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祖父是朱元璋朱允熥赵宁儿 > 第200章 蚕吃人
    翌日,奉天殿中,老爷子和朱允熥召见杭州知府张善。

    这一次,老爷子的脸上没了上回召见时的和气,而是有些冰冷。

    “臣..........”

    不等张善见礼,老爷子就开口说道,“行了,一天净看你们磕头了,你们不累咱都累了。有磕头那功夫,够说好些事了!”说着,扬扬手里的奏折,问道,“你的折子上说,杭州一带,种粮食的耕地只有十之二三,确有其事?”

    张善不动声色的看了一下皇太孙的脸色,看到后者点头之后,俯首大声道,“回陛下,确有此事。”

    “这些地方盛产棉布,丝绸等物,工坊沿河而立,城中百姓近半数都在工坊帮工,民间也是男耕女织,每年所出棉布丝绸等物,数以万计。”

    “但饶是如此,天朝物产依然供不应求。臣进京之前,有色目商人在杭州最大的织造坊,一口气下了五万匹丝绸。”

    顿时,朱允熥看到老爷子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惊愕。

    莫说老爷子,就算是朱允熥其实心中也是惊讶不止。私人的织造坊,居然能有五万匹丝绸的产出?须知,丝绸之所以珍贵,乃是从养蚕到种植桑树都是一个细致的漫长的过程,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精力。

    民间一个作坊就能织造五万匹?大明三个官办的织造厂,加起来一年也不过才十几万匹的产量。

    “五万匹?多大的织造坊?”朱允熥开口问道,“有工人多少,养蚕种桑的农人多少?”

    张善回道,“殿下,是一间织造坊接过,随后联合其他的织造坊一并织造!”

    原来是联合分包的形式!

    朱允熥明白了,不过心里仍旧赞叹古人的商业智慧。

    “其实以孙儿看,江南之富不在鱼米,就在桑蚕!”朱允熥微微侧身,对老爷子说道,“孙儿在浙江办案时,也暗中查看过。乡下的农田种了桑,每年不管产出多少,那些织造坊都是全包的。”

    “虽然江南一年两熟鱼米之乡,但是农田的产出和桑田不能相比。农人男耕女织,桑有人买,产出的生丝有织造坊收。而且,因为种的不是农田,交税时候可以直接用银钱,或者桑麻或者棉布生丝抵税!”

    “城中百姓也是如此,男人在织造坊做工,女子在家织布,虽然辛苦了些。但是家家的手里,都有能见到现钱。有了现钱,地方才能更加繁华!”

    说着,朱允熥笑笑,“江南吴地百姓的赋税,一向是天下其他地方的两倍,若是让他们交粮,就算是年年丰收,也不堪其重。反而种桑养蚕之后,交了税也能一家富足。”

    其实,朱允熥这话的含义中,最关键的地方在最后一句。当年老爷子和张士诚争夺江南基业,张士诚打仗虽然不怎么样,但是从不横征暴敛。即便是最后苏州被围,没有军粮的时候,都不愿盘剥百姓。决死杀出,以至被俘。

    所以,浙江之地,百姓怀念张王,私下广设张王庙。再加上老爷子出身淮西,一向为浙人轻蔑。是以,大明立国之后,老爷子恼怒之下,浙人的赋税是其他地方的两倍。

    这算得上,是老爷子为政的一个瑕疵。

    此时,老爷子沉吟着开口说道,“耕地十不足三,万一要是有点天灾人祸,就要闹灾呀。银子再好,也不能当饭吃!”

    “百姓的产出现在看着甚丰,可那是因为朝政清明,地方官商不敢大肆上下其手。若是朝政不明,官员商人贪婪。他们联合起来,低价收购百姓的产生,克扣工人的工钱,会如何?”

    “咱虽然没做过买卖,可也见过。偌大一织造坊,必有库存。那些商人联合官府,想要低价收购桑田蚕丝等物。只需一年不收,百姓就要叫苦连天!”

