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动手的理由
驻广办周边区域的兴盛繁荣,自然是有助于推广执委会一直以来所倡导的海汉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但遇到目前执委会下命令的这种特殊状况,就让驻广办十分为难了。
执委会真要在海南岛撕破脸开打,那驻广办这边肯定要先撤,否则风声一旦传到广州,第一个倒霉的就是驻广办这帮人。尽管目前这里也常驻了大约一个连的武装人员,有一定的安全护卫能力,但如果广东城里的大官安心要端掉驻广办以儆效尤,那这点人手恐怕还没法阻止大明的军队采取行动。退一万步讲,就算驻扎广州的军力护得住干部们的安全,执委会大概也不会愿意用穿越者的性命去冒这个风险。
执委会是一片好心,然而驻广办想要执行这个命令却难度极大。别说整体撤离广州,就算有一点风吹草动,马上就能影响到广州的商圈。去年开发香港岛的时候,执委会一纸调令将游益汉从驻广办调去了香港,然而这个正常的人事调动消息在传出去之后,被某些人解读为“海汉可能会放弃广州附近的船运生意”。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游益汉是驻广办的货运主管,所有广州至三亚间的货物运输业务一直都是由他在负责管理。而这样的小道消息在市井间传播得极快,直到两家为驻广办做事的力工行会找上门来问询,驻广办才反应过来并开始辟谣。
如果驻广办要在开战前撤离广州,毫无疑问对于海汉的名声将会形成很大的冲击,更有可能影响到众多依附于驻广办谋生的民众对海汉的信心。这对于刚升官不久,怀着一腔热情准备在广东大干一场的马力科来说,的确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
“老马,执委会的命令,最终还是得执行,现在距离行动应该还有一段准备期,我看还是抓紧时间好好盘算一下,想想到时候用什么合理的理由安排大家离开广州。”虞尧看过电文之后,在旁边劝慰道。
“离开容易,回来难啊!”马力科叹道:“我们花了两年多时间才把驻广办经营到现在的地步,要是一走,这地方就会被广州官府给接管了,到时候想再要回来就难了!”
虞尧笑道:“老马,你现在可是广东大区的首席行政官了,老盯着驻广办这个小摊子可不行。等我们再回来的时候,你觉得驻广办还会局限在珠江北岸边上这百十来亩地吗?”
“话虽如此,但是……哎,算了,我得安排时间去一趟番禺,那边估计比驻广办更麻烦!”马力科听了虞尧的劝说,总算是稍稍放松了一点。
番禺的情况正如马力科所预料的一样,要远比人员不算太多的驻广办更为麻烦。李家庄移民营地的人口常年保持在千人以上,遇到船期紧张或者偶有自然灾害发生的时期,人口高峰可达三四千人之多。这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等待乘船前往琼州岛的移民,属于海汉自己的人手只有两三百人。
但如果要安排撤离,运力就将是很大的问题,这么多人员和物资,至少要安排二十艘大船才有可能全部运走,这涉及的可就不是海运部一家的事情了,商务、民政、军方等多个部门都得动员起来配合行动才行。
此外,番禺这边还有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就是李家庄的存在。作为跟海汉合作时间最长,关系最为密切的伙伴,李家肯定是海汉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对象。如果李继峰点头,那么海汉将李家所有的人员的全部送去琼州岛定居也不是什么问题。但李家名下的生意已经经营了两百多年,“福瑞丰”分号更是遍布广东各地,要放弃这么好的经营状况,不管是李继峰还是海汉,恐怕都会觉得相当可惜。更何况李家庄上有不少七老八十的老人,未必肯在这个岁数还背井离乡出去避难。
番禺移民营地的主管沙喜现在拿着大本营发来的电文,就有一点不知如何是好。按照安全部所制定的保密等级,这封电文的内容只能在穿越者内部进行传阅,连归化民干部都不能告知,自然也不能提前透露给李家人知道。但如果不让李家知道内情,又如何能让他们去提前准备撤离行动?
沙喜看完电文之后就差点跳脚,如果不是顾忌到办公地点内外都有不少归化民,他真的很想骂一骂执委会,一拍脑门就把命令给下了,也不考虑一下这命令执行起来是否具备可行性。
“沙喜,急着把我叫回来有事?”萧良风尘仆仆地走进来问道。他一早就去了移民营地,去处理几件移民之间的民事纠纷,得到沙喜的通知后就匆匆赶了回来。
“你先看看这个,大本营发来的电文。”沙喜一脸阴沉地将电文递给了萧良。
“这……”萧良看了电文内容之后也一时无语,本地的状况他是很了解的,大本营这命令想要执行的确是有很大的难度。移民营地加上李家庄的人口起码有两三千了,这么大的家当,哪是短时间内说搬就马上能搬完的。
“领导张张嘴,下面跑断腿啊!”沙喜感叹道:“执委会这命令倒是下的简单,可就没人想想怎么执行得下去!”
