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其他小说 > 侯府孤女的荣华路 > 第191章 追封
    线索一路从那两个被灭了口的婆子身上往下查,当初放印子钱的账簿虽已被湘王妃销毁,但湘王府横空多出来的财帛家产却销毁不了。

    各地的茶园,布庄三十余座,置办下的田产足有几万亩,再加上大大小小的铺面和分散在各个账面上的银子,这样的财资已经快抵上半个国库了!哪里是个闲散亲王能积攒下来的?

    老安王早知皇帝委任自己来查案,就不会是个小事,但亲眼看了这些账目,还是气的面色铁青,眉头紧皱。

    也怪不得湘王妃嘴这般严,她该是心里清楚,若只是谋杀官家夫人,最不济也就是她一人偿命,可这账目被翻出来,整个湘王府都会被她给拉下水。

    有了这个缺口,后面的事情就都好办了。没用多久,李氏伙同湘王妃私放印子钱的事情就被查了个水落石出,与此同时,被查出来的还有被她们逼死的几十条人命。

    那些欠债之人大多都是贫苦百姓,平日里的生活都难以为继,为了还债,被逼无奈之下只能变卖土地家产,卖儿卖女,甚则被逼到没有活路的,干脆就一死了之。

    李氏和湘王妃所敛的钱财上,全然都是他们的血泪。

    光天化日之下,断了一条手臂的李氏被刑部官差从侯府押走,府中无一人敢出来阻拦,全都缩在大门里,又惊又惧。甚至三房和四房的人还在破口大骂,嚷嚷着李氏就是个祸害。

    墙倒众人推,朝堂上参奏永定侯府的折子络绎不绝,御史台更有人谏言,言道贵妃如此出身,实在是不堪为后,望皇帝重新考量皇后人选。

    永定侯府的兴衰,朝中各方人马都没曾看在眼里,他们在意的,是皇后的位置上坐着谁。

    这一回的谏言有理有据,皇后乃一国之母,立后,立的是天下女子的表率,立的是贤德淑顺。皇后不说出自世家大族,怎么也该是个清白人家。永定侯府立身不正,触犯国法,鱼肉百姓,贵妃身为顾家女,自是再无缘于后位。

    皇帝就算宠爱贵妃,也该以国为重,以礼为先,不可耽于情爱,感情用事。

    ……

    只可惜,皇帝并没有如朝臣所想那般,放弃立后的心思,礼部仍旧在有条不紊的准备着,所有参奏贵妃的奏疏也都被留中不发,甚至在对永定侯府的处置没定下前,一道追封前永定侯顾丛炣为从一品骠骑大将军的旨意就传达了下来。

    不仅拟定了‘武毅’二字为谥号,除此之外,皇帝还亲自执笔,为其撰写祭文。

    追封的旨意是当朝下的,祭文是老安王读的,顾丛炣生前所有的功绩,无一疏漏的全被写了进去,不说曾在沙场上的护驾之功,单说其镇守边关数载,收复失地,护佑西境百姓,甚则以身殉国,就无处容人诟病。

    朝堂中的一众大臣:“……”

    显然,皇帝是要把贵妃一脉的荣辱与顾家分割开来,这道旨意一旦走过了朝堂,那无论永定侯府是何下场,贵妃也都是忠烈遗孤,谁还敢置喙她的品性出身?

    有大臣硬着头皮出列奏道:“还请陛下三思,先永定侯的功绩自是不菲,只当年该有的封赏,都已给了,实在不宜再度追封。”

    同一份功劳,哪有加封两次的道理?论功行赏也不是这么个论法。

    “且那一役我军五万,对西戎三万,却险些关隘失守,还是先顾侯用兵不当之过,若非其以身殉国,忠君之心可鉴,便是当初的恩赏也不该有,今日又何谈追封?”

    “望陛下三思!”

    “望陛下三思……”

    太极殿中的朝臣跪了大半,都是请皇帝收回成命的。

    顾丛炣领兵打仗的能力毋庸置疑。先帝后期朝政混乱,西戎大军虎视眈眈,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不少,多是以大晋战败,割让城池,许嫁公主收尾。在那连军饷粮草都短缺的时候,顾丛炣却能先后收复六座城池,一路打到庐明关去,以此为界,叫西戎不敢来犯,自是莫大的功勋。

    之所以战死后没有追封,只给了银钱作为封赏,就是因为他最后一役的惨败争议极大。五万将士十之有九随他埋骨沙场,要不是援军及时赶到,庐明关怕是都守不住。

    功过已经算不清了,但当初该给的哀荣,已经给了,顾丛炣终归还是戍卫边关,收复失地的英雄,没人深究他最后一战的过失,又何必旧事重提呢?若真要正儿八经的议一议,没准儿最后不仅是追封没得到,反而污了身后的功与名。

    皇帝依旧是稳稳的高坐上首,抬手一挥,林常青就会意地将早已准备好的东西交给大臣们传阅,那是从曹家的密室中抄没出来的书信,也是曹家与逃窜往西戎的梁王相互往来的凭证。

    皇帝之前按住不表,是为清查潜在暗中的西戎探子,梁王余孽,如今该清理的都清理完了,也自是该公之于众,给顾丛炣一个公道,也是给顾瑾一个交代。

    “时过境迁,诸位卿家怕是对那一场战事都已所知不多了。”

    “当年顾侯战败,从来都不是用兵不当,而是副将叛变。”皇帝扫视过神色各异的一众朝臣,沉声道:“曹家与梁王余孽勾结甚深,当年之事,朕已查的分明。乃是曹家威逼副将投毒叛变,意图引西戎大军从庐明关长驱直入,以助梁王之子重登大宝。”

    “这是曹家所犯罪孽,若非顾侯拼死守住了庐明关,又何来今日?”

    “顾侯无过,反有匡扶社稷之功!”

    这句话皇帝说的铿锵有力,威仪的声音在殿内久久回荡,看着那一封封曹家通敌叛国的罪证后,朝臣们也再无力反驳,要么叹息,要么沉默。

    若事实当真如此,那顾丛炣的追封,便再无人能阻,他也当得起这样的恩赏。

    经历过三王之乱的老臣们都还记得当初皇帝刚刚继位时内忧外患的处境,那时的大晋,已是大厦将倾,经不起半分风雨。若当初曹家的阴谋得逞,西戎携梁王余孽闯过了庐明关,会是一片什么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