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月十五,喜月她们更是忙不停,做糕卖糕一天到晚就没个闲的时候。
铜钱收进来都没空去数。
直忙到腊月二十八最后一个集,村里人也都把要的糕取回去。
喜月在西间里串钱数钱,赵春兰和欢儿收拾铺子灶房,把用具洗干净收起来。
李庆有找过来,早早就把糕钱结了,又让她们没事去看看腊梅。
婆媳两人不争不吵,可也不怎么搭话,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话也不能明说,只说她坐月子闷在房里不好受。
喜月笑着应下,还夸姐夫细心。
碎银子铜钱数一遍,这个月竟赚了十贯钱。
要知道农人一年忙到头,地里出息顶多能有这些,地少的还不算。
九月底开张,这三个月赚了十六七贯,除去存货占的钱,喜月手中剩十五贯。
这还不算平日的小开销,虽说两人也没花过什么钱,几百文总还有的。
结六百文给赵春兰做工钱,又与大哥商议把后面三个月的赁金先交了。
本来说好三个月内付的,忙起来都忘了。
三两的赁金,杨应和拿出二两,头三个月的还欠着,喜月也就没推让。
拿出一贯钱,让他给送去。
贾老板知道他们忙忘了,也没来催,送钱过去的时候笑呵呵收下了。
剩十三两多,大都是铜钱,占地不方便存放,趁钱庄开还着门,唤大哥一道去换成银子。
路上杨应和苦笑:“你可比大哥能干的多。”
他也是从年头忙到年尾,手里都没剩余什么钱。
喜月安慰他:“等大哥明年生意好就能赚钱了。”
杨应和叹气,别人家手艺也不差,生意想一下子做起来,很难。
换两个五两的银锭,其余是些散银,趁天还不是太晚,和欢儿两人回了村。
当着宋常贵的面把五两银子交到杜巧娘手上,简单把账目说了说,之前的欠账也都算还上。
无债一身轻,她笑着去逗圆月,四个月的娃一逗就咯咯笑,笑声让人听着都愉悦。
闲话着明年准备买头驴:“宋叔一天到晚推磨,竹编的手艺都丢下了。”
宋常贵笑道:“推磨可比竹编赚的钱多,你买头驴回来,我活更少了,拿利钱都觉得难为情。”
“你收粮收料,到时候养驴,磨粉都是活,活也不少。”
喜月笑一声:“就是没活,说好的利钱还是该给,当初要不是你帮着说服娘,这买卖我们也做不成。”
这会子宋常贵就觉得自己赚大了,讨了个媳妇生了个闺女,还有这赚钱的买卖。
他是三生有幸,才娶到她们娘。
闺女能干有出息,杜巧娘也高兴:“明儿回来我给你们杀鸡吃,都忙瘦了,这两个月辛苦了。”
家里没床没被,二人还得回镇上住,临走前喜月说:“明儿我们先去看看大姐,再让大哥帮我们把被褥拿回来,就住家里了。”
镇上不能离人,嫂子肯定要陪大哥住镇上,她们两个回家住,也能帮她喂喂鸡。
再者房子久不住人,容易败坏。
“别麻烦你大哥了,我让你们宋叔去,刚好一道去看看腊梅。”
“也行吧。”
喜月在圆月脸上捏一下,肉嘟嘟的手感很好:“姐走了,明再回来看你。”
圆月张嘴就乐,手脚乱抓乱蹬。
二人手挎着手朝镇上走,一身轻快,盘算着把宋叔那件褂子趁夜缝好,再给家里人买点什么?
赚钱不就是为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让他们乐乐呵呵的。
欢儿想给杜巧娘买根银釵,她的首饰之前都当掉了,那根石榴花样的也没能留下来。
“你送值钱的钗,那我送什么?娘又要说我不如你了。”
喜月只是打趣,笑过后说:“你想送就送吧,反正是你赚的银子。”
当夜两人点着油灯,把褂子缝好才睡下,次日一早趁宋常贵还没来先去了银铺。
进铺欢儿就要石榴纹银钗,掌柜认得她们也没多要价,一支近二两银子。
欢儿要喜月挑一样,她给付钱,喜月没要。
付完钱,欢儿扯着她去了布铺,家里大大小小每人给扯了一块布。
喜月说没必要这样做,她非要:“你不是说挣钱就是给家人花的,我花钱高兴。”
知道她存的心思,喜月也就没再拦着:“就这一回,以后可不许这样了。”
周娘子跟她们也是熟人,买这些布便宜不少,又送一些布头,可以补衣裳,也能桨鞋底。
回去时宋常贵已经等着了,喜月只说去买布了,欢儿给宋腊梅和淑惠也买了一块。
淑惠是李庆有给闺女取的名字。
李婆子本想取盼儿,宋腊梅说什么也不同意,婆媳两人因这事更是不对付。
他们都还不知道这些,说笑着朝李家去。
即使是二十九,李家的豆腐生意仍没停,李老爹守在铺里,看他们来笑呵呵让进家去。
李庆有在洗尿布,笑着起身迎着进屋。
李婆子在灶下挤着笑脸出来打招呼。
宋常贵挤着笑回她,闺女的屋不好进去,宋腊梅把小娃抱出来堂间给他看。
自打生娃后,喜月就没来看过她,照面后微微有些吃惊:“大姐怎么瘦这么多,身子还没养好?”
宋腊梅笑了笑:“娃吃着奶,瘦也是正常的。”
喜月不懂这些,信以为真,关切道:“你也多吃些。”
欢儿拿出布:“这是我和喜月送给大姐和淑惠的。”
“大姐都没给过你们什么,哪能要你们的东西?”
宋腊梅推着不肯要:“你们开铺子也是赚的辛苦钱,存着别乱花。”
喜月凑过去小声道:“这都是欢儿姐买的,她给家里人都买了,大姐收着吧。”
宋腊梅知道欢儿的身世,很快就想明白她的用意,这才收下:“以后可不要这样了,自家人不会计较这些的。”
说着心里直叹气,婆家人与娘家人就是不一样。
李婆子假意要留饭,宋常贵借口家里还有事拒了,让她们三姐妹说了好一会话,快到晌午才离开。
“初二走娘家就别回去了,等初九我来接你们挪窝。”
此地有习俗,小娃满月回娘家小住,称之为挪窝。