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其他小说 > 古代重组家庭日常 > 第 242 章 生病落榜
    唐家生意一落千丈,杨应和新接几桩嫁妆活,手头上的活做不完。

    正急缺木匠,宋大江帮着介绍了一个老师傅。

    家具门窗都会做,先前搭着一起做过不少活。

    人是隔壁张庄的,是个老木匠,年近五十,身子极是硬朗。

    张木匠头天来,还带着一个年轻小伙子,自称本家侄子跟着他学做木活。

    小伙子名唤成业,学了有两年,手艺半成。

    宋大江介绍来的人,杨应和自是信服,当即交了活给他做。

    张木匠手艺自不必说,该做什么,怎么做,活做的很不错。

    张成业是个勤快的,帮着打下手,锯木开料拉线凿洞样样活都做得。

    两年没白学,看着下了功夫的。

    铺里做工的,连带隔壁建屋的,算起来有二十个人吃饭。

    快至晌午,宋腊梅洗手进灶房来帮着一道做活。

    两边做的都是体力活,需得吃干的,蒸了一锅杂面馒头,又混着炖一大锅菜。

    里面切了肉片,看着油花花的,伙食不错。

    吃饭时喜月几人待在堂厅里,其余人在院里阴凉处。

    张木匠与杨应和,宋大江闲扯话,挺合得来。

    一日活做下来,双方都满意,定了做长工。

    第二日张木匠一个人来的,做着活几次欲言又止。

    杨应和看在眼里,趁着喝水歇息的时候直接问了出来:“张叔,你可是有话说,尽管直言。”

    张木匠放下碗,拉他到一边:“我也不瞒你,昨晚上才知道,成业去年向你家妹子提过亲。”

    杨应和记得是有这回事,只知道是张庄的,却不知就是成业。

    “他来前并不知道,来到铺子知道了,怕连累的我没活做,没吭声,回去时才提了这事。”

    杨应和问:“所以他今儿才没来?”

    张木匠点点头:“你妹子在这,他怕你们心里有想法,觉得他是故意的。”

    又道:“我估摸着你家的活能做长,自家侄子想把他手艺带出来,我两个儿子不耐烦做木匠,这手艺不能丢了,教给侄子也是一样。”

    杨应和听明白他的意思了,想带着成业来做活。

    于是问:“他成家了吗?”

    张木匠叹一声:“就是没成家他才不好意思来,要真成家了,倒无所谓嘞。”

    杨应和觉得这没什么,只是提过亲没成,不是多大的事。

    赵春兰经过听到一嘴,插话道:“要不我先问问腊梅的意思?我想着她不会介意。”

    要是别的关系,像李庆有这样的,肯定不会硬凑到一起做活。

    拎着水壶过去隔壁,唤了宋腊梅到一边说话。

    喜月过来喝水听到了,惊奇道:“怎么会这么巧?”

    赵春兰道:“谁说不是呢,他不说我们都不知道,今儿没来,怕咱多想。”

    宋腊梅拿袖子抹汗:“让他来吧,大哥铺里正缺木匠,不过就是说过亲,又不是别的,不用这样忌讳。”

    赵春兰真心实意道:“你别管缺不缺木匠,得要你心里舒坦,你别别扭扭,我们看着也不是滋味。”

    宋腊梅笑:“我真不介意,和他又没什么事,不怕人说道。”

    “大哥嫂子疼我,要真为了我不顾生意,我心里才难受呢。”

    “让他尽管来,只要他不介意就成。”

    赵春兰观她不似违心话,放下心来:“妹子说的对,又没啥咱就大大方方的。”

    她走后,喜月和宋腊梅一道做活,小声道:“觉得他挺讲究的,他要成心瞒着,咱一时也不会知道。”

    当初张家婶子上门说亲,没几个人知道,看宋大江样子,他并不知情。

    若不然也不会冒然将人介绍过来。

    宋腊梅点头:“他们没对外传,这家人行事不差。”

    喜月想说小伙子想来也不差,怕她多思不自在,没去提。

    隔日,张成业来做活,人规规矩矩,大大方方,没刻意往宋腊梅身边凑,更没刻意盯着她瞧。

    赵春兰看在眼里,私下无人时忍不住和喜月说:“要是腊梅和他凑一对也挺好。”

    喜月瞧着也不错,但姻缘的事说不好,不是合适就能成的。

    日子忙碌平静过着,转眼就来到月底。

    葛老爹送刻好的雕板过来,带来一个不好的消息,葛天冬落榜了。

    考前明明很注意,谁知第一场考试下来就头重脚轻,许是头天洗澡的缘故,见凉气生病了。

    虽及时找郎中看了,吃着药终是不舒坦,从而影响成绩。

    勉强进到第三场考试,终是答卷不理想,位列副榜第二。

    却也是落榜了。

    葛老爹满是遗憾与自责:“怪我,人家都有人陪着,仔细照顾着,我去服役,又想着省钱,就没想找个人陪着一道打点他衣食。”

    “就差那么一点点,就不是上副榜,而是正榜了,怪我啊。”

    他连连叹气,手抹脸:“连他的夫子都说可惜,本来应是能中的。”

    张木匠跟着叹气啧声:“是可惜了。”

    杨应和劝道:“他有这个真学实材,来年定能中,好事多磨嘛。”

    三年两考,来年亦有院试,身子原因落榜总好过学问不行。

    葛老爹叹气道:“我们也是这样劝他,他自个心里过不去,觉得一次不中浪费了那些银子,又给家里添负担。”

    “把自己关在屋里两天都没出门了,真怕他想不开。”

    张木匠道:“这孩子是个懂事的,你们多劝劝,银子是身外之物,别钻牛角尖。”

    杨应和也是劝他:“银子的事别让他多想,咱这是老乡能帮肯定会帮一把,不会眼睁睁看着孩子因为银子耽误科考。”

    葛老爹感激的不行:“借的银子一时是还不上了,你还能说这话,我都不知道咋感谢了。”

    杨应和意有所指:“咱都是自己人,说这外道话做甚。”

    虽说葛天冬这回没考上秀才,以后有的是机会,这小子还是很有前途的。

    很看好他。

    并没有一次未中,对他有所看轻。

    葛老爹见他这态度,对这门亲更是满意,只不过孙子才落榜不好提。

    过些日子再说。

    杨应和自是不急,喜月这会子心思全在铺子上,压根不想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