。哈鲁恭拿着望远镜眺望古现镇通往北边季家镇的官道,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果然片刻之后,一骑快马从镇上冲出,沿官道往北去了。
哈鲁恭放下望远镜,轻蔑地一笑。他就是要放镇上的探子回登州去报信,让登州明军早点得到消息,不然自己这边动作做完,登州明军还茫然无知,那可就太浪费表情了。
第二天,距离古现镇二十余里的季家镇附近也出现了海汉骑兵的身影,不过这次海汉人没有直接冲进镇中有所动作,而是在季家镇以西的官道上驻足良久,然后悄悄消失在了原野中。
“海汉骑兵距登州城还有六十里了,大人,得拿个对策才行了,总不能坐等他们打到城下吧?”上官野听闻了侦骑回报的消息之后,便坐不住了,赶紧来找廖杰商量对策。他去年曾在奇山所驻扎了一段时间,算是近距离见识过海汉人的手段,直到年底才调回登州。而奇山所在他离开之后,也很快就跟福山县衙统一了步调,对海汉在福山县境内的动作一概视若无睹。
“慌什么,侦骑回报海汉骑兵不过两三百骑,这么点人能有什么作为?这登州城是几百骑兵能够拿下的吗?”廖杰沉着脸训斥道:“登州城驻军数千,难道还应付不了这种小场面?”
上官野道:“海汉骑兵未必敢来登州城闹事,但他们已经出了海汉所控地区,这势必造成民间人心惶惶,也不可不防啊!若是登州生乱,陈大人必定会将责任推到大人头上……”
“陈大人一心为公,岂是你所说的这种人?”廖杰马上予以了否认,不过他的语气却是有了些许的变化:“……但维护登州地界平安,乃是我明军职责,此事责无旁贷!”
廖杰与知府陈钟盛貌合神离,这事登州文武官员大多知道,上官野作为廖杰的心腹,也自然很清楚这两人之间的关系,自然要提醒上司。而廖杰当然不会在下属面前露什么口风,但可以借别的手段来表明态度——不能因为此事,被陈钟盛给抓了把柄。
廖杰虽然不敢主动招惹海汉军,但现在是海汉骑兵踏入了登州地界,如果一点应对措施都没有,那他这个指挥佥事的官印也可以早点交上去了。但他也很顾忌海汉骑兵的战力,如果将明军骑兵放出去太远,跟对方正面撞上发生武装冲突,不管谁胜谁负,这后果都会极为严重。
“传本官令,侦骑布防于登州城东、城南三十里,如有敌情,立即回报,不可擅自与敌人交手!”廖杰考虑了一阵,还是下达了一个相对保守的命令。他认为海汉派出骑兵的目的是在于骚扰,而非破坏式的进攻,否则大可不必在古现镇和季家镇表现得如此含蓄。而现阶段避免再次与海汉爆发正面冲突,才是稳定大局的首要条件,只要登州城不出漏子,陈钟盛应该也没法给自己安什么罪名。
哈鲁恭所率领的骑兵没有在季家镇外停下来,而是继续沿着海岸线向西北方向缓步推进。在距离海岸大约两三海里的海面上,一支由四艘补给船、四艘综合运输船和两艘武装战船组成的小型船队也正同步行进中。如果骑兵队在陆上遭遇明军大部队,那么四艘运输船就将是骑兵营的退路。不过在那之前,哈鲁恭会一直率队前行,如果明军不来阻拦,那么他就会一直推进到登州城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