    越是和老爷子接触久了,朱允熥越是能感觉到老爷子不寻常的一面。简单的几句话,就点出事物最坏的一面。

    百姓手里是有余钱,暂时的生活好了。可是一旦太过依赖这些,就会被垄断。届时织造的商人们,垄断了收购的价格,百姓没有门路,只能白白受他们的压榨。

    到那时候,想再转头种地,都来不及。

    经济这个东西最具有两面性,没有累积到一定程度,肯定要有人受剥削,肯定有坏处。只有累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见到好处。

    钱,没有不带血的。

    朱允熥经过了深思熟虑,也想了,看到了其中的的坏处。

    江南之地肯定是要发展手工,织造业的。帝国未来转型的出路,就在于此。因为从现在开始,再往后几百年,工业革命之前,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之前。

    所有的财富,都为了中华的产出而疯狂。

    就好像后世英国的羊吃人,即便是他不刻意的推行江南商业。在原本的时空中,江南之地,为了保证大明的财政,也是蚕吃人。

    “看似繁华,其实最终受惠的还是商家,是地方大族,是官员。”老爷子继续沉声道,“若真赶上灾年,都种了桑养了蚕,就会粮食不足需要朝廷的赈济。就算没有灾年,长年累月被盘剥,百姓拿什么交税?”

    “如此以来,就算是一直风调雨顺,天下太平,朝廷清明。也管不住江南的耕地越少,桑田越多。咱记得朝廷的三大织造厂,每年织丝绸十几万,如此就需差不多三十万亩桑田。”

    “这还是光是官造的,没算民间!”

    “陛下,其实在臣看来,也算不得坏事!”张善忽然开口说道,“江南财税一向是国朝之重,地方上赚到了钱,朝廷才能有钱。若陛下担心天灾,百姓缺粮,可广设官仓储备.........”

    “咱说的是一旦官商勾结,垄断织造,盘剥百姓之后。”老爷子怒道,“越是天下太平,这种事越多。和商人们盘剥赚来的钱相比,朝廷收的那些算得上什么?假以时日,天下承平日久,官商富了,朝廷收入还是那么多,而百姓越发穷困。”

    “百姓穷困,朝廷收来的钱还不够贴补?这笔帐你张善算不出来?”

    张善被吓得顿时不敢再言,而坐在老爷子边上的朱允熥,不住的对张善打眼色。

    “你是不是要说,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世上的事,不可能两全其美对吧?”老爷子哼了一声继续道,“咱原先看你张善还是一个老实的,干实事的官员,这才去了浙江多久,也变了?”

    “臣不敢!”张善大惊,赶紧跪倒。

    老爷子看着他,片刻之后,开口说道,“其实你心里想说的是,只要江南财税广袤,即便是苦一苦百姓也是可以的吧?”

    “苦一苦百姓?咱没读过多少书,可也知道,天下富足不是靠着让百姓苦一苦就能做到的!”

    “这一苦,不是苦几年,也不是几十年,而是苦几代人。表面上看着繁花似锦,烈火烹油。而百姓的日子仍旧要精打细算,入不敷出。”

    “这一苦,百姓就永世不能翻身,只能累死累活给别人赚钱!”

    “朝廷不得利,百姓也不得利,谁得利?”

    张善已经冷汗淋漓,磕头如捣蒜。而朱允熥则是暗中心急,却不能开口。

    “这张善万般都好,就是嘴笨,心里有想法却表达不出来!”

    朱允熥心里想着,嘴上终于开口,“张善,你说不算是坏事,是不是有什么话没有明说?”

    张善如蒙大赦,开口道,“陛下,殿下,臣有一议,可官民两利!”

    “说来听听!”朱允熥说道。

    “收税,收商税!”

    ~~~晚点,还有。今天是母亲节,我父亲去世后,第一个母亲节。

    我印象中,老妈是特别独立刚强的人,在父亲去世之后,拒绝和我一起生活。父亲去世之时,也没如其他妇女一样,哭天抢地以泪洗面。而是还不断的劝慰我,要坚强,要勇敢,要看开些。

    但是渐渐的,我发现母亲越发的依赖我。

    因为,我成了她的唯一。

    朋友们,我们都长大了。或许,读者中很多朋友也没有长大。

    但是无论如何,请听我这过来人一言,以心尽孝,越早越好。

    一个电话,一声问候,足以让母亲感到快乐。

    若你离家在外,记得打电话。若你在家,请买一束鲜花,一个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