萧良对此也显得很是无奈:“但不撤也不是办法,真要把海南岛收了,广东这边的官府肯定要跳脚啊!到时候我们在广东的产业就是首当其冲,不过好在广东这边水师力量有限,只要出了珠江口,大概就拿我们没法了。”
抱怨归抱怨,但事情总还是得去做的。其实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执委会作出这么大的决定,肯定也是权衡了利弊得失才得出的结论。海汉在广东的利益和关系网势必会因此遭受到很大的冲击,但相比于获得整个海南岛作为未来建立政权的领土,显然执委会认为后者能给穿越集团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好处。而当海汉与大明的关系由附庸变成了国与国之后,很多事情处理起来就不用再那么畏首畏脚,反而会变得简单一些。
至于说大明会不会因此就封闭了海汉的贸易渠道,执委会认为大明应该会采取相关的措施,但效果肯定很有限,因为现在的双边贸易已经涉及到大明权贵阶层的利益,禁贸就等于禁了这些人的一条大财路,即便朝廷向广东下了这样的命令,也很难在地方上得到贯彻和执行。
退一万步说,广东官府如果真打算照做,那么海汉也可以凭着坚船利炮硬打出几处通商口岸。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形态,或许会提早几百年出现在这片大陆上,所不同的是这次采取武力解决方式的将不会是西方列强,而是同根同宗,却具有更加先进社会形态的海汉政权。
当然如果要严格来说,其实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形态已经有了操作的实例,就是海汉在安南所采取的统治手段。不过安南朝廷由于经济和军事领域对海汉都有极大的依赖性,因此对于海汉的殖民主义并没有采取强硬的抵抗手段,反而是予以诸多的配合。而整个安南国的对外海上贸易,现在几乎有九成都是被海汉所掌控,军方的年轻军官大多出自海汉的训练营,掌权的家族也几乎都与海汉有着深度的贸易合作,这些都为海汉加强对安南的政治、经济、文化渗透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而执委会想要将这一套已经在安南取得了成功的模式,逐步搬到大明这个对象身上去实施。当然了,安南与大明的状况有着诸多不同,想要在大明这个庞然大物身上割肉,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海南岛的全境占领,正是执委会这一套发展方案中的第一步。
虽然现在的海汉已经并不畏惧跟大明开战打上几场,但如果能够尽可能地减小损失,执委会还是会为此而去尽量争取。而在开战前提早撤离驻广东的办事机构和人员,也正是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尽管操作起来不会太容易,但相比于执委会目前所筹划的另一件事来说,其实这些倒反而算是简单的了。
“今天已经是为了这个事召开第三次讨论会了,希望各位能够多拿出一点可行的办法来讨论。今年的行动最迟会在十月开始发动,所以我们顶多就还有四个月左右的准备时间,希望各位都能意识到这一点。”陶东来环视在座的众人沉声说道。
执委会专门多次召开会议所讨论的议题,就是如何找到一个合理的开战借口。
以现在海汉民团所具备的战斗力,要打下海南岛北部依然属于大明统治下的几座城市,并不会有特别大的困难,无非就是多花一些军费而已,而这部分的花销完全可以从战后的各种收获中得到弥补,单纯算经济账肯定是有赚头的。
但如果毫无理由地直接对大明宣战,海汉在道义上就处在了很不利的位置。毕竟海南岛这地方一直是大明国土,海汉只是个外来户,虽说最终拳头大才是硬道理,但鹊巢鸠占这种名声终归是不太好听的,也不利于海汉在今后宣传自己高大上的正义形象。
毫无疑问,海汉在本地民众心目中的形象还是相当不错的,整个南部地区,特别是三亚周边,民间几乎快要将穿越者们奉为神明了。而在政治影响力不那么强的北部,海汉也一直都是以乐善好施的良心富商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执委会并不希望这些正面形象在顷刻间崩塌,就算要开战,至少也得师出有名。
然而这个理由却并不是那么好找,海汉在岛上的发展,其实并未受到大明官府的过多干涉。这当然也与大明在琼州岛上的统治基础并不是特别牢固有一定的原因,特别是像黎苗地区的事务,地方官府根本就没有多少插手的机会。而对于海汉的不断扩张,岛上各地的官府也极少采取敌对态度,更多的是收完好处之后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你海汉人不竖旗造反,那我就安心收钱装透明。
地方官府的这种绥靖态度,反倒是让海汉很难找到动手的借口。按照本来的规划,如果花上五到八年的时间,慢慢用各种渗透方式来逐步控制全岛的各个城市,然后以和平的方式来吞并这些地区,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案,然而现在羽翼提前丰满,上上下下都不愿意再花上几年的宝贵时间来慢腾腾地搞和平演变了。
何夕和王汤姆环岛一圈的考察,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北边的几个城市不太可能和平交接,仍然需要靠武力手段夺取。鉴于对手的实力有限,这仗怎么打倒不是最大的问题,反倒是以什么理由开打,成为了困扰执委会的烦恼。
前两次的会议并没有讨论出一个具体的结果,虽然执委们各抒己见,但说实话没有什么可行性比较强的方案被提出来。主要是“占据大义”这个出发点的难度太大,这可不是占下一个崖城或者整个崖州的问题,而是要占领这三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什么失踪几个人口,或者是损失几宗货物之类的小打小闹理由,根本不足以搬上台面来当作开战的借口。
这次会议跟前两次其实也差不多,众人乱哄哄地议论一番之后,也还是没有讨论出一个像样的方案。陶东来环顾在场的人,见只有老成持重的袁若修老爷子一直没开口,便抬手示意众人先停下:“袁老爷子,今天您一直都没发话,有什么高见不妨指点一下我们。”
袁若修缓缓地说道:“其实我也没想出什么具体的办法,不过倒是有个思路。”
“老爷子请讲!”陶东来连忙应道。
“大家说来说去,其实原因就一个,就是我们不好撕破脸跟大明动手嘛!”袁若修缓缓地说道:“既然我们不方便动手,那不妨另外找一家来当这个恶人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